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隆基绿能2024年营收826亿:同比降36% 净亏86亿,高瓴浮亏近百亿 陈发树减持

2025-04-30 22:50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代码:601012,公司简称:隆基绿能)日前发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财报。财报显示,隆基绿能2024年营收825.82亿,较上年同期的1295亿元降36.23%。

隆基绿能2024年计入的政府补助为4.85亿,上年同期的补贴为4.06亿元。

隆基绿能2024年净亏损为86.18亿元,上年同期的净利为107.51亿元;扣非后净亏损87.47亿元,上年同期的扣非后净利为108.34亿元。

隆基绿能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为239.9亿元,净亏损为21.13亿元,扣非后净亏为22.59亿元。

来自组件及电池收入663.34亿 同比降33%

隆基绿能2024年来自组件及电池收入为663.3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3%;来自硅片及硅棒收入为8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3.82亿元下降66.53%;来自电站收入为63.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7.43%;其他收入为1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75%。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致投资者信中说,2024年,隆基绿能的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净利润大幅亏损。这成为公司上市以来最困难的一年。我和管理团队深感痛心,深刻反思。

钟宝申认为,隆基绿能2024年业绩的大幅下降,外因是行业供需失衡,开工率不足,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行业技术快速迭代,PERC 产能淘汰带来资产减值。内因是隆基绿能经营管理中诸多失策的积累。

首先是新产品的失利。长期以来,隆基专注于解决客户最关心的问题——降低光伏的发电成本,并为此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工作。公司的高效能产品长期供不应求,形成了“以产定销”的运营模式和思维惯性,因此,2023 年下半年公司新产品出现了严重的研产销脱节的错误:

HPBC1.0 产品功率、成本没有与竞品拉开差距,却大规模投产,公司库存急剧上升,造成巨额存货跌价损失。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停产该产品,对产线进行新一代BC 技术的改造升级,又造成了大量的停产损失。

另外,在有贸易壁垒的美国高利润市场,受前两年清关受阻的影响,隆基支付了大量的货物滞留、回运的费用,而且疲于应付因为不能交付形成的客户索赔,直到2024年下半年才恢复美国业务的正常经营。

钟宝申说,虽然管理层在2023年已预判市场下行,但组织惯性强大,没有及时调整资本支出和预算,直至2024年第二季度才开始彻底的成本转型。

隆基绿能第一季营收137亿 同比降23%

隆基绿能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36.5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76.74亿元下降22.75%。

隆基绿能2025年第一季度计入的政府补助为3.16亿元。

隆基绿能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4.36亿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23.5亿元;扣非后净亏损19.83亿元,上年同期的扣非后净亏损为24.19亿元。

隆基绿能称,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减少,主要是公司加强库存管理存货跌价损失减少、精兵简政措施降低期间费用、部分处置并将中晶科技剩余股权转至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增加投资收益。

隆基绿能称,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减少64.26%,主要是人数下降、奖金减少导致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减少,亏损导致支付的税费减少,本期收到的出口退税返还增加。

陈发树持股比例下降0.58个百分点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李振国持股14.08%,高瓴旗下HHLR 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价值基金(交易所)持股为5.5%,李喜燕持股为5.02%,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4.57%,李春安持股为2.11%;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隆基绿能股权结构

中国工商银行-上证 50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为1.5%,钟宝申持股为1.38%,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沪深 300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为1.38%,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为1.19%,陈发树持股为1.18%。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隆基绿能股权结构

李振国、李喜燕女士、李春安为一致行动人,其中,李振国、李喜燕女士为控股股东,实控人,一共持有19.1%股权。

截至2024年9月30日,李振国持股14.08%,高瓴旗下HHLR 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价值基金(交易所)持股为5.5%,李喜燕持股为5.02%,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4.96%,李春安持股为2.11%,陈发树持股1.76%;

截至2024年9月30日,隆基绿能股权结构

中国工商银行-上证 50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为1.6%,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沪深 300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为1.53%,钟宝申持股为1.37%,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为1.19%。

对比可发现,2024年第四季度,陈发树持股比例下降0.58个百分点。

截至2025年3月31日,李振国持股14.08%,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5.7%,高瓴旗下HHLR 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价值基金(交易所)持股为5.5%,李喜燕持股为5.02%,李春安持股为2.11%;

截至2025年3月31日,隆基绿能股权结构

中国工商银行-上证 50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为1.46%,钟宝申持股为1.44%,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沪深 300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为1.31%,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为1.19%,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为0.91%。

对比可发现,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增持1.13个百分点,陈发树退出前十股东行列。

深度套牢高瓴 浮亏近百亿

高瓴是隆基绿能前三大股东之一,不过,高瓴并非是不想减持,而是隆基绿能深度套牢了高瓴。

2020年下半年,隆基绿能实控人之一李春安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高瓴资本转让其持有的6%的股权。交易双方一致同意,本次交易的每股转让价格为70元,交易对价总额为158.4亿元。

截至今日收盘,隆基绿能股价为14.7元,市值为1114亿元。以高瓴持有的5.5%股权比例计算,价值约为61亿元,即便算上隆基绿能这些年的分红,但算是资金成本,高瓴可能浮亏也近百亿。

高瓴持有隆基绿能的这么些年,早就想套现走人,无奈的是,减持遭遇了重重阻力。2023年,高瓴通过转融通+其他方式例如大宗交易等实现权益变动,将持有隆基绿能的股权比例降至5%以下,没套现多少钱,还遭遇立案调查。

当时有业内人士指出,作为第二大股东,能参与上市公司管理(派员进入董事会),对公司情况非常清楚,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是在大幅亏损的情况下割肉抛售,高瓴旗下HHLR公司减持则显得急不可耐。

“高瓴变着花样,千方百计慌不择路减持隆基,让我看到了这价值投资者的狼狈,曾经70元定增隆基,现在跌得一塌糊涂,价值的金字招牌轰然倒下。其实投资一切都是时运: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这之后,高瓴又无奈的把通过转融通卖出的股票给买了回来。如今,高瓴又动起了心思。

2025年4月29日,隆基绿能公告称,公司股东高瓴HHLR计划以不超过37,890,249股换购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简称“ETF”)份额,这部分股权占隆基绿能总部分的0.5%。

隆基绿能称,此次HHLR参与申购的原因为优化资产配置。从市场机制看,ETF换购通过将单一股票转换为一篮子资产,既能降低个股风险,又能提升市场流动性。

当然,高瓴一旦换成“ETF”,持有隆基绿能股权比例将降至5%以下,则方便了后续的减持操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