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3-28 16:46
中国新茶饮品牌的上市热潮中,奈雪的茶、蜜雪冰城、茶百道等纷纷选择港股,但霸王茶姬却“另辟蹊径”,于2025年3月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计划登陆纳斯达克。这一选择背后,既有品牌全球化野心的驱动,也折射出对资本市场环境的精准判断。本文从战略定位、市场环境、资本需求等角度深度解析霸王茶姬的“美股突围”逻辑。
全球化战略:
抢占“中国茶”的国际话语权
与多数茶饮品牌聚焦国内市场不同,霸王茶姬自2019年起便启动国际化布局。截至2024年底,其海外门店已覆盖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并在美国洛杉矶筹备首店,计划2025年新增1000-1500家全球门店。招股书中明确表示,募资将用于海外供应链建设及门店扩张,目标是为全球100个国家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选择美股,正是看中其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核心地位。纳斯达克不仅能为品牌贴上“国际化”标签,还能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助力品牌突破区域性限制。相较之下,港股上市的茶饮企业(如奈雪、蜜雪冰城)仍以国内市场为根基,海外业务占比不足5%。
港股饱和与美股估值优势:
避开红海,争夺高溢价
港股市场的新茶饮赛道已趋于拥挤。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上市后股价波动剧烈,2024年蜜雪冰城港股首日大涨43%,但随后股价震荡下跌。加之港股流动性较低、对消费股估值偏保守,新入场者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估值洼地。
反观美股,投资者更青睐高增长、强扩张潜力的企业。霸王茶姬过去三年营收从4.9亿元飙升至124.1亿元,增长超25倍;2024年GMV达295亿元(同比增长173%),净利润率20.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种“加盟驱动+爆款单品”模式(如“伯牙绝弦”累计售出6亿杯)恰好符合美股对成长型企业的偏好。
资本运作与股权设计:
双重架构保障控制权
美股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双重股权结构,而港股对此类企业的监管更为严格。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通过A/B类股设计持有38.7%的B类股(拥有更高投票权),确保创始团队对战略决策的控制权。这一设计对依赖快速扩张的加盟模式尤为重要——截至2024年底,其97%的门店为加盟店,直营店仅169家。
此外,美股市场的高流动性和成熟退出机制也更符合早期投资者需求。例如,复星资本、XVC Fund等机构持股比例超20%,美股上市可为其提供更明确的退出路径。
风险与挑战:
海外扩张隐忧与同店增长压力
尽管美股上市为霸王茶姬打开了全球化想象空间,但风险亦不容忽视:
地缘政治风险:2024年,霸王茶姬因“九段线”地图争议遭越南市场抵制,被迫关闭门店并下架APP。未来在北美、东南亚等地的扩张或面临类似文化冲突。
同店增长放缓:2024年四季度,其同店GMV同比下滑18.4%,华东、华中区域跌幅超20%。依赖新店扩张的模式能否持续,取决于产品创新与运营效率提升。
一场豪赌,
能否改写“茶饮全球化”叙事?
霸王茶姬选择美股,既是差异化竞争的策略,也是对中国新茶饮市场增速放缓(2024年行业增速降至6%)的突围。若成功上市,其能否平衡扩张与盈利、化解海外市场风险,将决定这场“全球化豪赌”的结局。而对中国茶饮行业而言,这或许是一次重新定义“茶饮品牌国际化”的契机。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