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辽宁材料实验室1.01亿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选型建议及预算优化

2025-04-01 17:03

辽宁材料实验室

一、辽宁材料实验室科研实力与项目水平

辽宁材料实验室(Liaoning Materials Laboratory)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是辽宁省人民政府组建的省属新型研发机构,是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事业单位,于2022年1月成立,同年9月5日揭牌运行。

辽宁材料实验室聚焦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与产业化应用,致力于突破关键材料技术瓶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下是其科研能力的核心亮点:

1. 科研平台与项目

国家级与省部级平台:

  • 重点实验室:依托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的材料学科优势,联合建设“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重点实验室。

  • 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先进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等。

  • 联合实验室: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共建“先进材料联合实验室”,推动材料基因组、轻量化材料等方向的研究。

科研成果:

  • 国家级奖项:如“高性能镁合金材料制备技术”获202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省部级奖项:近5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0余项,其中一等奖5项。

  • 论文与专利:2023年发表SCI论文4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

重大项目:

  • 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项,2023年获资助经费超2000万元),省部级项目超500项。

  • 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先进结构材料、新能源材料、智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2. 学科优势与特色

ESI学科:工程学(2023年进入ESI前1‰)、材料科学(ESI前1%),标志其在材料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战略方向:

  • 新能源材料: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氢能材料等。

  • 轻量化材料:汽车、航空航天用镁合金、钛合金及复合材料。

  • 智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柔性电子材料。

  • 生物医用材料:可降解支架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生物3D打印材料。

3. 国际合作与产业转化

产学研协同:

  • 与鞍钢集团、华晨宝马、中车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轻量化材料联合研发中心”,推动汽车轻量化材料产业化。

  • 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德国马普所等机构合作,开展材料基因组计划。

技术转化:成果转化率超40%,如“高强高导铜合金”技术应用于5G基站散热材料,年经济效益超10亿元。

二、采购意向合理性分析

辽宁材料实验室2025年1-4月计划采购6项设备,总预算1.01亿元。以下逐项分析其选型合理性和预算合理性:

1. 高压直传液压系统组件采购(预算:1600万元)

需求:用于60Mn挤压系统设备的液压驱动部分,保障挤压力度和精度。

选型合理性:

匹配性:高压液压系统是金属材料挤压成型的核心设备,符合实验室在轻量化材料(如镁合金、钛合金)制备方向的需求。

必要性:高端金属材料(如高强度钢、镁合金)的挤压成型需高压系统支持,选型合理。

预算合理性:

市场价参考:进口高压液压系统(如德国力士乐、日本SMC)单价约1200-2000万元,国产设备(如恒立液压)可降至800-1500万元。

建议:优先国产替代,或联合中科院金属所共享进口设备,降低预算至1200万元。

2. 60Mn挤压系统主体设备(预算:2490万元)

需求:研发特定金属材料挤压工艺的主体设备,包括机械结构与电控系统。

选型合理性:

匹配性:挤压系统是金属材料加工的核心设备,直接支撑实验室在轻量化材料(如汽车用镁合金)和高性能金属(如轴承钢)的研究。

先进性:需定制化设计,符合实验室在材料成型技术的国际竞争力需求。

预算合理性:

市场价参考:进口设备(如德国普锐特)约2500-3500万元,国产设备(如中信重工)约1800-2500万元。

建议:国产设备可满足需求,预算合理,但需明确技术参数(如挤压压力、精度)是否匹配实验室需求。

3. 多功能惰性气体纳米粉冷凝制备互联系统(预算:885万元)

需求:原位制备纳米粉末并压制高致密块体样品。

选型合理性:

匹配性:纳米材料制备是实验室在新能源材料(如固态电解质)和智能材料(如纳米传感器)研究的关键环节。

必要性:惰性气体环境可避免氧化,提升材料纯度,选型合理。

预算合理性:

市场价参考:进口设备(如德国莱伯泰克)约800-1200万元,国产设备(如北京科仪)约600-1000万元。

建议:国产设备可满足需求,预算合理,但需评估是否与现有纳米材料制备设备重复。

4. 钢铁再生技术研究所实验配套设施(预算:69万元)

需求:实验台、通风柜、存储柜等基础配套设施。

选型合理性:

匹配性:基础实验设施是实验室日常研究的必需品,符合实验室在金属材料再生(如钢铁循环利用)方向的需求。

必要性:实验环境安全与规范是科研的基础,选型合理。

预算合理性:

市场价参考:国产实验台(如上海海跃)单价约1-3万元/套,通风柜约5-10万元/台。总预算69万元合理,覆盖需求。

5. 等离子体旋转电极制粉设备(预算:270万元)

需求:制备球形金属粉末(用于增材制造、粉末冶金)。

选型合理性:

匹配性:等离子体制粉是实验室在增材制造材料(如3D打印用金属粉末)和粉末冶金方向的关键设备。

必要性:球形粉末是高质量金属打印的基础,选型合理。

预算合理性:

市场价参考:进口设备(如德国莱宾格)约300-500万元,国产设备(如宁波金海)约200-300万元。

建议:国产设备可满足需求,预算合理,但需明确是否与现有设备(如气雾化制粉设备)重复。

6. 材料集成计算与数据技术服务平台(预算:4820万元)

需求:搭建多尺度材料计算模拟平台(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等)。

选型合理性:

匹配性:计算模拟是材料数字化研发的核心,支撑实验室在材料基因组计划和新能源材料设计方向的战略需求。

必要性:高通量计算可加速新材料研发,符合实验室“材料-工艺-应用”一体化目标。

预算合理性:

市场价参考:进口高性能计算集群(如IBM、戴尔)约4000-6000万元,国产设备(如华为昇腾、曙光)可降至2500-4000万元。

建议:国产计算平台(如华为昇腾)结合开源软件(如Materials Studio)可降低成本,建议预算调整至3500万元,并申请国家专项经费支持。

三、综合评估与建议

1. 选型合理性总体评价

核心设备(挤压系统、计算平台、纳米粉制备):选型精准匹配实验室轻量化材料、新能源材料、智能材料等战略方向,必要且先进。

基础设备(实验台、制粉设备):合理但需注意避免重复采购(如是否已有类似计算平台或制粉设备)。

2. 预算合理性总体评价

总预算1.01亿元:在省级实验室中属于较高水平,但需优化国产替代比例:

高压液压系统、纳米粉设备、计算平台可优先国产化,总预算可压缩至8500万元。

60Mn挤压系统需进口或高端国产设备,预算合理。

分项建议:

材料计算平台:申请国家“材料基因组计划”专项经费,降低自筹压力。

等离子体制粉设备:与中科院金属所共享设备,减少重复投入。

3. 风险与优化建议

进口依赖风险:高端设备(如高压液压系统、计算集群)需关注技术封锁,建议联合国内厂商研发。

使用效率:建立跨实验室共享机制(如辽宁省材料分析测试中心),提升设备利用率。

国产替代:对非尖端设备(如实验台、存储柜)强制国产化,支持本土产业。

四、结论

采购意向整体合理,设备选型精准覆盖实验室核心科研方向,预算需通过国产替代和资源共享优化至8500万元左右。建议优先保障60Mn挤压系统和材料计算平台等战略设备,同时避免重复采购基础设备,确保资金高效利用。

附:参考数据

辽宁材料实验室预算分配:

设备类别

建议预算

(万元)

调整依据

高压液压系统

1200

国产替代降低20%成本

60Mn挤压系统

2490

国产设备满足需求

纳米粉冷凝系统

800

国产设备替代进口

实验配套设施

69

合理,无需调整

等离子体制粉设备

200

共享设备或国产化

材料计算平台

3500

国产计算集群+开源软件

总计

8259

原预算1.01亿→优化后8259万

| 版权:本文部分素材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观点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号立场

| 转载:须本号授权,请联系主编

| 来源:仪器信息网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