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民生能源 周泰团队】煤炭日报:澳大利亚预计一季度煤炭出口同比增长5.6%,环比下降5.7%

2025-04-09 20:23

上指(+1.31%),深指(+1.22%)

创业板(+0.98%),煤炭(+0.17%)

板块涨跌幅前三名

新大洲A(+4.43%)

宝泰隆(+3.57%)

淮河能源(+2.91%)

板块涨跌幅后三名 

恒源煤电(-1.65%)

淮北矿业(-1.52%)

晋控煤业(-1.40%)

期货市场行情回顾

数据来源:iFind

数据来源:iFind

煤炭产业链观察

数据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iFind

数据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iFind

煤炭行业要闻

4月9日,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报道,澳大利亚联邦工业、科学和资源部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资源和能源季报》显示:

(1)2024年,澳大利亚原煤产量5.48亿吨,比上年增加约1540万吨,同比增长2.9%;煤炭出口量预计为3.62亿吨,比上年增加820万吨,同比增长2.3%,其中动力煤出口量为2.09亿吨,同比增长3.2%,冶金煤出口量为1.53亿吨,同比增长1.2%。

(2)2025年一季度,澳大利亚煤炭出口量预计为9025万吨,同比增长5.6%,环比下降5.7%。其中,动力煤出口量预计为5140亿吨,同比增长5.0%,环比下降9.4%;冶金煤出口量预计为3885万吨,同比增长6.5%,环比下降0.3%。

(3)炼焦煤:预计伴随昆士兰州炼焦煤生产增加,将导致澳大利亚炼焦煤出口量从2023-24年的1.51亿吨上升到2027-28年的1.74亿吨,然后略微下降至2029-30年的1.69亿吨。

(4)动力煤:全球需求下降将增加出口国之间的竞争,考虑到澳大利亚产品的较高热值和已建立的较为稳定的出口市场,预计澳大利亚的动力煤出口量将从2024年的2.09亿吨缓慢下降到2030年的约2亿吨,占全球动力煤出口市场份额预计将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

4月9日,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报道,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全球能源回顾2025》报告显示:

(1)2024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2.2%,高于2013至2023年年均1.3%的增长率,需求增长主要由电力行业推动,全球用电量同比增长4.3%,几乎是过去10年平均水平的2倍。化石能源中,天然气需求同比增长2.7%;石油需求同比增长0.8%;煤炭需求增长1.1%。

(2)煤炭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电来源,发电量占比35%;天然气是第二大电力来源,占比20%以上;燃油发电占比5%左右。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发电占总发电量40%,创历史新高:其中水电14%、风能8%、太阳能光伏7%、生物能源等3%、核能9%。

(3)2024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煤炭需求量在全球煤炭总需求量中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不到40%上升到近80%,发达经济体的煤炭消费量延续下行态势。

4月9日,中国煤炭市场网报道,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4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指示联邦政府所有部门和机构终止所有针对煤炭行业的歧视性政策。这将解除在美联邦范围开展新煤炭项目的租赁禁令,加速所有新煤炭项目的许可和资助。特朗普还指示司法部大力追查其认为非法或违宪的歧视煤炭、歧视安全能源的州政策和议程。美国能源署数据显示,煤炭目前在美国能源体系中只提供15%的电力,而在2000年时占比还超过50%。监测数据显示,过去25年里有约770个燃煤机组被关闭,还有更多机组在等待停运。这项政策落地还有一个重大不确定性:煤电在美国的式微是政策引导、科技进步和市场选择的共同结果,一纸行政令能否扭转大局,目前疑问颇多。

4月9日,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报道,金属与矿业信息咨询公司的初步数据显示,2025年3月份,俄罗斯经铁路运输的以中国为目的地的出口煤量为857.3万吨,环比增6.01%,同比增8.64%。

4月9日,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报道,大秦铁路公告,2025年3月,公司核心经营资产大秦线完成货物运输量3527万吨,同比减少2.08%,环比增加761万吨,增长27.51%。日均运量113.77万吨。大秦线日均开行重车72.4列,其中:日均开行2万吨列车53.3列。2025年1-3月,大秦线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9272万吨,同比减少5.62%。

4月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其中提到:

(1)“十四五”以来,全国煤矿数量由4600余处减少到目前的4300处以内,平均单井(矿)规模由110万吨/年左右提高到140万吨/年以上,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经成为我国煤炭生产主体。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83处、产能达到13.6亿吨/年,比2020年增加31处、产能增加5.4亿吨/年。大型企业采煤机械化程度由98.86%提高到99.32%。全行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数量由973处发展到1238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60%提升到71.2%。

(2)煤化工技术持续取得突破,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产能分别发展到931万吨/年、74.55亿立方米/年、1972万吨/年、1143万吨/年。

(3)2025年,需求侧电煤消费将保持增长,考虑水电及新能源出力等,预计煤电发电量增量在1000亿千瓦时左右;钢铁行业、建材行业煤炭消费稳中略降,化工行业煤炭消费仍将适度增长;整体煤炭需求将保持小幅增长。供给侧预计国内煤炭产量可保持稳中有增,进口煤数量可能同比有所下降。综合研判,2025年煤炭产量、消费量有望保持增长态势,煤炭进口仍将处于高位,加之当前全社会存煤水平较高,全年煤炭市场供需将呈现相对平衡并向宽松转变的运行态势。

煤炭上市公司简讯

陕西煤业

4月9日,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数据公告。公告中显示:

1)2025年3月,公司煤炭产量1527.00万吨,同比增长0.15%;自产煤销量1379.00万吨,同比增长22.15%。2025年1-3月,公司累计煤炭产量4393.77万吨,同比增长6.00%;累计自产煤销量4096.50万吨,同比增长22.19%。

2)2025年3月,公司发电量23.99亿千瓦时,同比减少31.96%;售电量22.41亿千瓦时,同比减少31.88%。2025年1-3月,公司累计发电量87.38亿千瓦时,同比减少22.55%;累计售电量81.45亿千瓦时,同比减少22.79%。 

兖矿能源

4月9日,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自愿承诺的公告。公告中显示: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山东能源集团发来的《关于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函》,山东能源承诺:

1)除因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国家政策和监管机构另有要求外,自本承诺函出具之日起12个月内,山东能源将不主动减持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2)结合资本市场的发展态势、本公司股票的市场行情及山东能源资金安排等因素,自本承诺函出具之日起12个月内择机实施增持兖矿能源股份的行动,并公布增持计划。

3)在综合考虑相关资产的质量、本公司的资金安排等情况的基础上,持续向本公司注入优质主业资产,实现优质资产向本公司集聚,支持本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优化提升投资者回报。

淮北矿业

4月9日,淮北矿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进展公告。公告中显示:2024年12月6日至2025年4月8日期间,淮北矿业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公司A股股份1485.50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55%,增持金额2.02亿元。

上海能源

4月9日,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首次增持公司股份暨增持计划进展的公告。公告中显示:2025年4月9日,中煤能源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首次增持上海能源34.81万股A股股份,占上海能源总股本比例约为0.05%,增持金额为400.04万元。

中煤能源

4月9日,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首次增持公司股份暨增持计划进展的公告。公告中显示:中国中煤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首次增持公司60.59万股A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约为0.005%,增持金额为600.00万元。

盘江股份

4月9日,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触及5%的提示性公告。公告中显示:控股股东贵州能源集团于2025年3月7日至2025年4月7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513万股,持股比例由44.77%增至45.01%,权益变动触及5%整数倍。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本账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民生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民生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民生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本账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本账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本账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登记为注册分析师,基于认真审慎的工作态度、专业严谨的研究方法与分析逻辑得出研究结论,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并对本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研究人员的研究观点,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研究人员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