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4-30 19:18
(来源:景顺长城基金)
每个基金定期报告中,除了基金经理的观点、调仓思路以及对行情走向的判断,基金的份额变化也是值得关注的内容。那么在行情震荡上行、科技与消费交替主导热点的一季度,哪些基金被市场共同看好?理由是什么?小景整理了各类型基金规模增加居前的代表产品,有以下发现想和大家说道说道。
普股股票型:
抓住AI主线,研究精选异军突起
一季度,DeepSeek为代表的先进科技突破,掀起了一波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行情,一批对科技有深刻理解、前瞻性布局硬科技行业的基金经理得以大放异彩。其中,就包括研究精选基金(A/C:000688/018998)的现任基金经理张雪薇,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研究精选的基金规模合计74.49亿元,相较2024年末增长25.95亿元。(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03.31)
从业绩表现上看,凭借对科技行情的把握,研究精选基金近一年累计实现了38.26%的净值增长率,大幅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9.66%)。另据晨星资讯数据显示,研究精选基金近1年业绩排名高居同类第9。(数据来源:基金业绩及基准数据来自定期报告,排名数据来自晨星资讯,具体排名为9/588,同类为开放式基金—大盘成长股票,均截至2025.03.31)
张雪薇算是科技军团近两年涌现出的新锐力量,她把洞察产业趋势作为投资理念的核心,通过产业趋势判断确定投资方向,再测算个股的增长空间定比例,并根据股价涨跌、估值情况来灵活调整组合的持仓。
这一点在研究精选基金的历史持仓上得到了很好体现。一方面,张雪薇主要围绕AI产业链展开配置,紧扣AI这一时代主题;另一方面,她又持续在芯片和算力等上游、机械制造和汽车在内的下游,以及受AI驱动的消费电子和自动驾驶等方向辗转腾挪,寻找阶段性最具性价比的行业。比如今年一季度,张雪薇判断,以豆包、元宝为代表的第一代AI应用雏形已经出现,随即将重点投资方向从偏算力转变到偏AI应用。
(数据来源:个股名称及配置占比来自定期报告,所属行业来自Wind、按申万二级行业划分,截至2025.03.31。不代表最新持仓,不代表个股推荐,持仓可能发生变化。)
偏股混合型:潮玩AI两手抓,品质长青近1年上涨59.45%
事实上,农冰立及其代表作品质长青基金(A/C:010350/015751)近两年一直颇受市场关注,产品规模一季度增长28.85亿元。(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3.31)原因无他,超额收益的挖掘能力比较出众。
过去一年,农冰立凭借左手AI、右手新消费的打法,既把握住了AI产业发展的趋势性机会,又挖掘了新消费领域的结构性机会,品质长青基金累计取得59.45%的回报,相较同期业绩基准(14.53%),跑出了44.92%的超额收益。(数据来源:基金业绩及基准数据来自定期报告,截至2025.03.31)
(数据来源:个股名称及配置占比来自定期报告,所属行业来自Wind、按申万一级行业划分,截至2025.03.31。不代表最新持仓,不代表个股推荐,持仓可能发生变化。)
对于农冰立和他的投资理念,小景介绍过很多次,核心便是把握“产业趋势”这个大方向,再综合公司质地、企业经营周期与产业周期来筛选个股,并不局限于科技或者消费这样的赛道划分,而是追求有潜在非线性增长空间的企业。
展望后市,农冰立认为,除了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未来一段时间内外部环境对于资本市场来说相对较为有利,而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逐渐崛起,也标志着这轮 AI 产业趋势的影响逐渐进入到国内的科技生态,有希望让更多的科技及相关产业受益,更为看好大模型在手机、汽车等端侧的变现。
指数基金:
港股通科技50ETF风光无两
今年以来,AI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叠加港股科技“AI含量”相对较高的特点,港股科技成为资金关注的重点,跟踪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景顺长城港股通科技50ETF(513980)一季度规模增加54.64亿元。场外联接基金(016495/016496)。(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3.31)
就目前来看,虽然关税问题导致港股科技近期波动加剧,但AI主导的价值重估逻辑没有变化,并且南向资金的持续买入也实打实改善了港股市场的流动性。也就是说,港股科技依旧有不错的长期投资性价比。
而港股通科技指数深度覆盖受益于AI产业发展的公司,既包括芯片、算力等上游,也涵盖汽车、医药互联网等AI应用落地的方向,针对性强,也不失全面,是进攻性足的同时潜在波动可能也较大的选择。
除此之外,相较于恒生科技指数,港股通科技指数涵盖了医疗保健这一港股今年的大热行业,基本面业绩拐点叠加低估值吸引力,未来表现可期。
港股通科技指数权重股
QDII型基金:恒生消费ETF,规模同类第一
当外贸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时,内需就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再结合领导层最近的指示以及此前发布的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消费的投资机会被普遍看好,截至目前,跟踪恒生消费指数的恒生消费ETF(513970)规模达到17.39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3.10亿元。(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3.31)
而之所以是港股消费,除了港股自身具备流动性改善等因素,更关键的是自身的结构性优势,以恒生消费指数为例,其不含白酒,而是更偏向潮玩(如泡泡玛特)、餐饮(如海底捞)、运动品牌(如安踏)等稀缺标的,具备差异化投资价值。
与此同时,恒生消费当前整体还是偏左侧,指数的市盈率为17.37倍,处于近5年9.22%百分位,在扩内需政策以及AI技术拓展消费场景的推动下,潜在修复空间较大。(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4.15)
稳中有进固收+:
景颐双利规模超过200亿元
权益市场缺少趋势性机会,行业热点在红利、科技成长等风格之间轮动,甚至集中到少部分个股上,加上持续震荡的行情又对风险偏好形成压制。于是,部分投资者选择固收+,以更求稳的方式参与权益的投资。
根据兴业证券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固收+”基金的规模达到14000亿元左右,相较于2024年四季度取得约10%的增长。其中,景顺长城旗下的“固收+”代表——景颐双利(A/C:000385/000386),一季度规模增长49.23亿元,总规模攀升至204.90亿元。(数据来源:固收+整体规模变化来自兴业证券,截至2025.04.27;景颐双利的规模数据来自定期报告,截至2025.03.31)
要说景颐双利被看好的原因,硬实力过硬,短、中长期各维度的业绩都比较稳健是主要的。过去1年,在股债两市均经历大幅波动的背景下,景颐双利累计取得5.92%的回报,领先业绩比较基准(2.90%)超3各百分点;过去5年,A股市场到达阶段性高点后,便开启宽幅震荡行情,上证指数最大回撤-27.27%,二级债基指数也有-6.93%的最大回撤,而景颐双利以-3.90%的最大回撤代价,取得了28.34%的回报,排名同类基金前15%。(数据来源:基金业绩来自定期报告,最大回撤及指数数据来自Wind,排名数据来自银河证券,具体排名为27/214,同类基金为普通债券型基金(二级)(A类),均截至2025.03.31。该基金近五年最大回撤分别为:-3.36%、-2.31%、-3.40%、-2.07%、-3.90%,成立以来最大回撤4.95%)
当然,业绩之外,在涉及主动择股和择券的“固收+”领域,背后的基金经理同样关键。景颐双利现由李怡文和董晗这对“黄金搭档”管理,李怡文负责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和债券的选择,董晗则发挥他在权益上的投资优势,筛选更具性价比的个股,达到把投资能力“拼接”起来的效果。
回顾景颐双利近半年的配置情况,债券保持着金融债、公司债均衡配置,并以可转债作为辅助仓位的结构,并在最新一季度降低了可转债的仓位;股票持仓则比较分散,包括有色、煤炭和石油等周期板块,也有消费以及电力设备、汽车等高端制造,基金经理表示后续会逐步增加对内需的配置。
(数据来源:个股名称及配置占比来自定期报告,所属行业来自Wind、按申万一级行业划分,截至2025.03.31。不代表最新持仓,不代表个股推荐,持仓可能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