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BOSS直聘高增长背后的隐忧:潜在风险显现,服务待改进

2025-03-23 09:13

财报显示,2024年BOSS直聘从向企业端用户提供的付费服务中获得大部分收入,这部分收入为72.7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他服务收入为0.86亿元,同比增长36.2%。

在企业客户的线上招聘服务收入中,2024年KA客户(年贡献5万元及以上)收入17.72亿元,占比从2023年的21.43%提升至24.37%;中型客户(年贡献50005万元)收入25.43亿元,占比从36.20%降至34.98%;小型客户(年贡献5000元以下)收入29.55亿元,占比从42.39%收缩至40.65%。

尽管中小客户仍是收入主力,但收入占比有所下降。

作者:邸睿芳

制图:张宇萱

近日,BOSS直聘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全年营收73.56亿元,同比增长23.6%;调整后净收入达27.1亿元,同比增幅25.7%,月活跃用户数突破5300万,付费企业客户规模持续扩张。

客户结构变化揭示平台运营新动向。财报显示,2024年KA客户收入17.72亿元,占比同比提升,而作为收入关键力量的中小型企业客户收入贡献度有所收窄。

PART 1

中小型企业客户收入占比收窄

财报显示,2024年BOSS直聘从向企业端用户提供的付费服务中获得大部分收入,这部分收入为72.7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他服务收入为0.86亿元,同比增长36.2%。

在企业客户的线上招聘服务收入中,2024年KA客户(年贡献5万元及以上)收入17.72亿元,占比从2023年的21.43%提升至24.37%;中型客户(年贡献5000—5万元)收入25.43亿元,占比从36.20%降至34.98%;小型客户(年贡献5000元以下)收入29.55亿元,占比从42.39%收缩至40.65%。

尽管中小客户仍是收入主力,但收入占比有所下降。对于客户结构调整的主动性问题,截至发稿,BOSS直聘未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的询问作出回应。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分析认为,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市场需求波动、成本上升等压力,招聘预算受限,对招聘平台的付费意愿和能力有所下降。而KA企业相对更具抗风险能力,招聘需求和预算相对稳定。

此外,柏文喜指出,就业市场竞争加剧促使大型企业更倾向于通过付费服务提高招聘效率和质量,叠加BOSS直聘推出差异化服务的推动,共同提升了KA客户的付费意愿。

这种客户结构变化正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KA客户的高付费能力为平台收入增长提供支撑,太平洋证券3月12日首次给予“买入”评级,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投行也维持积极预期。

但另一方面,过度依赖KA客户的风险不容忽视。柏文喜表示,一旦大型企业客户的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或转向其他竞争对手,将对平台收入产生较大冲击。此外,中小企业是招聘市场的主力军,其流失可能会影响平台的市场覆盖范围和用户活跃度。

现实数据印证了潜在风险,截至3月21日,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涉及“boss直聘”的投诉量达6975条,近期多条投诉均指向企业会员服务“宣传与实际不符”“乱收费”等问题,反映出平台在服务落地环节仍存在改进空间。

BOSS直聘的蓝领业务已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截至去年第三季度,蓝领相关业务收入占比已超过总营收的38%,标志着该平台在蓝领市场的战略布局取得突破。

市场潜力正加速释放,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中国蓝领线上招聘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将达到152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6.3%,增速超白领市场。

然而,高速增长背后,平台运营的深层矛盾逐渐显现。在社交平台上,多位求职者反映,在BOSS直聘投递简历后遭遇“已读不回”;黑猫投诉平台上近期的用户投诉案例显示,某求职者应聘人偶兼职遭遇岗位信息不实,实际工作内容与承诺严重不符。

“互联网招聘平台应采取多维度策略。”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建议,平台需构建技术、服务、信息三重保障:在技术端应优化智能匹配算法,结合求职者技能、偏好和就业历史实现精准职位推荐;服务端需加强线下网络建设,通过实体服务中心提供面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等配套服务;信息端则要完善岗位详情展示,强化信息审核机制。

3月20日,中信证券发研报指出,过去两年虽市场招聘需求承压,但人力资源行业龙头公司仍展现出较强增长韧性。

尽管前景乐观,行业仍面临多重考验。洪勇提醒,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算法偏见消除等问题亟待解决。此外,用户对AI技术的接受度差异、技术迭代带来的持续投入压力,也将影响行业进化速度。

(转自:中时财经)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