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小米事件启示录:汽车产业中的多米诺骨牌

2025-04-03 18:08

文/姐夫

3月末,一辆小米汽车在行驶中撞向护栏,导致车辆剧烈起火,三名车内女性身亡。消息一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大家讨论的话题,从小米汽车的安全性,很快延伸到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

本人并非专业人士,无意于讨论新能源汽车和智驾系统的安全性,但这件事也折射出一个事实,在汽车产业链上,不仅业务可以环环相继,风险也是,而这种风险,也绝非仅有安全性一点。

在近期的上市公司年报集中发布期,我关注了几家汽车企业的年报,并发现一个突出的现象:几乎所有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不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老牌车企,都通过供应商占款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现金。

而这种现象也不仅存在于汽车产业链的终端环节,实际上它几乎贯穿了整个产业链,直至最上游。大家都在想办法拖延供应商账期,以此来将资金尽可能地留存在自己的生产经营当中,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

从厂商自身的角度来说,这种做法当然无可厚非,但当全行业都这么玩的时候,风险就存在其中。

让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以10.65万亿元的营收规模,正式超越房地产(9.6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然而,繁荣之下暗藏隐忧——全行业利润仅4,623亿元,同比下降8%,利润率4.3%。若以3,100万辆销量计算,每辆车平均利润仅1.5万元,仅为丰田的三分之一。

要知道,这是行业平均数,相当一批的车企的利润率更低,甚至亏损。这也导致了近期整个行业出现了挤出效应。

由于整条产业链的特征是风险上行,当下游发生了挤出,可能是一套多米诺骨牌受到影响,这正是我们既不愿意看到,又必须正视的风险。

01 模型

为了搞清楚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首先,我们搭建一个分析模型:

第一步:统计该上市公司的广义现金余额。我们定义:广义现金余额=货币资金+受限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定期存款。

第二步:统计该上市公司的经营性应收款项和经营性应付款项,并计算其净额。

其中经营性应收款项的含义是公司应收客户款项,包括了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应收帐款融资、预付账款四个资产负债表项目。

经营性应付款项的含义是公司欠供应商的款项,包括了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合同负债。原则是预收账款也算作经营性应付款项的一部分,但该项目的金额,各公司都很小,暂且忽略不计。

用经营性应付款项减去经营性应收款项,如果大于零,说明公司欠供应商的钱大于客户欠公司的钱,公司从经营活动中没有净投入资金,反而净获得了资金。

反之则说明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净投入了资金。

将经营性应付款项减去经营性应收款项的差,我们会得到一个数字,我给这个指标取个名字,称为“经营付收差额”。虽然不很精确,但该金额基本体现了公司经营中,通过占用客户和供应商资金的方式获得的资金。

第三步:计算该上市公司的经营付收差额占广义现金余额的百分比。该百分比是正数且越高,说明公司通过经营活动获取了越多的净现金,对公司现金余额的贡献越大。反之则越小。

02 行业下游:汽车制造企业

我们先看两家老牌车企:上汽集团,作为传统汽车厂商的代表;比亚迪,作为油车转型电车的成功代表和电车一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汽集团尚未公布2024年报,在此取半年报数据,但不影响结论。

由下表可以看出,上汽集团的广义现金余额2,101亿元,其中经营付收差额贡献了1,501亿元,占比达71%

而比亚迪则财技更加高超:广义现金余额1,432亿元,其中经营付收差额贡献了2,110亿元,占比超过100%,达到147%。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公司的经营活动占款,而非公司利润或对外融资,为公司的现金余额提供了绝大部分贡献。

看完这两家典型标杆,我们再来看看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

资金链最为紧张的蔚来汽车,经营付收差额提供了最大的贡献,百分比高达83%。小鹏汽车为70%,略低于蔚来汽车。理想汽车最低,为51%,但仍然为公司提供了过半的现金。

从金额和比例可以看出,造车新势力的经营“吸金”能力虽然整体弱于比亚迪和上汽,但也显示了不菲的供应商占款能力。

03  行业中游:锂电池制造商

研究到这里,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汽车生产商对上游供应商如此巨大的应付账款,上游供应商是如何消化的呢?是否它们做了巨额“垫资”?

由于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中,最大的一块成本是电池,所以我们来看一下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是怎么管理现金的。我们也选了另外一家稍小规模的企业亿纬锂能,用于对比。我们用同样的模型,得到以下数据:

宁德时代的广义货币资金高达3,178亿元,其中公司经营占款贡献了1,027亿元,贡献比例为32%。虽然百分比较低,但其超千亿的绝对金额,远超蔚小理,直逼比亚迪。我们可以理解为,宁德时代的贡献比例较低,不是因为其对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弱,而是其利润积累了太多的资金,以至于经营活动占款的贡献虽然绝对值很大,但在贡献比例上黯然失色。

亿纬锂能也表现了不菲的供应商谈判能力,对现金余额的贡献度高达81%

04  行业上游:锂电池原材料供应商

让我们带着好奇,再次追溯到更上游。

锂电池的供应商主要包括:

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最主要的两大类是三元和磷酸铁锂。我们分别选取2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三元材料选取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磷酸铁锂选取湖南裕能、德方纳米。

负极材料:负极材料在电池成本中的占比要远低于正极材料,整体市场规模较小,在此选取贝特瑞作为分析对象。

同时选取赣锋锂业作为锂矿及锂矿下游产业一体化企业的代表。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赣锋锂业在供应商面前更为强势,经营付收差额对现金余额的贡献度高达122%。磷酸铁锂和负极材料企业的贡献度较低,但仍有20%-40%左右。而三元正极厂商则均为负数,显示了其在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

05  结论

以上是目前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链大致的布局图。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到:

  • 下游电动汽车制造商利用其下游优势地位和较强的采购权,通过占用供应商资金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的现金用于自己经营;

  • 汽车组件供应商在整车制造商面前是弱势的,但对其自己的供应商又是强势的。例如电池制造商,也占用了更上游供应商的资金;

  • 当然这并不绝对。向整车制造商直供零部件的小规模企业,如果难以将资金压力转嫁给自己的上游供应商,就需要自己承担资金成本;

  • 电池原材料生产商则呈现强弱不一的局面,不同细分领域的电池原材料生产商,自己面对的供应商强弱不一,呈现不同局面。三元正极的生产商,供应商更加强势,导致自己需要经营占用较多资金;磷酸铁锂和负极材料生产商则自身更加强势,能将资金压力转移给自己的供应商。

回头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形成今天这种特征,自然也有其历史原因,行业正处在爆发期,所有产业链上的企业无疑都想搭上时代的快船,而作为供应商,大家也只能“借腹生子”,这时,谁有肚子当然谁说了算。

但市场总会在狂飙和内卷后,重新动态平衡,相信风险届时也将均值回归。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