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国平安2024年报点评:潮平岸阔,守正前行

2025-04-06 10:51

    3月19日晚,中国平安公布了内险股的首份2024年度业绩报告。虽然此前平安未像其他同行一样公布业绩预增公告,但是利润依旧大幅增长47.8%,重回千亿。代理人数量止跌企稳,再次确认行业拐点。但调整了2个假设,部分数据没有给出惊喜。

利润与净资产:

    集团净利润1266.07亿,同比大增47.8%。一夜拉低PE。不是长期关注保险行业的投资者可能会第一眼看这个指标。2024年报净利润确实优秀,和平安自身相比是2020年之后最好成绩,但与2019、2020还有200亿左右的差距,只能说符合预期。另外平安是A股里老四家保险公司里唯一一个没有发布业绩预增公告的。其他三家新华保险预增175%-195%(约304-327亿),中国人寿预增100%-120%(约756-842亿),中国太保预增55%-70%(约389-427亿)。中国平安净利润体量目前相对同行还有一定优势,但是优势相对上一轮周期,在减少。

    比净利润更能反映真实经营情况的营运利润1218.62亿,按照当前假设回溯往期业绩后同比增长9.1%。

每股净资产50.99元,较年初增长3.28%,略低于中报。

负债端:

保费收入8581.43亿,同比增长7.17%。根据去年每月保费公告看,在同行中领先。

寿险代理人数量36.3万,连续3个季度企稳回升,相比2023年同期增长4.61%,近6年来首次按年增长,再次确认寿险行业拐点。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26.5%,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增43.3%,产能持续提升。寿险转型初见成效。

    寿险退保率1.91%,财险综合成本率98.3%,和近年相比是好成绩。

内含价值:

    集团内含价值相比2023年末账面增长2.34%,和已公布业绩的友邦保险差不多。按照当前假设回溯往期业绩后同比增长15%。

    经调整后的寿险资产相比23年末增长13.26%。

    一年新业务价值账面个位数下降,按照当前假设回溯往期业绩后同比增长28.8%。3年下跌后,按照可比口径下,连续两年大幅上涨。

新业务价值利润率26.0%(按首年保费),回溯2023年业绩后,相对去年同期上升7.3%。

投资端:

净投资收益率3.8%,继续新低,比去年同期下降0.4%。不过好于2024年中报数据。

综合投资收益率5.8%,比去年同期增长2.2%,近年最好成绩。

    今年年报未公布总投资收益率。

合同服务边际继续新低,同比下降4.83%,合同服务边际摊销比例8.9%。保险价值蓄水池继续小幅下降。这个指标有滞后性,还在还账期。

投资回报差异结束4连跌,近5年首次转正,贡献业绩217.22亿。

投资资产合计5.73万亿,相对上年年末增长21.37%。其中股票资产账面价值4373亿,同比增长49.73%(账面价值含收益和新的加仓)。

权益投资占比整体相对上年末度略微下降,但是相比2024中报时有所提升。股票资产占比相比上年末小幅提升。考虑到2024年9月平安变更首席投资执行官,以及近期平安连续举牌港股银行股。关于平安的投资风格变化,还是会让人有所联想和猜测,我会关注明天中午的业绩发布会高管关于这方面的交流。

其他:

    全年每股分红2.55元,分红总额连续13年增长。按照今日收盘价,平安A、H股息率在5%上下。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4.1%,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65.2%,相比去年同期一降一升,不过都远高于监管要求。

回购注销:今天和年报一起公布的还有注销回购的股票102592612股,A股,回购成本约50亿,对应当前价值约55亿。总股本占比0.56%。

员工持股计划:今天和年报一起公布的还有2个员工持股计划。2025年度核心人员持股计划2263人,参与总额约6.05亿。2025年度长期服务计划83024人,参与总额约38.75亿。

PEV估值年报每股内含价值78.12元,相比2023年末小幅增长,相比2024年中小幅下降对应2024年末股价,A股0.67倍,H股0.55倍。对应今日收盘价,A股0.69倍,H股0.62倍。

再次调整假设:

    中国平安2024年报和2023年报一样,调整了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风险贴现率这两个重要假设,并对部分往年数据进行了追溯调整。

    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连续两年调低0.5%,2024年报假设是4.0%。风险贴现率方面,同样连续2年下调,从2022年的11%,2023年的9.5%,调整到2024年的传统险8.5%,分红与万能险为7.5%。

    2023年平安率先公布年报,之后行业集体下调2个假设。事后看2023年平安率先调整的其实相对克制。下周其他保险股也会公布2024年报,可能也会跟进调整。2024年调整后,平安的风险贴现率8.5%已接近友邦中国的8.36%

    再次说明一下:所有的假设不会改变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是肉都烂在锅里。改变的是保险公司对市场和自身的评价(尺子),从而希望让财报反映的内在价值等更接近真实情况。长期投资假设调低,会降低财报账面价值;风险贴现率调低,会提高账面价值。

十大股东

    平安集团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不存在控股股东,也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平安所有大股东的持股份额均不超过10%,前十大股东里为深圳国资,卜蜂集团,沪港通北向资金,两金(证金+汇金),平安的员工持股计划,以及2015为了调节指数波(救)动(市)进场的十大平准基金。

    持股5%以上的股东,目前是深国资、两金、正大集团。

    主要股东之一是深国资,深投控持股5.29%,深业集团持股1.42%。这两个公司依旧没有增减持,它们合计持股6.71%。

    两金合计持股5.59%,持股数与去年末保持不变。没记错的话,两金是在2015年调整行情中增持平安的,老平粉应该还记得2015年8月27日那天平安强势封板。

    正大旗下的卜蜂集团,近年来在逐步退出平安,2024年继续减持,持股比例从2019年的8.97%下降到2024年的5.29%。目前通过商发+其他下属子公司持股。

    港股通#北向资金#相比上年末持股比例开始提升。2024年末北向资金持股比例提升至3.84%。

    十大股东排名第五的是平安的员工持股计划,持股比例已达到2.70%。该计划全称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期服务计划。长期服务计划的参与对象为平安及附属子公司的员工,历年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5万人,资金来源为员工应付薪酬额度。

    排名第九的是工商银行-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今年首次进入十大股东。2024年末,中国平安在上证50指数权重占比7.03%,仅次于贵州茅台排名第二。平安还是沪深300,中证A50等指数的权重股。还有很多指数基金被动配置了中国平安。

    排名第十的是大成基金-农业银行-大成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这个基金持股数没有变化,但是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一位。中证金融资产资管计划是证金公司的专项管理计划,代表证金公司买入,也就是证金分仓。2015年救市时这个“平准基金”展露头角,这个计划一共十只分别是工银瑞信基金、南方基金、中欧基金、博时基金、大成基金、嘉实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银华基金、易方达基金这10只基金。也就是说可能还有9只基金和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接近,但没有上榜。

    注1: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1)作为一个单独的股东占据了第一大股东。实际上因为内地和香港的登记结算制度不同,这里的第1大股东只是未单独在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单独登记结算(如商发通过券商等渠道统一买入的股票的机构和散户的总和。也可以理解为去掉几个H股大股东后平安的H股总和。)

    注2: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2),也就是我每天转发港交所的沪港通渠道的 北向资金、沪股通。

小结:

    2024年平安守正前行,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客观的看,平安再次调整两个假设也是基于现实,预计下周同行大概率会跟进。但上一轮周期底部,平安资产端布局和发力相比同行略微弱势,今年年报可能不及同行的超预期表现,不排除下周有个别同行会放卫星。

    目前地球环境面临重塑,去年9月A、H两市行情启动。我认为未来2年,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大体量的资产端将受益于A、H两市的资产重估,整体机遇可能大于挑战,业绩竞争在于同行排名。负债端虽然拐点已现,但恢复速度和热度还有待持续观察。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