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3-28 14:35
拼多多发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后,“千亿利润俱乐部”的互联网公司又多了一家。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拼多多总营收为3938.361亿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223.436亿元。
去年,首批进入“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的农产区,产业带达到上千个。摄/李孟麟
在市场聚焦拼多多的营收和净利润时,一组“非常规”的数据揭示了另一条叙事线:西部地区水饺订单量增长371%;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培育的生菜产量增加近6倍;拼多多激发电商就业生态,带动逾5500万人就业……
这些散落在财报之外的数据和细节,指向了一个更加深刻的命题——拼多多正在尝试证明乡村振兴、产业升级与科技助农从不是“烧钱换情怀”,而是一场消费者、商家与社会的多赢合作。
适应新环境
高增长与高投入并行
2024年,拼多多依然是互联网行业内一个特别的存在。拼多多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拼多多2024年总营收同比增长59%,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80%。第四季度,拼多多实现总营收1106.101亿元,同比增长24%;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98.509亿元,同比增长17%。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4年第四季度数据来看,拼多多高速增长有环比放缓的趋势: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其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44%,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61%。对于营收、利润增长放缓的问题,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回应称,作为一家新时代的全球化公司,拼多多将积极引导创新、适应新环境,并在业务所在地区肩负起更多社会责任,这是管理层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从长远来看,与股东责任也是一致的。
而在业内看来,拼多多更像是计划中的“主动降速”。2024年,拼多多在费用支出方面加大了力度。财报显示,2024年,拼多多营业成本、运营费用分别达1539亿元和13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和35%。此外,全年研发费用从2023年的109亿元增至126亿元,同比增长16%。那么,拼多多都将钱花在了哪里?
技术创新
从实验室走向田间
事实上,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中就已经有了营收增速较同期下降的迹象。彼时,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公开表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公司规模越来越大,我们将升级公司的治理结构或分配方式,来适应不断前进变化的时代,更多地反哺社会,反哺农业和产业,为需要帮助的普通大众多出一份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拼多多将“反哺农业”的观念贯穿了2024年。拼多多“反哺农业”的动作可以用“两头兼顾”来概括:一方面通过推动农业科技的应用帮助农业提质增效,助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近年来,拼多多长期投入“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全球农创客大赛”“科技小院”“农研基金”等项目。其中,连续举办四年的“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一直围绕设施农业展开攻坚克难。
在2024年的“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中,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冠军队伍凭借精准的数据分析和智能调控,将集装箱种植生菜的栽培面积生产效率提升到了0.33千克/平方米/天,而每公斤生菜的耗电量降低至12.25千瓦时。这既促进了国内外人工智能与农业跨界合作,又实现了学术界、科技界和产业界紧密协同的机制创新。
另一方面,拼多多将费用投入探索供应链创新方面,减少流通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拼多多致力于搭建“农货中央信息处理系统”,打破了电商传统的“人找货”模式,使农产品能够精准对接到合适的消费者。除此之外,“农云行动”则计划通过集中的资源支持,推动100个农业产业带上云。为此,拼多多在物流和供应链上也做了大量工作,进一步缩短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降低农产品的运输损耗。
拼多多起家于农产品零售,财报内容与农业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因为拼多多长期处于与农业、农民打交道的一线,所以看到了更多农业发展的问题,也愿意以高投入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助力“三农”问题解决。
电商西进
包邮“无问西东”
拼多多一年来对农业的“反哺”,已经在2025年初有所体现。拼多多发布的《2025年夜饭报告》显示,甘肃、内蒙古、宁夏等产区的羊肉销量均实现翻倍增长,带动羊肉成为销量增长最快的肉类产品。
而在“西货东出”的同时,“东货西进”现象也尤其明显。《2025年夜饭报告》甘肃、西藏、青海等地区的水饺订单量同比暴增371%,东部地区的海参、鲍鱼等海鲜水产也在西部迅速走俏,订单量同比增长183%。
商品得以在中西部和东部地区流转,依赖于农村物流尤其是偏远地区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畅通。这也是拼多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一步——中西部地区需要一张连通全国消费市场的数字化“门票”。
2022年,拼多多开始尝试电商西进的布局,针对西部地区包裹运输难以规模化、物流成本偏高等问题,首创中转集运包邮模式,引导商家将包裹运送至中转集运仓,再通过第三方物流商转运至目的地,破解偏远地区不包邮问题。2023年,拼多多在新疆推广包邮进村,2024年9月更是宣布在首创中转包邮模式的基础上,所有商家在青海、西藏、甘肃、宁夏等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由平台“买单”。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的电商西进并不是一味地补贴,而是站在长远角度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和物流生态。在拼多多的引导下,已经有更多市场力量加入进来,为中西部地区发展凝聚更为强大的合力。
在布局电商西进的投入之下,拼多多撬动的不只是订单,更是一个个具体家庭的生活品质——中西部地区的乡村居民迅速培养起了网购习惯,当地的消费更旺了,农产品有出路了,快递员的收入涨了,农户的就业机会多了,“空心村”变成“振兴村”,区域经济的数字鸿沟在快递包裹的流转轨迹之间缩小了。
产业带活力
带动千万人就业
2024年年初,拼多多宣布,2024年是深化高质量发展、加大投入的重要一年。在2024财年结束后,赵佳臻对此得出了结论:“目前,我们长期坚持的高质量发展战略正在进入收获期,平台及产业生态的效用不断释放,持续为供需两侧带来普惠,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投入生态建设的决心。”
自2024年第三季度以来,拼多多密集落地了“百亿减免”一系列举措,先后推出了技术服务费、推广服务费等多项退返权益,下调了先用后付服务费、商家店铺保证金以及提现门槛,全方位降低商家的经营成本,很多农货、国货及产业带商家仅推广服务费的退返,每年就能节省数十万元,为产业带转型升级创造了活力和空间。
在一系列减免举措之外,拼多多还全面启动了“新质商家扶持计划”,投入100亿元资源包,优选具备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新质品牌,进行产品、营销、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链路扶持。
目前,“新质商家扶持计划”已深入泉州纸尿裤、惠州勃肯鞋、沧州美妆刷、慈溪小家电、平度假睫毛、东海穿戴甲、亳州花草茶、六安婚纱等产业带,依托平台的数字技术助力当地商家从初级加工迈向深度加工,从产业白牌迈向新质品牌。
产业升级以后,随之而来的是激增的就业机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5年1月发布的《电商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拼多多平台商家数量已达到1420万家,综合商家端带动直接就业、仓配物流端就业、平台员工就业以及间接就业四个维度,拼多多在国内累计激发就业岗位达到5532.1万个。
对此,赵佳臻认为,拼多多当前对于商家权益的重视、新质商家的扶持以及供应链深度变革的投入,不仅是响应政策号召,也是顺应时代对于电商平台更高的要求。
“当平台经济与社会责任深度耦合,商业价值也从简单的数字转化为衡量价值的尺度。拼多多增长的投入或许为电商平台提供了新思路——企业的最高社会责任是让增长红利流向最需要它的角落。”业内人士表示,“拼多多付出‘代价’的背后,是平台上的各色商家在平台的投入下,带动当地实现产业升级,带动当地扩大就业,有些领域甚至用5年时间走完了30年的路。算了这笔账之后,‘主动降速’的拼多多,不亏。”文/李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