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4-17 08:58
4月16日,在大盘和个股极为低迷的市场下,旅游板块逆势表现。
一个重要的催化因素是,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明确支持文旅消费扩容升级。
此外,五一假期临近,旅游业几乎可以确定将迎来新一轮消费旺季。这均显著提振旅游板块板块的估值修复预期。
即,政策催化+业绩改善预期共振催化了旅游板块表现。那么,旅游板块反弹能持续吗?
五一旺季将至,旅游业有望迎阶段性新高
可以看到,据文旅部数据,今年清明假期3天,全国国内出游1.26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575.49亿元,同比24年分别增长6.3%/6.7%,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9%/20%。
尤其计算客单价为457元/人次,同比24年微增0.4%,较19年有1%增长。显示居民旅游需求旺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清明期间,赏花游、民俗游、山岳类风景区和古镇游等四大主题撑起旅游半边天。这显示休闲游的热度还在高涨。此外,日韩为出境游热点目的地的跨境游也增长明显。
随着今年假期更长的五一旅游旺季到来,可以预料旅游业收入将再现一个阶段新高峰。
事实上,在4月16日(也是“五一”火车票开售首日)上午,话题#12306崩了#已冲上热搜,凸显出今年“五一”假期出游市场的火爆苗头。OTA出行平台同程旅行的数据更直观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旅行热度或达近三年峰值,
具体而言,预计除了国内远距离旅游和跨境游的比例会高于清明假期,其他在国内的“堵山、村游、古镇游”等区县级下沉旅游市场增量仍会较高。
关税压力下,旅游消费重要性及政策力度再次提升
旅游业对内需消费的带动力广泛,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
4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将“即买即退”退税政策推广至全国,其核心在于将退税提前至消费环节,让境外旅客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退税优惠。
此前的试点城市数据显示,63%的即时退税款被直接用于再消费,印证“即买即退”模式对入境游客消费存在显著拉动作用,这有望推动入境旅游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尤其入境购物游有望成为“China Travel”的新潮流。
而北京、上海、海南、浙江、新疆等旅游大省近期都出台了相关的促旅游消费文件。尤其是今年海南的入境游市场增量预计更为可观。
海南全域旅游资源在国内首屈一指,海南自贸港又是我国重要的自贸试验区,当前自贸试验区内有关特殊监管区域现行保税政策维持不变,其离岛免税、口岸免税区均不受加征关税影响,对相关入境游旅客的吸引力也最强。
景区龙头一季报纷纷预喜,有利于估值修复
注意到,据相关公告数据:九华旅游预计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净利润同比增长32%;黄山旅游预计一季度营收同比持平,净利润同比增20%;长白山预计一季度营收同比增10%,净利润增5%;众信旅游预计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0%,归母净利润增15%;岭南控股预计一季度营收和利润同比均增长;三特索道(维权)预计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祥源文旅(维权)预计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9%。
可以看到,各省区的景区龙头多数营收和利润都正增长,且利润增速快于营收,反映企业基本面更趋好转。
另外,虽然宋城演艺预计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5%,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还有中青旅预计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仅有天目湖(维权)预计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0%;
一季报旅游景区企业的业绩向好也有利于旅游板块估值修复。
机会总结
旅游业对内需消费的带动力强,扩旅游消费已是顶层明确的扩内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居民消费力逐步修复,叠加海南、上海等地文旅消费产业扶持政策落地,预计后续旅游大盘在一季度稳增继续上进一步增长。
具体机会层面,鉴于一季度景区企业多数预告业绩向好,可关注业绩增速靠前而估值仍处低位的企业;此外,各地促消费政策逐渐见效,可关注补贴力度较大的区域旅游市场景区和酒店龙头。
不过,就短线而言,由于目前市场整体仍被关税博弈的不确定性所左右,预期偏好较低,指数震荡较为剧烈。且场内资金被避险逻辑所主导下,相关热点普遍持续性较差。而旅游板块尽管有扩内需政策支持,但基本面总体一般,而业绩增长预期弹性也较小,因此恐怕也不能期待过高,宜见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