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租金指数继续上扬,厦门港务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2025-03-17 12:34

韩军 梁骁

1)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租金指数继续上扬。本周,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行情总体较好,其中海岬型船市场运价涨幅最大,超灵便型船市场涨幅较小。具体船型来看,海岬型船市场两大洋航线货盘持续释放,FFA远期合约价格上涨,同时大西洋市场运力阶段性紧张,运价较大幅度上涨。

2)3月10日晚,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向厦门国际港务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控股权,同时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3)3月13日,安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建泉州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租金指数继续上扬。本周,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行情总体较好,其中海岬型船市场运价涨幅最大,超灵便型船市场涨幅较小。具体船型来看,海岬型船市场两大洋航线货盘持续释放,FFA远期合约价格上涨,同时大西洋市场运力阶段性紧张,运价较大幅度上涨。巴拿马型船市场煤炭货盘逐步恢复,且部分运力回流至国内沿海市场,可用运力减少,日租金回升。

厦门港务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收购集装箱码头集团。3月10日晚,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向厦门国际港务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控股权,同时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因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有关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根据相关规定,厦门港务于3月11日(星期二)开市起开始停牌。

安通控股与天津港达成战略合作。3月13日,安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建泉州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深化港航协同发展,共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畅通国内“大循环”国家战略,积极助力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投资评价和建议

集运:中国主导的再全球化与美国主导的去全球化带来的航线重构

1、需求:全球产业转移刺激中间品贸易上升,航线结构重塑,运距拉长

据海关统计,中国中间品占全球中间品市场份额由2013年的8.8%增长至2023年的12%。2023年,中国进出口中间品25.53万亿元,占整体进出口总值的61.1%。2023年中国中间品出口11.24万亿元,在出口贸易中占比47.3%,其中,机电类中间品6.37万亿元。

中间品是指用于生产其他商品或服务的投入品,包括各种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中间品不同于最终产品,它不直接用于最终消费,而是作为生产过程的中间环节,连接着上下游产业。中间品从一个国家出口到另一个国家进行加工组装,最终出口到第三国的贸易活动即为中间品贸易。

市场绝大多数人认为逆全球化对于全球贸易的总量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但实际上全球的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于美国关税的影响,中国很多的产业开始转移至东南亚国家,其中多数为中间品,这些中间品本不需要在海上运输,但由于关税政策的变化,不得不从国内运输转变为海上运输,这是对贸易量有绝对贡献的。中间品的断链也使得全球供应链网络更为混乱,从一个效率、成本型的供应链开始转向自主可控的供应链。全球航路也在断链的过程中重塑。

2、供给:有效供给显著低于名义供给增速,供需缺口达8%

虽然2024年全球集运船队名义运力增加10.5%,但由于红海危机导致的船舶绕航损失了超过12%的运力,同时由于港口拥堵相比于红海危机之前增加了约3%左右的运力,需求端全球贸易量增加了约3%,实质上的供需缺口超过了8%,这也是运价为何在低需求的背景下出现如此高弹性的原因。

展望2025年,贸易战仍然是扰动行业的核心因素之一。虽然明年的名义运力仍有约6%的增加,但由于供需缺口仍存在,叠加关税导致的运价高峰低谷的波动性,实质上的运价均值我们认为会好于2023年水平,集运行业的盈利仍有空间。

3、估值层面的显著变化:行业波动非对称性、运营战略转型与强大的每股现金价值

集运行业波动价值非常明显。但这种波动价值在过去几年呈现出极强的非对称性。向上盈利的波动性远远比市场预期的向下亏损的波动性更大。

港口:干散货港口吞吐量承压,集装箱港口受关税与联盟变局有分化

虽然我们预期国内经济活动增强带来进口量的改善,但由于国内铁矿石港口库存已经处于历史高位达到1.5亿吨,贸易商在2024年的库存从7000万吨增加至1亿吨,钢厂由于盈利面只有50-60%,所以钢厂整体都处于去库存状态。我们认为该因素将压制明年干散货运费,同时也压制了港口吞吐量的上升。另外,国内煤炭进口量的大幅度上升,也压制了北方煤炭下水港口的吞吐量;而浩吉铁路产能的上升,也会进一步分流大秦铁路的货运量导致煤炭下水港的吞吐量下降。

集装箱港口则与中国的出口紧密关联。总量视角看,明年仍处于补库周期,出口仍有韧性,虽然特朗普2.0版对整个出口并不有利,但从过去贸易战的情况来看,中国出口的方向出现了重大结构调整,总量方面更多根据需求影响,关税只是其中一个环节,甚至由于贸易中断,导致货运量反而增加。除了对欧美消费品,对其他国家的中间品和资本品出口增加快于消费品增加。原本只需要出口消费品,现在反而需要将原本国内运输的中间品转化为国际运输的中间品,这导致航线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集装箱港口的吞吐量增加,一方面是总需求的增加,另外一方面是贸易转移过程中的结构化导致的吞吐量增加。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中长期的趋势。

集运联盟的大变局也带来港口吞吐量的改变。2017年三大联盟开始运营后,主枢纽港的吞吐量增速是显著高于喂给港的增速,强者恒强成为港口发展的主要特征。2025年马士基和赫伯罗特的双子星联盟正式运作,减少了诸如大连港、天津港、厦门港的主枢纽港挂靠,增加了上海港、宁波港青岛港等的挂靠,港口的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

全球班轮联盟监管政策变化带来的政策风险

面对集运市场运价高涨状况,美国国家工业运输联盟(NITL)等曾施压以干预班轮联盟的反垄断豁免权。短期来看,鲜有证据表明班轮联盟存在垄断定价行为;欧盟方面始终拒绝对班轮公司采取干预行动,欧盟认为托运人享受到了班轮联盟带来的航班密度增加、航线覆盖广度增加以及减少中转次数等好处。中长期来看,若集运行业运价高涨的情况持续存在,美国政府或者欧盟或将重新审视全球班轮联盟的存在,或因全球班轮联盟监管政策变化而带来的集运市场波动风险。

俄乌冲突演变超出预期

俄乌冲突演变存在超出预期风险,若演变为全面战争,将严重影响欧洲、俄罗斯相关航线贸易,带来全球航运体系崩溃,全球化进程甚至存在倒退风险。

燃油成本大幅度上涨

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船公司燃料成本存在大幅度上涨的风险。其次,新加坡是全球燃料油最大的消费地和集散地,地缘政治或将对新加坡燃料油的产量造成影响,进而导致燃油成本大幅度上涨。最后,IMO和各国政府的环保法规政策可能大幅提升船公司的燃油成本。从历史上看,2020年全球限硫令对保税船用油市场的消费结构带来巨大的变化,低硫燃料油、MGO、LNG清洁能源等替代燃料均大幅增加了船用燃料成本,进而带来剧烈的价格波动。

韩军:交通运输行业首席分析师,曾供职于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3年政府规划与市场咨询经验,曾负责或参与为交通运输部、上海市交通委、港航企业等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二十余项。7年交通运输行业证券研究经验,深入覆盖航运、港口、高铁、快递、物流板块,擅长把握周期性和政策性投资机会。2021第十九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交通运输行业第五名。

梁骁:南开大学硕士,先后供职于中集集团物流板块、顺丰控股、京东物流,曾参与撰写《国家多式联运标准修订建议报告》并为交通物流相关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多年受聘京东物流专家委员会顾问并参与IPO项目。具有丰富的交运物流行业研究经验以及资源,擅于把握和挖掘公司长期价值,覆盖快递快运/仓储运输/供应链物流/国际物流。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租金指数继续上扬,厦门港务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3月16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韩军 SAC 编号:S1440519110001

SFC 编号:BRP908

梁骁 SAC 编号:S1440524050005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