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2025央企动向 • 稳增长篇 | 树牢“一切成本皆可控”“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

2025-03-15 18:57

《国资报告》杂志2025年第3期为您带来特别策划“2025央企动向”。1篇综述,扫描宏观形势;19篇报道,分稳增长、科技创新、国企改革、布局优化、行业观察5个篇章,深入解析19个值得关注的央企新动向。这些新的动向既是央企应对2025形势变化和改革创新发展要求的新举措,也体现了央企作为国民经济“顶梁柱”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我们将与您陆续分享上述内容。今天为您带来稳增长篇的《动向1:树牢“一切成本皆可控”“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

稳增长篇

  • 动向1:树牢“一切成本皆可控”“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

  • 动向2:积极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 动向3:把握“两新”“两重”政策契机 扩大有效投资

  • 动向4:市值管理举措更多更实

科技创新篇

  • 动向5:“十五五”规划更加突出科技引领

  • 动向6:把原始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 动向7:探索打造“创新政策特区”

  • 动向8:深化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 动向9:创新创业投资提速

国企改革篇

  • 动向10:加快建设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

  • 动向11:推进“穿透式监管”

  • 动向12:深化薪酬改革

布局优化篇

  • 动向13:加快开辟“第二曲线”

  • 动向14:人工智能应用提速扩面

  • 动向15:开辟人形机器人新赛道

  • 动向16:新能源开发更加注重质效

行业观察篇

  • 动向17:电力央企调整策略顺应市场化改革新形势

  • 动向18:汽车央企发力智能化下半场

  • 动向19:建筑央企勇做减法严做加法

2025央企动向

稳增长篇

树牢“一切成本皆可控”

“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

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提出,加大拓市增收、降本节支力度。这一要求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一脉相承。基于此,央企纷纷加强成本管控,向精益管理要效益。

《国资报告》记者查阅央企2025年度工作会议报告发现,“2025年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今年的形势可能比去年更困难”已成为共识。至少11家央企明确表示2025年要“过紧日子”,至少9家央企明确提出要树牢“一切成本皆可控”“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这些央企约一半来自能源领域,既有前些年盈利相对困难的企业,更有“三桶油”等利润长期维持在1000亿元以上的盈利大户。此外,建筑、民航、矿业等处在行业下行期的央企也突出强调成本管控。

中国海油研判认为,虽然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费需求仍将保持增长,但全球油气市场供应将趋于宽松,国际油价下行的风险较大。在此背景下,该公司提出要树牢“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并量化了今年的降本增效目标。无独有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也表示要树牢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

中国海油一边要求树牢“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一边提出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图为我国渤海首口超深井作业现场

中国海油一边要求树牢“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一边提出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图为我国渤海首口超深井作业现场

“建筑行业将面临整体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加剧的困难和挑战,甚至可能出现行业性生存危机。”中国中铁表示,坚决压缩一切不必要的支出,即便是合理的支出也要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勤俭节约。中国能建中国化学工程等建筑央企也纷纷表示,要坚持“事前算赢”。

在“一切成本皆可控”的理念指导下,压减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例如,中国铁建要求,进一步严格各单位、各项目办公用房、用车管理,明确配备原则和费用标准,确保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同比下降。中国五矿提出,2025年集团非生产性开支要再压降10%,坚持非必要不开支、无预算不支出。中国农发表示,全面摸排年度预算,全力压减管理费用,从严从紧把好预算管理、资产配置等支出关口。

在当前的利率下行周期中,央企纷纷着手降低融资成本,降低财务费用。例如,中国绿发提出,要抢抓利率下行周期,加力推进“高息换低息、短期换长期”,积极争取低成本融资,持续优化公司资产结构。中煤地质总局也表示,要用好政策加力推进“高息换低息、短期换长期”,力争带息负债综合成本率进一步下降。

部分央企将矛头指向难度更大的生产成本管控。例如,中国海油提出,高度关注桶油DD&A和炼化产业加工成本,力争桶油完全成本、吨油及化肥加工成本、LNG气化成本“稳中有降”。中国大唐将重心放在降低燃料成本上,一方面,千方百计控降煤价,另一方面,提高精细化掺烧水平,提高配煤掺烧效益。中国东航则表示,将继续严控航油、起降费、航材、基建、供餐等大项成本。

中国大唐以降低燃料成本为重点,向精益管理要效益

中国大唐以降低燃料成本为重点,向精益管理要效益

不过,这些央企即便强调“一切成本皆可控”,大力压减管理、销售、财务费用和生产成本,但研发费用仍将持续上涨,部分央企还给出了2025年度研发投入强度目标。例如,中国海油提出“持续加大集团总部科研经费投入”“保持集团公司和所属单位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经费投入稳定增长”。中国铁建则直接划出了研发投入强度的底线指标。

在降本压力和创新动能的驱动下,央企发展方式的转型步伐将持续加快。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