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陕西两上市公司闹上法庭!涉6000万合同纠纷

2025-03-11 12:18

陕西的两家上市公司因合同纠纷闹上法庭。这两家公司分是被告科创板公司三达膜(688101.SH)和原告创业板蓝晓科技(300487.SZ)。

汇众财经注意到,两家公司中蓝晓科技,以研发、生产和销售吸附分离材料以及围绕吸附分离材料核心提供解决方案为主营;三达膜则是以工业料液分离、膜法水处理、环境工程、膜备件及民用净水机等为主营。

蓝晓科技的当家人高月静,近日还参加了最高规格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可以说,这家企业代表了西安的科创实力。而三达膜的公司总部实际上在厦门,控制方为新加坡外资。

  合同纠纷闹上法庭,案涉近6000万元

近日,三达膜发布公告称,公司于3月6日、3月7日分别收到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寄送的《民事裁定书》《传票》,蓝晓科技因合同纠纷向法院提告三达膜,要求支付5861.15万元。

此前的2月8日,蓝晓科技已向雁塔区人民法院提交财产保全申请书,申请查封、冻结三达膜名下5861.15万元银行存款或其他等职财产。

公告显示,此次冻结的资金主要来自公司名下的两个募集资金账户,其中一个账户冻结金额为4300.00万元,另一个为1561.15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被冻结的资金占三达膜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54%及货币资金的8.61%。

三达膜表示,本次被法院冻结的募集资金并非由于募投项目自身原因而导致, 而是公司与蓝晓科技的合同纠纷所致,“双方因部分款项的支付是否具备支付条件存在分歧”。

经三达膜保荐机构长江保荐核查,本次部分募集资金被冻结账户涉及的两个募投项目,一个已结项,另外一个已开始试运行,目前正在进行生产调试工作及竣工相关手续的办理过程中,本次部分募集资金被冻结事项将会影响募投冻结账户所涉及募投项目相关款项的支付。

三达膜还称,公司将积极与蓝晓科技及管辖法院联系,争取被冻结的募集资金账户尽早解除冻结。

引发上述冻结的合同纠纷案,缘自2022年3月7日,三达膜与蓝晓科技签署《5000吨电池级碳酸锂吸附设备供货及安装施工合同》,合同价款为1.14亿元。

合同双方因部分款项的支付是否具备支付条件存在分歧,蓝晓科技遂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该案件将于2025年3月25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两企业业绩均不错!均有创新亮点

资料显示,三达膜成立于2005年,2019年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该公司专注于膜材料研发、膜组件生产、膜 软件 开发、膜设备制造、膜系统集成和膜技术应用。

业绩方面,三达膜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18亿元,较上年同比下滑2.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2亿元,同比增长22.94%。

对于营收下滑,三达膜表示,报告期内,该公司继续在水务投资运营和水务建造方面取得稳定增长,受部分项目交付周期延长影响,膜技术应用板块的项目收入有所下降,导致2024年整体收入小幅下降2.27%。

蓝晓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吸附分离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以特种吸附分离材料为核心的配套系统装置和整体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是目前中国产量最大、品种最齐全的特种树脂生产企业。

目前,该公司在西安、渭南、鹤壁及比利时等地分别建有吸附分离材料生产基地、系统设备及集成装置生产区、危废资源化回收园区等。年产吸附分离材料5万方,提供系统装置100余套。

蓝晓科技自2001年成立之后,便从材料、应用技术各个方面开始新领域的尝试,研发出包括 盐湖提锂 、氧化铝母液提镓等原创技术,为相关领域的供给做出了较大贡献。在固相合成载体、小核酸载体、色谱填料等生命科学高端应用场景,更是打破了国际品牌的垄断。

2024年前三季度,蓝晓科技实现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11.7%。天风证券的研报就认为,预计公司2024-2026年将实现营业收入25.37/39.35/51.3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8.10/11.07/13.92亿元;参考可比公司1.03倍PEG估值,给予公司目标价69.62元/股,给予“买入”评级。

(转自:汇众财经)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