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奈雪“独丑”?股价跌出破碎感!传元老批量离职,明星PE陪跑4年亏90%

2025-03-11 01:4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金石杂谈)

转自:金石杂谈

3月10日,在新式茶饮的二级市场有一个强烈的反差冲击着市场神经,一边是蜜雪股价不断创新高,股价逼近400港元,市值冲刺1500亿港元;一边是奈雪的茶股价暴跌20%,一周时间股价腰斩,市值只有21亿港元。也就是说,蜜雪的市值已经是奈雪的66倍。

蜜雪为何持续大涨,金石杂谈已做过分析,本文会做简单总结,而本文的重点将是试图分析奈雪为何持续大跌?且有种跌破产的感觉。

首先,关于蜜雪股价上涨,金石杂谈曾做过分析,加盟模式的优势,聚焦下沉市场,极致的成本控制,较高的净利率以及高瓴、龙珠等明星资本加持等等。还有一个冷知识,蜜雪冰城暴涨背后还有一个核心的原因,那就是股权高度集中,市场货源极少,散户基本很难中签,导致物以稀为贵,引发资金爆炒。

此前,金石杂谈计算,蜜雪冰城前25大股东持股98.16%,也就是说,市场流通股份只有700万股,大约市值只有28亿港元。所以,很容易被资金爆炒。而且,随着市场对消费股的看好以及对蜜雪纳入MSCI的憧憬,公司股价一直是水涨船高。未来可能仍有一定上涨空间,还能涨多久看不懂,但建议普通散户谨慎参与,同样爆炒过后也会是阴跌不止,未来或定格在800左右市值。

关于蜜雪,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跟大家分享:“出生贫寒,各种白眼,勤工俭学,爱情受挫,颠沛流离。“这是张红甫给哥哥张红超的过去打的标签。张红超最开始的创业可谓是连连失败,在巨大的贷款压力下差点选择轻生。蜜雪冰城还差点因为市政拆迁而面临倒闭,不过在咬紧牙关之下,2014年后逐步走向正轨。目前,张红超、张红甫两人身家均超600亿港元。

至于奈雪的茶,看这股价跌出了破产的赶脚。上市之初定价19.8港元,顶着港股新式茶饮第一股的光环,不曾想成为股民亏损惨重的一只股,尤其是本次被剔除港股通,不少内资股民亏损惨重。

据金石杂谈测算,目前港股通股民持股3.069亿股,5亿内资资金已不足4亿,即便以后奈雪股价反弹,这部分内资股民们可能也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期。在奈雪被剔除港股通之后,今日股价再度暴跌20%,不少股民高呼:这种股应该退市别碰;坑了多少股民?甚至有股民幻想被蜜雪收购...

值得注意的是,奈雪的茶近期走出离奇走势,先是3天股价翻倍,然你后是7天股价创春节后新低。如果说股价翻倍和公司CTO离职有关,那公司股价暴跌呢?至少三个原因:

一是被剔除港股通,3月10日生效,以后内资再也无法买入只能卖出;二是上周五盘后发布盈利预警,一年再度亏损近10亿;三则和最近的一则传闻有关。说是公司养不起员工了,开始变相裁员,而且市场一批中高层批量离职。

2月26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除了彭心、赵林夫妇以外唯一一个执行董事、公司COO邓彬因个人发展而离职。他可是奈雪的茶十年创业元老,当初加入时奈雪只有4家门店。此外,有业内人士对金石杂谈表示,“确实很多元老都走了”。

奈雪的茶股价持续阴跌,上市以来暴跌93%,除了以上直接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又有哪些?

其实奈雪之所以暴跌,金石杂谈曾在2021年6月写过一篇文章《茶饮第一股赴港,要不要打新奈雪?》,文章曾明确表示,上市之初公司股价可能上涨,但上市稳定后,公司将有望走出快手的走势,如今一语成谶。

1)2021年的时候,奈雪的茶市占率还高达17.7%,仅次于喜茶,市场第二,如今市场占有率已经变天,奈雪的茶市占率只有1.2%,远远低于蜜雪、古茗、茶百道、喜茶等。

2)奈雪最大的问题就是烧钱严重,成本控制能力极低。最近几年奈雪几乎年年亏损,2021年巨亏45亿,2023年好不容易盈利1300万。到了2024年重返亏损状态,收入48亿至51亿,亏损8.8至9.7亿。

其实,金石杂谈一直在想奈雪的茶为何成本控制能力如此弱势,当茶百道、古茗、蜜雪、喜茶都在盈利的时候,为何奈雪“独丑”?

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成本,明明业内定价最高,聚焦一线、新一线,毛利率应该很高才对,但却亏损最为惨重;明明口感喝着也很好,尤其烘焙也很好吃,但就是不赚钱,这中间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首先看成本,公司人力成本24.6%,租金17%,原材料等占比超40%,门店经营利润率低到只有7.8%。那为何古茗、茶百道们则不存在这种情况?

其次,然后第二个问题来了,其他店铺都是加盟店,基本加盟店占比超90%,甚至99%,由于古茗、茶百道、蜜雪们轻资产运营,所以盈利能力突出,也没有这些直营带来的高昂成本,毛利率基本都在30%左右。

那奈雪为何不做加盟?其实2023年,在持续亏损之下,奈雪也做起了加盟,但是加盟费刚开始98万,后来调整到50万,错过了最佳加盟模式跑马圈地时间。

再者,公司成本居高不下,真的就只是经营模式的区别吗?有前茶饮赛道圈内人士对金石杂谈表示:奈雪亏损和他们经营有关系,不能完全怪成本,和他们开店的数量、位置、节奏都有关系。

她特别提到,作为定价高端新式茶饮,奈雪核心是果茶,而喜茶则是果茶+奶茶,其他茶饮也基本都是奶茶为主。而果茶对时令鲜蔬要求较高,且存储难度大,造成成本高企。

第四,就是市场比较关注的单店销售额,奈雪持续下滑,从3万到跌破1万。奈雪的茶即便在一线城市,单店销售额也不足1万元,只有在深圳大本营达到了1万单店销售额。但是,在2018年,奈雪的单店销售额高达3万元,2021年还有2万多,23年还超过1万,如今已不足1万。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一直不看好奈雪的经营模式。他对金石杂谈表示,蜜雪亏钱的根本原因就是奈雪品牌力不足以支撑其大店模式,大店模式整体运营不容易,它无疑超前了,加上奈雪的整个产品矩阵、团队,都无法支撑它做大店。

就金石杂谈理解,还是经营模式的问题,大店模式往往意味需要更多的资金,需要更多的人力成本、租金成本、机器设备等,这同样意味着需要烧钱而支撑。尤其随着奈雪单店销售额每况愈下,现在的销售额难以支撑其大资金投入。

而且,奈雪激进开店迎来资金反噬,蜜雪从去年开始就是大批的闭店潮,仅去年三季度就关闭了100多家店铺。所以,有朋友对金石杂谈表示,奈雪的战略错误已经铸就,不如偏安一隅,聚焦广东尤其深圳,学习茶颜悦色;或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店改小店,专注成本控制和盈利变现,或有机会逆风翻盘。

最后,奈雪股价持续暴跌,上市前资本的天图资本和PAG虽然也在陆续减持,但想要赚钱变得困难,尤其B轮以后投资的红土创投(成本4.83港元)和C轮的PAG(8.57港元)早已亏损惨重。截至目前,天图资本还持股9.97%,减持大约三四千万股;而PAG依旧持股5.28%也就是说一股未卖,投资1亿美元,如今还有1.18亿港元,巨亏6.6亿港元。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