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3-11 08:29
周一市场先调整再反弹,资金面上观望严重。
银行板块并未体现“避险”,科技调整而大消费、地产走势不够强,也不构成所谓“高低切换”。
受复杂的地缘、关税问题影响,外资正在全球减少风险资产头寸,对领涨龙头港股科技影响较大。而两会将要结束,不分短线资金“惯性”减仓也是一个因素。
南下资金今日净买入港股296.26亿港元,创历史单日最高净买入纪录。其中:净买入盈富基金104亿、恒生中国企业55.34亿、阿里巴巴-W 29.18亿、腾讯控股20.43亿、美团-W 5.62亿、中国移动4.66亿、快手-W 3.77亿、小米集团-W 2.78亿、小鹏汽车-W 2.47亿;净卖出中芯国际4.63亿、金蝶国际1.87亿
周一南向资金创新高,不过含金量不算太高,主要是160亿的场内指数基金,买这类基金就是不想影响市场价格,是一种被动配置行为,押注隔夜中概股。
过去一个月,这类资金有两次入场,都割肉离场后拍腿了,风向价值不算强。
主要是除了阿里巴巴之外,小米、中芯国际的资金不积极,这个就弱了点。
隔夜,中概股继续调整。
主要是美股崩得夸张,大统领一句“不排除经济衰退”,把市场吓尿了,风险资产泥沙俱下。
本来就关税折腾,然后还要衰退,对于全球资产都是明显利空。港股这波里有N多美国投行,他们也会缩减头寸,短期避险。
因此与中国科技资产中期行情逻辑没有关系,但短期流动性肯定受影响。
比较意外,沪市周一融资盘还增加了,游资大户还比较活跃。
但是热门港股ETF标的融资出现大幅回落,显然港股的大波动也让杠杆资金心惊肉跳。
ETF申赎数据上,老宽基为首赎回量超140亿,对整体行情继续看弱。而港股科技、科技类主题ETF有四五亿申购,实锤了结构行情预期。
领涨主题上,近期酒、军工、小金属、基建等有一点涨幅。
但距离“高低切换”差距甚远,低位主题的逻辑还是弱了点,只能说资金试探补涨,持续性不可靠。
消息面上,昨日港股大跌据说是高盛认为“牛市会放缓”,不过景林资产已经卖光美股来港股了。
机器人的各种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如同下雨,逢低增配逻辑不变。
寒武纪的10亿订单被否认,这个真看不清楚,不过存储芯片涨价,还是对半导体整体有支撑。
美股大跌影响全球流动性,叠加重要会议收尾,港股、A股面临博弈窗口。
按过往来看,大幅低开后,通常资金会博弈高走,但这个敏感窗口资金态度相对应该还是谨慎,也就是说盘中高走未必会持续多久,不要随便嗨。
从过往会议周来看,护盘和走人的资金也会PK的,博弈结果不好预测。
港股科技方面,关税、地缘问题仍在影响外资头寸,大幅低开有小幅增仓机会,但缺乏一个做多的强逻辑来空中加油大举增配,只能说期待在盘整中等利好出现,比如什么AI智能体又爆了、腾讯业绩爆表等等。
目前最确定的还是机器人、低空这类与海外共振弱的新兴产业方向,低吸把握最大。
中期继续看好科技结构行情,因为并无强的新低位逻辑出现。但即使就算没有美股大跌,也总体是一个蓄势等机会的状态,把控一下风险偏好。
(转自:木鱼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