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航空制造与设计行业2025年展望

2025-03-28 11:35

毛先之

  2025年,全球航空航天制造商正逐步解决供应链和生产障碍等问题,但商用飞机的积压问题趋势依然强劲。立足新时期,美国《Aerospace Manufacturing & Design》杂志近期对航空航天制造与设计行业进行展望。

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当前时期,全球航空航天供应链企业正面临零部件短缺和劳动力瓶颈的双重挑战,而市场对商用飞机的需求持续强劲。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数据,2025年全球航空客运量预计突破100亿人次,较2024年增长6%,较2019年增长超16%。飞机租赁公司Avolon预测,2025年内全球航空业收入将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新增运力将超过其他地区总和,成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尽管市场需求旺盛,飞机制造业仍面临产能压力。Avolon预计2025年飞机交付量将增长20%,但空客和波音的订单积压仍将持续数年。若当前生产速率维持不变,原本预计10年的订单积压周期可能延长至14年。新飞机供应紧张将迫使航空公司延长现有机队服役寿命,进一步推高维修、保养和大修(MRO)需求,导致二手可用零部件和发动机短缺。

长期市场预测

  波音2024年《商用市场展望》指出,2024~2043年间,全球将需要近4.4万架新飞机,年均增长率3.2%。单通道飞机将占2043年全球机队的71%,配套支持服务市场规模预计达4.4万亿美元。空客同期发布的《全球市场预测》则预计新增42430架喷气式飞机,其中80%为窄体机型,2027年后年均增长率约3.6%,其中的《全球服务预测》显示,商用飞机服务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500亿美元增至2043年的2900亿美元。

主要制造商动态

  2024年,空客向全球86家客户交付766架商用飞机,较2023年增长4%,但略低于调整后的770架目标(原计划800架)。全年实现了包括首架A321XLR交付西班牙伊比利亚航空,以及A330neo和A350向多国客户交付的目标。单通道机型中,60%为A321neo。截至2024年底,空客商用飞机订单积压量达8658架,较2023年增长0.7%。

  空客商用飞机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Scherer表示:“回顾2024年,新飞机市场需求持续强劲,我们赢得了关键客户决策,宽体机订单量显著增长,巩固了单通道市场的领先地位。”空客全年共获得878架总订单(净订单826架),其中四分之一为宽体机型(82架A330和142架A350)。

  在产能方面,空客2024年平均每月生产44架A320系列飞机,并计划与供应链合作,将A320月产量提升至75架(较原计划推迟一年至2027年)。延迟原因主要是发动机制造商等供应商无法满足需求。空客A320系列作为全球最畅销的单通道机型,其产能提升计划直接影响全球航空运力供给。目前,空客正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优化生产流程,包括引入区块链技术追踪关键零部件的物流状态,以降低延迟风险。

  2024年,波音交付量受多重因素影响:太平洋西北地区国际机械师与航空航天工人协会(IAM)为期近2个月的罢工,以及737MAX安全质量审查(源于2024年1月一架737-9飞行中左侧中出口门塞脱落事件)。波音管理层制定了四大安全质量计划:投资员工培训、简化流程、消除缺陷、强化安全文化,并采取措施持续监控生产系统健康状况。计划完成进展包括新增数百小时培训课程、高频区域随机质量审计、提升分包商Spirit Aero Systems的737机身组装质量等。  全年波音共获得569架总订单,未交付订单达6245架(ASC606调整后为5595架)。2024年12月,飞马航空订购100架737-10(含100架选择权),显著提振订单量。737-10作为737MAX系列的最大机型,其订单增长反映了航空公司对高载客量窄体机的需求。波音同步推进737MAX的技术升级,包括引入新型复合材料机翼和更高效的LEAP-1B发动机,以提升燃油效率和航程。

  产能方面,波音计划2025年5月前将737MAX月产量提升至38架(当前FAA限制),但观察人士预计可能延迟至2026年。787月产量目标为5架,777计划2026年实现月产4架。目前,波音正与供应商合作开发3D打印技术,以缩短复杂零部件的生产周期。例如,787的钛合金襟翼滑轨支架通过3D打印技术,将制造时间从传统工艺的12周缩短至3周。

  巴航工业在2024年共交付206架飞机,同比增长14%,其中商用航空部门交付73架(原计划72~80架),公务航空部门交付130架。订单积压达227亿美元,同比增长25%,创9年来新高。巴航工业正加速E-JetsE2系列的研发,其中E195-E2已获得200架订单,其燃油效率较前代提升14%,航程增加1000海里(约1852千米)。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2024年向美国及盟友交付110架F-35“闪电”II战斗机,超过此前75~110架的预期,同比增长13%。此前因电子战软件升级和技术更新暂停交付。F-35项目已进入全速生产阶段,其全球供应链涉及1500多家供应商,分布于17个国家。

供应链与劳动力挑战

  航空供应链问题涉及多领域短缺,劳动力需求是长期痛点。美国制造商协会(NAM)2024年中期调查显示,超三分之二受访者认为困难在于企业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德勤分析显示,2023财年先进制造业学徒数量增至5.95万人,较2021年增长近2倍。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为招聘提供解决方案,但传统方法仍占主导地位。

  在材料供应方面,钛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关键原材料价格波动显著。例如,波音787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占比达50%,其价格受石油市场影响较大。为应对这一挑战,制造商正探索替代材料,如空客与法国初创公司Cicada合作开发植物基复合材料,目标在2030年前实现商业应用。

  劳动力方面,全球航空航天业面临结构性人才缺口。欧洲航空航天工业协会预测,到2030年,欧盟航空航天业将需要新增40万专业人才。为缓解这一问题,各国政府和企业推出多项举措:

  德国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将企业实训与职业学校教育结合,培养机械制造、电子技术等领域人才。

  美国NASA推出“航空航天职业通道计划”,通过实习和奖学金吸引STEM领域学生。

  中国计划建立航空航天产业学院,与高校合作开设复合材料、航空发动机等特色专业。

技术创新与未来展望

  航空制造和设计的技术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空客和波音均设定了2050年碳中和目标,SAF成为关键路径。2024年,空客完成A350-1000的100%SAF飞行测试,而波音与埃克森美孚合作开发第二代SAF,预计碳排放减少80%。国际航协(IATA)要求2025年全球SAF使用量达30亿升,较2024年增长50%。

  电动与混合动力飞机:区域电动飞机研发加速,例如巴航工业的Energia项目计划2026年首飞,航程达1000公里。空客“ZEROe”氢电飞机概念验证机预计2035年投入运营,可搭载100~200名乘客。

  数字化与智能化:制造商广泛应用数字孪生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波音在777X机翼生产中采用数字孪生模型,将组装误差降低至0.1毫米以内。空客的“工业4.0”工厂通过物联网(IoT)连接30000台设备,实现实时生产监控。

  亚太地区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航空市场,2025年将新增2000架飞机,占全球需求的40%。中国商飞C919订单量突破1000架,计划2025年交付50架,逐步打破波音和空客的垄断。空客主导的欧洲市场,其A320neo系列占据欧洲单通道机队的65%。欧盟“清洁天空2”计划投资37亿欧元,推动低排放飞机技术研发。波音737MAX在北美窄体机市场份额回升至45%,但其安全形象仍需进一步恢复。美国太空军计划2026年前部署300颗新型侦察卫星,预算超200亿美元。

  当前,航空航天制造业在需求增长与供应链挑战中寻求平衡,未来技术创新、产能提升及劳动力优化将成为行业发展关键。同时,太空经济作为新兴领域,其潜力与协同效应值得持续关注。预计到2030年,全球航空航天产业规模将突破3万亿美元,其中商用飞机、国防装备和太空服务将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企业需在绿色制造、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合作方面加大投入,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