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3-17 18:07
中金研究
2025年2月新房销售同比实现正增长,不过周度数据显示同比增速转弱。2025年1月中下旬以来债券市场调整,央国企地产债收益率也跟随市场走势有所上行,利差有所走扩,目前央国企地产债利差处于高位,我们认为在一系列房地产政策推动下市场有望逐步企稳,央国企地产债利差有望企稳收窄,不过仍需谨慎债券市场整体波动。
风险
房地产政策效果不及预期,超预期主体信用风险事件。
Text
正文
销售跟踪:2月新房销售环比下降、同比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2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07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4%;新建商品房销售额10259亿元,下降2.6%,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0.4%。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2025年2月重点跟踪的70个城市有62个城市披露了全月新房销售数据,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环比分别下降13%和30%,同比分别增长31%和32%,受到春节假期影响,2月新房销售环比下滑明显,不过由于相比2024年春节假期存在错位,同比仍实现增长。分城市能级看,一线城市销售面积环比下降39%、同比增长63%;二线城市销售面积环比下降12%、同比增长37%,三线及以下城市销售面积环比下降1%、同比增长14%。从周度数据来看,剔除春节错位因素,2025年春节后30大中城市商品房连续5周成交面积环同比增长约5%,不过近2周销售面积同比表现转弱。
房企销售:国企表现较好,非国企依然较弱。我们重点跟踪的房企有45家披露了2月销售数据,销售额环比平均增长8%,同比平均增长10%,其中24家房企销售额环比实现增长,25家房企销售额同比实现增长,具体来看,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和中国金茂同比分别增长2%、55%、55%、16%和73%,越秀地产、保利置业、中交房地产同比分别增长63%、169%和166%,大悦城同比下降21%。滨江集团、万科、龙湖集团、金地集团和新城控股同比分别下降3%、32%、13%、45%和51%。
土地市场:土地成交额和成交溢价率连续2月同比上升。2025年2月300城推地建筑面积1013万平米,环比下降45%、同比下降25%,成交建筑面积951万平米,环比下降47%、同比增长10%;2月土地流拍率17%,成交溢价率14%,溢价率连续2月上升;2月土地成交金额1026亿元,环比下降10%、同比增长36%。1-2月累计同比增长39%,分能级来看,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土地成交额累计同比分别增长58%、40%和19%。
融资跟踪:2月境内地产债净增转负,发行量和净增量分别为151亿元和-45亿元,其中国企净增17亿元、非国企-63亿元。非国企新发3支,均由美的置业发行,25美置01,3年期5亿元,票面利率2.86%,由中证信用融资担保提供担保;25美置02,2年期6亿元,票面利率3.49%;25美的置业MTN002,3年期13.5亿元,票面利率3.80%。美元债新发1支,净增量为-5亿美元。绿城中国发行3年期5亿美元优先票据,票面利率8.45%,其中首期3.5亿美元债获4.6倍认购,增发1.5亿美元债获3.5倍认购,市场认可度较高。到期方面,2025年房地产债务到期压力有所缓释,其中国内债券合计到期4152亿元、美元债到期回售合计286亿美元,同比都有所回落。个券层面,万科3月有10亿元境内债面临回售,金地集团4月有5亿元境内债到期。
二级市场走势:境内债利差走扩居多,美元债指数小幅上涨。
2月境内债行业利差收窄居多,AAA、AA+、AA隐含评级超额利差均值分别收窄1bp、116bp和0bp,其中AA+主要是万科相关债券利差收窄所致,中交房地产、华侨城利差有所走扩。2月临近全国两会,无新增房地产政策出台,美元债指数当月回报率3.61%,高收益表现好于投资级,回报率分别为4.36%和1.98%。具体来看,万科美元债价格继续反弹,2月10日和2月21日万科公告分别获得深圳地铁集团贷款28亿元和41亿元,万科中长端美元债上涨2-8美元左右至62-72美元左右;龙湖集团中长端美元债上涨2-3美元至69-77美元左右。
行业投资建议
2月新房销售同比实现正增长,不过周度数据显示同比增速转弱。根据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2]中房地产相关表述,房地产市场总基调“稳住楼市股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维持不变,政策思路延续扩大需求、减少供给不变;收储方面“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一是明确指出专项债用于收储政策实施规模,二是收购价格弹性加大也有助于收储政策落地和改善房企流动性,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截至2025年2月末全国各地已披露专项债收储规模约411亿元;货币政策中提及“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我们认为不排除后续还会有新政策工具出台;此外提及“有效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有助于改善市场预期。2025年1月中下旬以来债券市场调整,央国企地产债收益率也跟随市场走势有所上行,利差有所走扩,目前央国企地产债利差处于高位,我们认为在一系列房地产政策推动下市场有望逐步企稳,央国企地产债利差有望企稳收窄,不过仍需谨慎债券市场整体波动。
图表1:70城商品住宅销售面积月度同比走势
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重点覆盖企业经营数据统计
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4:土地流拍率和溢价率走势
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5:300城土地成交额表现
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6:房地产境内债发行和净增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7:房地产境内债净增量分企业所有权属性统计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8:房地产美元债发行和净融资情况
资料来源:彭博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9:房地产行业信用利差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0:房地产美元债指数走势
资料来源:彭博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1:央国企地产债信用利差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1]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503/t20250317_1959016.html
[2]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503/content_7010168.htm
Source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5年3月17日已经发布的《2月房地产债券月报:春节错位因素,销售同比增长》
袁文博 分析员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23060023
许 艳 分析员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1030007 SFC CE Ref:BBP876
Legal Disclaimer
法律声明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