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德系“拼多多”,超越奥乐齐

2025-04-21 19:10

期数 | 第 3597期

作者丨不凡 审核 | 步步 美编 | 亚恒

放眼全球零售行业,Lidl的名字已然成为折扣零售的代名词。

根据美国零售联合会(NRF)发布的“2024年全球零售排行榜单”,Lidl母公司施瓦茨集团稳居第四位,而同为折扣超市代表的ALDI(奥乐齐)则位列第六。

从德国小镇的一家小型折扣店,到如今横跨31个国家、年营收高达1255亿欧元的零售巨头,作为后来者的Lidl,不仅在整体销售规模上已超越了硬折扣业态的开创者,在全球门店网络覆盖和单店经营效率上,这种领先优势也日益显著。

从水果批发商到零售革命者

Lidl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渊源可追溯至1930年。

1930年,Lidl创始人迪特尔·施瓦茨的父亲在德国埃林根镇经营水果批发时,发现一个朴素规律:普通家庭对“每日必需品”的价格敏感度,远高于对商品外观的挑剔。

这一洞察,成为Lidl日后颠覆零售业的起点。

当时他入股了一家水果批发公司,并凭借卓越的商业才能将业务逐步拓展至食品批发领域。在那个阶段,Lidl主要专注于批发业务,尚未涉足零售市场。

随着德国经济复苏与消费需求升级,他们逐步将业务从单一水果批发拓展至食品供应链领域。尽管当时已积累稳定客群,但创始人团队预判传统批发模式难以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于是决定向零售领域延伸。

20世纪70年代成为了Lidl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1973年,迪特尔·施瓦茨毅然接管了公司,彼时,德国本土的另一家折扣超市巨头Aldi(奥乐齐)正如日中天,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惊人的发展速度引发了迪特尔的浓厚兴趣。

Dieter Schwarz  Dieter Schwarz 

迪特尔·施瓦茨

Aldi凭借“低价+精简”模式在德国市场快速崛起,其“用极致效率重构零售价值”的理念引发迪特尔深度思考。他果断决定效仿Aldi的商业模式,全力推出属于自己的折扣品牌——Lidl。

同年,首家Lidl门店在德国南部小镇投入运营。这家面积不足千平方米的紧凑型门店,开创性地采用“精选商品组合”策略:SKU严格控制在500种以内,聚焦高复购率的食品与日用品类。

迪特尔·施瓦茨深谙“极简之道”,从一开始便采取了“极简化经营”的策略。他仔细研究Aldi的成功经验,严格把控商品种类,坚决摒弃那些销量不佳的商品,只保留销售势头强劲的商品,以此大幅提升商品周转率。

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让利给消费者,他极力削减店面装修成本,摒弃一切华而不实的装饰,力求营造简洁、实用的购物环境。

开业初期,Lidl凭借其独特的经营策略,逐渐在当地积累了一定的人气。尽管店面不大,商品种类有限,但胜在价格实惠、购物便捷,能够满足周边居民的日常购物需求。就这样,Lidl在德国零售市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开启了它的传奇之旅。

当低价成为一门精密科学

极简SKU与高周转策略。 Lidl的核心竞争力始于对商品数量的极致控制,其门店商品种类严格控制在900种以内,远低于传统超市的数千种SKU。这种“宽品类窄SKU”策略通过聚焦高频刚需商品(如生鲜、日用品),既减少库存压力,又提升周转效率。

Lidl采用“快速撤架”机制:滞销品一周内下架,腾出空间给新爆款,确保货架始终充满吸引力。同时,Lidl的门店设计注重效率,商品直接在原包装箱中展示,减少了陈列成本和人工投入。

自有品牌率超80%。从渠道商到制造型零售 ,与传统商超依赖品牌商不同,Lidl自有品牌占比高达80%-90%,覆盖食品、日化甚至电子产品。通过深度参与产品设计、生产与标准制定,Lidl大幅压缩中间环节成本。

其Preferred  Selection系列有机食品以超市价格提供精品品质,黑安格斯牛排、普罗塞科葡萄酒等明星单品甚至成为引流利器,通过规模化采购压缩成本,却维持米其林餐厅用酒的品质。

这种“低价不低质”的策略,让Lidl的自有品牌毛利是代理品牌的2倍。不仅提高了利润空间,还使Lidl能够严格把控产品质量。自有品牌的多样化也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日常食品到高端设计产品,Lidl都能提供高性价比的选择。

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与本土化平衡 。Lidl通过统一配送中心进行补货,确保了物流的高效运作。其供应链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使其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同时通过大规模采购和本地化采购策略,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在国际化扩张中,Lidl并未照搬德国模式。在英国,超2/3商品本土采购;在美国,引入现烤面包和本地奶酪系列,甚至调整门店面积以适配社区需求。这种“标准化内核+灵活外延”的策略,使其在32个国家快速复制成功。 

成本控制的“毛细血管式”管理 。从门店设计(原包装箱直接陈列)到人力配置(单店员工仅7-10人),Lidl将成本控制渗入每个细节。

品牌选址策略同样独具匠心:在德国,覆盖4000人以上小镇;在英国,与ALDI共享郊区停车场,降低地租成本。  

未来展望:持续创新与全球化扩张

Lidl未来的发展计划包括进一步扩大在新兴市场的影响力,并加大对线上零售的投入。尽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挑战,Lidl凭借其灵活的经营模式、强大的品牌效应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预计将在全球零售市场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

从德国的一个小型折扣超市,到覆盖全球的零售巨头,Lidl的成功故事是精细化管理、快速调整策略和对市场需求精准把握的结果。

在产能过剩、消费分化的今天,中国商超若想突围,需摒弃“大而全”的路径依赖,转向“制造型零售+本土化创新”。

正如Lidl创始人迪特尔·施瓦茨所言:“低价是结果,而非手段。真正的竞争力,藏在每一颗螺丝钉的拧紧声中。”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