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一大批企业递表,要去香港二次IPO

2025-05-06 15:13

文:韦亚军

摄影:Bob君

没人相信自己会输。

一大批企业排队去香港二次IPO。

目光聚集之处,资本必随之而来。这次轮到了气运之子——香港。

之前不少创投圈人士,把香港今年的反常火爆原因归结为——Deepseek等几家公司的颠覆性技术创新,说是他们几家让全球资本重新审视中国资产,笔者觉得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够全面。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事儿,看看香港二次IPO到底有啥魔力,以及那些已经在香港二次IPO的公司,都经历了些什么。

香港,VC的终点站

香港,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一座城而已,它的本质是东亚地区最大的避风港,尤其对资本而言。当中美金融战、制造业之战、关税战如火如荼时,香港自然而然成了全球大多数资本的必然选择之一。

新加坡很会来事儿和站队,可惜整体国力太小;东京倒是国力排的上号,可惜是非正常国家且资源过于贫乏;纽约、伦敦、苏黎世等属于传统的西方环境,一些美元资本想要分散风险,就一定要前往东方寻找答案。你也来,我也来,香港资本市场的火爆,就成了必然。

资本永不眠,向来用脚投票,创业公司也是如此,尤其那些背后有VC/PE或者其他大型国际资本股东的企业。香港实际上并不量产VC,但是VC都把香港当成终点站——被投企业IPO相当于火车到站该下车了,也就是退出。VC/PE们怎么能不重视香港。

之前准备卖的,先不卖了,重新提交IPO申请试试;已经在其他地方IPO过的,那就尝试到香港二次IPO,总之就一个宗旨——拼出吃奶的劲儿,也要尽量搭上这班车。

因此,今年以来香港二次IPO(首次公开募股后再上市)顺理成章的成为众多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30多家企业,

想去香港二次IPO

2024-2025年之间,赴港二次IPO的公司可谓是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港交所新上市公司共71家,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企业。

美的集团(00300.HK)为例,作为家电行业的巨头,其在2024年9月赴港上市,募资超300亿港元,成为当年港股最大IPO。

还有顺丰控股(06936.HK)也不甘示弱,于2024年11月在港交所挂牌,募资总额为58.31亿港元,成为2024年港股第二大IPO。

进入2025年,二次IPO的热度依旧不减。以茶饮龙头蜜雪冰城为例,其于2025年2月21日启动招股,定价202.5港元/股,计划集资额为34.5亿港元,目前已是千亿巨头。

此外,还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也已发布公告,拟赴香港上市。据不完全统计,据说有30多家已经确定或者计划要到香港二次上市。

表1 制图:PE星球(点击放大查看详细内容)

表1 制图:PE星球(点击放大查看详细内容)

表2 制图:PE星球

表2 制图:PE星球

谁涨了?

在赴港二次IPO的企业中,有不少公司的股价表现相当亮眼。比如经纬天地(02477.HK),2024年全年涨幅高达542.00%。其股价暴涨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公司自身业务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市场对其未来增长潜力的高度认可。

此外,广联科技控股(02531.HK)和老铺黄金(06181.HK)也分别实现了526.60%和495.56%的涨幅。这些公司大多处于新兴行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投资者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谁跌了?

当然,有涨就有跌,这是二级市场的底色之一。不是所有赴港二次IPO的公司都能一帆风顺。

2024年,港交所新上市公司中破发率高达53.5%。比如天津建发(02515.HK),全年累计跌幅高达86.60%。其股价暴跌的原因来自多方面的。

一方面,公司自身的业绩表现不佳,未能达到投资者的预期;另一方面,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对其股价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一些公司在上市时估值过高,导致投资者在上市后纷纷抛售,股价也随之大幅下跌。

“二次IPO”双刃剑

从上述情况来看,去香港二次IPO确实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更高的估值机会,有助于企业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比如顺丰控股,通过在港股上市,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为其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另一方面,二次IPO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如果公司自身实力不足,或者市场环境不佳,股价可能会出现大幅波动,甚至破发,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在选择赴港二次IPO之前,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只有在自身实力过硬、市场环境良好的情况下,二次IPO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资本市场从来不缺冒险家,而冒险,也恰恰是资本市场从来不缺少玩家核心因素之一。没人相信自己会输,这就是资本市场的魔力。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