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4-18 23:31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给美国企业和消费者造成巨大伤害。
近日,全球跨境电商平台希音(SHEIN)和拼多多旗下Temu在两份几乎相同的声明中称:
“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和关税的变化,我们的运营成本已经上升。为了在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继续为您提供喜爱的商品,我们将从2025年4月25日起进行价格调整。”
新规下,单件包裹关税从零飙升至货值的120%(最高200美元),直接击穿中国电商的低价优势。
与此同时,爱马仕、路易威登等奢侈品巨头也宣布转嫁关税成本,一场由贸易政策引发的涨价潮席卷美国消费市场。
过去两年,以“极致低价+社交裂变”模式横扫美国市场的Temu和希音,凭借中国供应链的高效与低成本,日均向美国输送约400万个小额包裹。
然而,免税时代的终结使两家平台约80%的物流成本激增。以Temu上一件10美元商品为例,新增18美元关税后售价升至28美元。为缓冲冲击,希音女装平均提价15%-20%,低价商品(如2.48美元发饰)或将消失;Temu则推出“买15送1”促销,鼓励消费者在涨价前囤货。
短期内,抢购潮推高了两家平台的销售数据。希音3月美国营收同比增长29%,4月加速至38%;Temu同期增长更达46%和60%。此外,受关税政策影响,Temu、希音近期均削减了美国广告支出。Sensor Tower评估,3月31日至4月13日的两周内,Temu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Snap、X和YouTube上的美国每日平均广告支出与前30天相比总体下降了31%。
有34%消费者表示若涨价超10%将减少购买,转向Costco等线下折扣店,年轻用户转向二手平台ThredUp。亚马逊的低价平台Haul加速转型,引入Adidas、Levi's等本土库存商品,4月访问量环比增长22%。其物流成本较Temu低30%。
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者同样陷入生存博弈。纽约制造商马修·哈塞特的台灯因含有中国零部件,被征收145%关税后单件成本激增100美元,最终被迫暂停发货。佛罗里达州文具商埃米莉·莱伊经营17年的家族企业濒临破产,不得不对联邦政府提起诉讼,控诉关税政策“摧毁美国梦”。
而在高端市场,爱马仕美洲区收入增速从15%骤降至11%,不得不在5月常规涨价6%的基础上额外追加关税成本;LVMH集团一季度销售额下降3%,股价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跌幅。从流水线上的小作坊到奢侈品巨头,全球供应链与消费信心的双重瓦解正在加速行业洗牌。
4月18日,据美国纽约联储最新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3月一年期通胀预期上升至3.58%,创2023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密歇根大学的调查结果更为严峻,其显示4月美国一年期通胀预期飙升至6.7%,为198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纽约联储数据显示,每个家庭因关税政策损失约3800美元购买力。
这场风暴从超市货架蔓延至科技展厅。沃尔玛货架上的中国产厨房用具价格上涨40%-60%,本土品牌因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被迫同步提价;苹果新款iPhone因芯片进口关税增加,在美国市场的售价上调8%;特斯拉Model 3因中国产电池关税成本传导,售价突破5万美元门槛后销量同比下滑22%。
研究机构测算,关税政策已推高美国整体物价2.3%,相当于在12个月内给通胀引擎多加了两次25个基点的加息。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4月议息会议上坦言,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1%的现状“令人不安”,但将利率维持在5.5%-5.75%的高位已导致中小企业贷款违约率升至7.3%。
更严峻的是,贸易战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越南和墨西哥的制造业订单分别同比增长35%和28%,而跨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同比下降19%。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对此尖锐指出:
“当关税变成政治武器时,美国失去的不仅是订单,更是全球市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