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概股"回家"潮再起:香港市场如何承接2000亿美元回流盛宴?

2025-04-17 13:45

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特朗普近日重提中概股除牌议题,引发市场关注。

面对潜在的政策风险,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4月13日明确表态,强调香港已建立完善的上市制度框架,将全力承接中概股回归浪潮。这标志着继2018年首轮中概股回归潮后,香港资本市场或迎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期。

东吴证券研究显示,这一轮资本迁徙或为港股市场带来结构性变革,其影响可从三个维度深入解析。

制度创新铺就回归通途

香港交易所近年来持续优化上市规则,为不同股权架构企业量身打造回归通道:

二次上市机制自2018年改革后大幅降低门槛:

•传统企业市值门槛降至30亿港元

•创新产业公司(含WVR架构)市值要求分为400亿港元或"100亿市值+10亿营收"两档

•合规记录要求根据股权架构差异设置为2-5年,高市值企业可豁免上市记录

双重上市提供更稳固的资本纽带:

采用与首次公开募股相同的审核标准,实现两地上市地位完全独立。即便在主要上市地退市,港股市场地位仍不受影响,但需同时遵守两地监管规则。值得关注的是,当企业在港交易量占比超55%或原上市地除牌时,可申请转为双重主要上市。

历史数据揭示市场潜力

回溯过往回归潮,港股的制度红利已得到充分验证:

•2018-2019年:小米、美团、阿里巴巴率先完成回归,奠定市场信心基础。

•2020-2021年:17家中概股集中回归,包括网易、京东等巨头,带动港股年成交额分别激增50%和28%。

•结构变化:中资股持续占据港股成交额30%以上份额,市场定价话语权显著提升。

千亿级资本蓄势待发

据市场机构测算,当前符合香港二次上市标准的中概股近30家,总市值约2000亿美元。若全部完成回归,预计将带来:

直接增量:约50亿港元/日的常态化交易额。

溢出效应:若全部美国存托凭证(ADR)交易量转移,日均交易额可额外增加超100亿港元。

市场激活:新增流动性相当于2024年预估交易量的10%,港交所上市费收入及市场活跃度将获双重提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