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干国家需要的事,坐得住冷板凳”

2025-04-17 10:00

  2024年9月,3GPP正式启动首个6G标准项目“6G场景用例与需求”研究,12月启动无线接入网首个6G标准项目。这两个立项标志着全球6G标准化工作进入实质阶段。不为外人所熟知的是,两个标准的第一报告人均是来自中国的企业——中国移动。第一报告人联合美、日、欧共同起草标准,背后不仅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突破,更是移动通信产业链“产学研用”的整体飞跃,是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最新写照。

  站在6G开端,回望我国移动通信20余年的大跨越,中国移动总工程师王晓云感慨万千,“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5G引领”,几句话看尽我国移动通信的波澜壮阔,却道不尽一代代通信人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

  红缨枪与机关枪

  1G模拟语音,是乡间小道;2G数字语音、低速数据,是单车道马路。窄窄的路被发达国家堵得死死的,想要并行甚至超车绝无可能。

  “20世纪90年代,我第一次出国是到欧洲参加会议,看到别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真是非常感慨!”王晓云说,彼时的欧洲,通信巨头云集,技术先进、产业发达,而我国只能跟随欧美主导的FDD技术,网络受制于人,产业一穷二白。

  2G之后,信息需求爆炸式增长,无论是从满足市场需求、拉动产业发展,还是维护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话语权必须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移动通信是一个产业链构成极其复杂的产业,既有硬件的系统、测试、终端制造,又有软件的网规网优、系统集成、增值服务,还有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等能力储备。面对群体性突破的巨大压力,中国选择了迎难而上,超前预判TDD在频谱宽带化、灵活化方面的显著优势,坚定选择了有别于FDD的一条全新赛道,TD-SCDMA(3G)成为中国产业图强的战略切入点。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踏平标准、技术、设备、终端等无数坎坷,曙光终现。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只凶猛的拦路虎——同频干扰,横亘在前方!组网已经在各城市开始,但是由于TDSCDMA特殊的收发模式,基站间干扰特别大,导致用户接通率较低,且掉话率很高。

  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不仅自身的问题亟待解决,面对欧洲WCDMA、美国CDMA2000成熟技术的挑战,TD-SCDMA被前后夹击,一时间质疑声不断。“当时我们开玩笑说,我们的TD-SCDMA是红缨枪,而WCDMA是机关枪,差距明显。”王晓云说,“虽然压力空前,但绝不能让之前的工作功亏一篑。”于是,大家没日没夜地开展攻关,最终通过N频点组网等手段,终于把网络质量提了上去!王晓云介绍,不仅是技术逐渐完善,设备也逐步成熟,天线尺寸减小50%、重量减轻50%,RRU体积减小72.6%、重量减轻66%。TD-SCDMA成功商用部署,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目标。更为重要的是,产业链参与方从寥寥几家发展到数百家,我国移动通信端到端产业链就此形成!

  三分天下与半壁江山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3G时代,三分天下,但平心而论,彼时的TDD立而不强,在各演进路线中处于最弱地位。WCDMA峰值速率数倍于TD-SCDMA,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数量更是遥遥领先。面对即将来临的4G时代,TDD走向何方?国内外路线选择争议极大。

  WCDMA、CDMA2000演进版本FDD LTE从一开始就大行其道。在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TDD路线上,美国企业也瞅准其技术优势来“抢赛道”,他们推出同属TDD阵营的WiMAX 16e,异军突起,试图占领标准制高点和发展赛道。

  又是一次空前的挑战。

  然而TDD技术本就是我国移动通信“逆袭赶超”的关键,基因里最不缺的就是勇往直前的毅力和智慧。

  “危急存亡,逆境求生!”王晓云回忆起当时的风云变幻仍是心潮澎湃。

  TD-SCDMA的发展让发达国家警醒,TDD-LTE时代,他们携技术、产业等优势来势汹汹。面对种种,以中国移动等为代表的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砥砺创新、绝地反击——

  技术创新,TDD多域协同组网、帧结构等技术让同频接通率从62%提升至99%,基站受扰比例从40%降至0.03%;

  产业创新,提出TDD/FDD融合帧结构,进而实现TDD/FDD共芯片、共平台、共基站,快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低成本产业生态;

  平台创新,推动构建首个我国主导的国际合作平台GTI,聚集上下游各方伙伴,推动TD-LTE技术全球发展和跨行业融合创新。

  践行融合发展,4G时代,TDD走出了一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合作之路。在中国移动组网成功的示范下,我国主导的TD-LTE走出国门,在全球广泛部署,占据“半壁江山”。

  4G一战,乾坤扭转。

  “这是移动通信历史上非常经典的技术博弈过程,中国移动作为牵头单位之一,通过与欧洲的合作,推动TD-LTE成为全球两大主流4G标准之一,带动构建完备的端到端产业链。”王晓云说,TD-LTE重塑了全球移动通信的发展格局,我国技术产业从“边缘”变成“主流”。

  一个字与一个时代

  在技术世界里,丛林法则一直适用,区别只在于如何使用主导权。

  从“主流”到“主导”,方能不受制于人,更好构建命运共同体。一字之变,变的是革新图强。

  “5G时代,移动通信网从服务人到服务人、机、物,从面向移动互联网到面向产业互联网,这是服务范式的重大变革,更是重大技术挑战!”王晓云认为,5G新挑战也蕴含着新机遇。比如,产业互联网呼唤网络差异化、定制化,不仅对无线接入有更高要求,而且也要突破原有的网络架构,这给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带来机会。

  新一轮的创新又全面铺开——

  提出“5G之花”技术指标,被ITU采纳;

  新设计、新频段、新天线,空口变革铸就了5G高性能;

  核心网SBA创新架构实现功能可扩展、业务可生成,成为5G核心网唯一基础架构……

  王晓云介绍,为缩短5G从标准到商用的距离,中国移动制定了10万余字的5G技术体制及40余本技术规范,成为指导产业研发和网络部署的纲领性技术文件,并基于复杂多变的现网环境,组织产业开展全球规模最大、最完备的5G外场试验。历时一年,工程师通过2万条试验用例,打破端到端产业瓶颈,帮助产业解决2000余个问题,推动SA技术成熟和部署提前半年以上,加速我国选择的5G中频段产业成熟,扭转了产业初期以美日韩毫米波为主的产业路线,确保我国5G商用领先。

  如今,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5G商用网络,全面赋能80个国民经济大类,并且引领了全球5G的发展。至此,TDD网从中国移动一家开始,到在全球竞争中超越FDD。我国移动通信毋庸置疑成为全球的主导力量。

  从面临夭折到成为主导,TDD技术与生态成功改变全球移动通信发展格局,故事还在继续。

  6G预计在2030年前后具备商用能力,从5G的“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同样只是一字之差,但其间的挑战超乎想象,时不我待!

  “干国家需要的事,坐得住冷板凳。”王晓云说,“这是中国通信人跨越技术鸿沟的精神密码”。

  一轮轮科技创新永续不断,在周而复始的挑战、突破中,我国信息通信人的精神不断升华,科技报国之志不断结出新的硕果。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