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3-13 18:07
要点
中资企业在美国风机市场参与度低,我们认为美国需求下跌或关税提高对中国风机企业影响力度有限。
美国后续仍可能在特定板块限制投资,进而对中国企业的增长潜力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海上风电领域,中国厂商凭借漂浮式风机等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计划,可能会落空。
我们认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对于可再生能源发展仍有很强的刚性需求,美国的风电政策变动难以动摇全球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2025年中国风电设备行业仍将迎来较强劲的海外需求。
我们预计2025-2026年美国和欧洲的风机供应链短缺将逐步凸显,为中国企业创造良好出海前景。但美国市场减速发展或将加剧全球风机产业竞争。
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后签署行政令,叫停所有海上和陆地风电项目的联邦许可证,并多次表达了其对风电的反对。与此同时,2025年2月,特朗普宣布将在3月4日对中国产品额外再加征收10%的关税。特朗普的反风机浪潮和关税大棒为全球新能源生产企业带来震动,双重压力下中国风机企业会受冲击吗?
完全废除IRA可能性不大但补贴可能明显缩减,削弱美国风电投资
我们认为,短期内,特朗普政府完全废除《通胀削减法案》(IRA)的可能性不大,但其可能会寻求修改甚至废除其中的某些条款,这对风电投资的削弱将在中长期逐步显现。自IRA实施以来,美国的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制造项目大量增加,这些制造项目大多集中在传统上支持共和党的州和摇摆州。共和党立法者在决定IRA的废止与否时也需要考虑选民的经济利益,这也让该法案在共和党中仍然拥有一定数量的支持者,我们预计完全废除该法案将非常困难。但我们认为特朗普政府对风电行业的影响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加强环境审查:海上风电项目可能会受到更严格的审查,从而导致更多项目因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s Plan(COP)审批收紧而被拒绝,或面临重大修改要求; 2)削减或废除IRA中的部分清洁能源激励措施,增加项目成本;3)增加风机产业链关税。我们认为,考虑到许多风电项目已经获得了必要的许可和资金,因此在短期内,这些项目的建设可能不会受到显著影响。但长期来看,上述措施可能会导致美国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长速度放缓,从而减少未来十年的新增装机预期。
中企在美国市场参与度较低,美国需求下跌、关税提升都难以直接影响中国风机企业
中国风电整机产品及零部件对美国的出口非常有限,美国市场需求的下跌或是关税提升将难以直接影响中国风机产业链。美国风电市场主要由本土和欧洲企业主导,中国企业参与度低,如表1所示,中国前五大整机厂商几乎没有对美国的出口。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对中国风机产品的进口关税征收措施实施已久,早在数年前的301条款就已涵盖了众多风机相关产品。另一方面,IRA政策为美国本土生产的可再生能源设备提供高额补贴,进一步排斥了外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2023年,美国风电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通用电气可再生能源(GE Renewable Energy)、维斯塔斯(Vestas)、西门子歌美飒(Siemens Gamesa)、诺德克斯集团(Nordex Group)等。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风机产品的出口重心持续南迁,中国企业对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市场整体的依赖程度低。据中国风能协会(CWEA)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风电设备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埃及、南非、老挝和智利,这些国家占据了中国风电出口总量的65%以上。
海上风机板块增长潜力可能会被削弱
特朗普政府出台的政策仍可能在部分特定领域对中国企业的增长潜力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海上风电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机机舱生产基地,2023年年组装能力高达16吉瓦,产能接近全球海上机舱产能的60%。北美地区当前缺乏海上风力发电机机舱的制造能力,对欧洲产能的依赖度较高。我们预计,到2026年欧洲产能可能出现短缺,美国可能逐步成为中国海上风电的重要市场。然而,特朗普政府出台政策对美国海上风电的投资抑制,可能会减缓中国企业海上风电出口的增长速度。
我们预计,美国的漂浮式风电项目开发工作很可能会停滞不前,中国厂商凭借漂浮式风机等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计划,可能会落空。拜登政府此前曾大力推动美国太平洋海岸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由于美国太平洋海岸的大陆架下沉速度远大于大西洋,离岸几十英里处的水深就超过一千米,使得传统风电开发存在困难,开发太平洋海上风电需要采用漂浮式风电技术。一般而言,欧美企业在漂浮式风电技术的开发成本较高,需要超大型漂浮式风机来降低成本。中国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超大型漂浮式风机交付方。但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未来此类项目的需求可能受到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中国风机企业的市场开拓。
反风电情绪是否将在全球蔓延,中国企业出海前景如何?
我们认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对于可再生能源发展仍具有很强的需求,美国的政策变动难以根本改变全球新能源发展趋势,2025年中国风电设备行业仍将迎来较强劲的海外需求。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制定了长期且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并做出了相应承诺。我们认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在众多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中发挥关键作用。以欧洲为例,据统计,欧盟有4600万人生活在能源贫困之中,工业电价几乎翻倍。对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工业消费者来说,其2023年的能源价格比2014-202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97%。结构性、居高不下的能源价格,正在持续削弱欧盟在全球市场的优势与竞争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上,110多个国家承诺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2倍。这个历史性公约的达成将使得风电行业在短期和长期保持乐观增长预期。美国在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中的占比大约为5.5%(2023年),政策转向对全球风机市场影响相对有限。
考虑到高增长下全球风电供应链可能面临的短缺风险,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将面对更为广阔、前景良好的出海机遇,这有助于行业企业获得持续发展机会。据全球风能理事会(CWEC)统计,若新投资不及时跟进,2026 年起,除中国外的全球多数区域将面临风电供应链及海上配套设施短缺风险。据其测算,欧洲、北美分别需要从2024年和2023年开始加大投资,才能有希望缓解相应产业链环节可能出现的供应短缺。我们认为,中国风电企业也能够为海外客户提供极具性价比的产品,高性价比将创造良好出海前景。国内风电整机单机容量和叶轮直径的迭代速度较快,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将为中国风电企业出海创造机遇。
美国市场停滞或将加剧全球风电竞争
随着特朗普上任,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风机企业将在美国以外的海外市场展开更激烈的竞争。未来美国境内在长期内可能会发生对风电项目投资的减少、对风电场建设的限制,以及对风电行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撤销。项目开发的停滞或减少将对本土整机制造商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对通用电气、维斯塔斯这样的行业领导者。面对美国市场增长的不确定性,这些外资整机商必然会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这使得中国企业不可避免地会与外资企业在一些国家或地区产生直接竞争。然而,部分海外龙头企业此前曾表示,他们将不再把研发重点放在超大型功率的风机上,而是将主要资源和精力投入到15MW左右的机型研发中。如果他们持续坚持这一市场策略,那么中国整机商,尤其是那些专注于降低海上风机成本并致力于追求更大功率的公司,有机会与外资龙头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局面。
(转自:标普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