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超8695亿元!AI赋能将重塑储能产业格局

2025-03-20 18:03

3月19日,中国电信(安徽)智算中心储能项目(一期)项目中标结果出炉,科大国创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中标。

据此前披露的招标公告,该项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南岗园区,建设规模为25MW/200MWh,拟建设锂电储能,通过削峰填谷、压降电费,项目采购估算金额37399.98万元(含税)。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伴随着AI算力需求高增,储能行业正经历一场由"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跃迁的革命。这场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参数的迭代,更深层次地改变了产业价值链的分配逻辑。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8695.6亿人民币。AI技术的赋能,正在为这个万亿级市场注入新的增长动能,也逐渐成为储能发展的潜在应用场景。

阳光电源推出的iSolarBPS系统深度融合电力电子、电化学与AI算法(GeneSafe算法集群),可实时监测电芯健康状态,提前7天预警一致性异常、提前100小时识别内短路风险、提前1小时预判热失控,形成三级主动防御机制。

面对超高压输电线路、无人区变电站的运维难题,正泰电气以AI重塑输变电工程,正泰智能配电网的智能运维系统:数据融合、自主研判,服务增值,运维成本可降低15%

同样比亚迪的"数字孪生储能系统"在深圳盐田项目中,通过虚拟仿真环境测试10万种运行场景,系统响应速度达到毫秒级,故障预判准确率高达99.3%。

更有2024年数据显示,采用智能运维的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收益较传统模式高出42%,远景能源的EnOS平台更是将报价偏差率控制在3%以内。

场景创新:智算中心与储能的"双向奔赴"

而随着算力的膨胀,同样也会有用电焦虑,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国电信(安徽)智算中心储能项目采用的是"合作租赁"模式,中标企业自建储能设施供智算中心使用,十年分成期内按比例共享收益。这种轻资产模式为行业开辟了新路径。国内华为提出的"算电协同"模式,绿电+储能也为破局提供了新思路。

而为适配新型场景,中信建投曾指出,数据中心储能需兼顾高倍率充放电、长循环寿命等特性,从而倒逼企业研发专用产品。

数据+场景:解锁万亿市场的关键密钥

国电投湖北项目在储能柜端部署边缘计算节点,本地化处理500+传感器数据,转换效率突破92%,较行业平均高8个百分点。这种毫米级响应展现了数据中心+储能的经济性具备很大的前景。

更长远看,随着我国电网新能源发电比例持续提升,算电协同具备无限可能,智算中心与储能的深度融合将催生新型电力系统,华为提出的"绿电+储能"模式将在国内政策放宽后迎来爆发,于储能企业而言,如何让数据智能与新型商业模式相适配,打造创新储能产品,成为了摆在面前的必答题。

数据即生产力,场景即竞争力

当政策红利逐渐褪去,储能产业的竞争焦点将从硬件参数转向数据资产与场景创新能力。谁能将技术与场景深度绑定,谁就能在万亿赛道中抢占先机。未来的储能巨头,必将是那些既能"读懂数据",又能"定义场景"的企业。

(转自:储能产业网)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