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4-26 08:03
筑围堰、控蔓延
用本土淤泥反杀入侵物种
以精细化治理封堵“生态癌症”
为建设世界级生态岛
提供有力的生态保障
崇明作为世界级生态岛和上海的“后花园”,其生态治理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有传统的治污、治废,岛内生物治理是生态岛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互花米草原产于北美大西洋沿岸,曾作为保滩护堤的“生态卫士”引入长三角,在固沙促淤、减缓海岸侵蚀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其强大的繁殖能力、耐盐耐淹特性及缺乏天敌的环境适应性,导致其在沿海滩涂迅速扩张,形成“绿色沙漠”。
在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极高的崇明,互花米草极大压缩了底栖生物生存空间、堵塞航道、降低水体交换能力,甚至导致候鸟栖息地丧失。
在此背景下,隧道人开始为崇明启动“拔草工程”,以生态修复破局“绿色入侵”,对崇明北沿湿地进行科学治理,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助力上海打造生态之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筑牢长江口生态安全防线。
技术突破
吹泥筑堰创新法
针对崇明湿地潮间带复杂的地质条件,隧道股份城市环境项目团队因地制宜,在上海区域首次采用吹泥技术构建临时围堰,通过原位取泥、环保助剂加速脱水等工艺,形成14.09公里的吹泥管袋围堰。传统物理清除方法虽有效,但存在成本高、易复发等问题。吹泥技术可利用本土淤泥,减少外来材料引入,降低环境扰动,通过高压水流将疏浚淤泥吹填至目标区域,从而形成密闭围堰,实现生态治理与工程效率的双重突破。
治理升级
刈割围淹精治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对项目范围广、治理标准高、作业场地特殊等难点,隧道股份城市环境项目团队采用分区分级治理策略,结合气象与潮汐数据,动态调整施工。目前项目正处于围堰构筑作业中,后续将进行带水刈割和深度淹水,即首先使围堰蓄水至40厘米的高度,然后在6-7月互花米草生长的旺季,将其上半部分人工割除,使互花米草剩下的根系浸泡在咸水中,利用缺氧环境抑制根系呼吸,实现“斩草除根”的物理灭除效果。
价值跃迁
双向赋能拓新局
工程完成后,崇明北沿湿地将恢复潮间带原生植被,为各类候鸟等珍稀物种提供栖息地,提升湿地碳汇能力。同时为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打造上海生态之城提供有力的生态保障,也为湿地保护和控制外来植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美丽中国的坚定践行者,隧道股份城市环境创新构建“水—陆—岸”协同治理体系,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现从单一物种清除到生态系统功能修复的跃升,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诊断—治理—维护—价值转化”全周期生态服务。
探索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新思路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STEC时代方案
(隧道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