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3-08 05:37
主城风光
网易(镇江)联合创新中心
文化演出
阿里云镇江创新中心
金山湖
□ 本报记者 薛诚 通讯员 润萱
2024年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数量翻番、总投资增长26.8%;市、区两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31亿元、增长80%,列统投资24.8亿元、增长139%;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增幅19.2%;成为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C9”联盟首家观察员;75%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试点推进房屋“以旧换新”……
主城使命,奋进争先。在长江与运河交汇处,镇江市润州区以担当为墨,以实干为笔,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挥毫泼墨,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从京畿路的烟火气,到官塘创新社区的挖机轰鸣,作为中心城区,润州在守正与创新的碰撞里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产业升级 从“破冰突围”到“蓄势成峰”
日前,润州区金山街道、南山街道联合签下2025“新春第一单”——总投资1.5亿元的“智改数转”项目将落户于联东U谷·官塘科技港一期载体内,主要从事智能服装吊挂系统行业,集系统软件及硬件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于一体,着力服务传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及企业形象。
作为镇江主城区,2017年经历区划调整的润州曾面临“空间受限、产业单一”的发展瓶颈。2022年,润州区委、区政府提出“突破、提升、决胜——三步走”产业项目建设行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一张成绩单见证三年步履铿锵:三年来,全区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7个,总投资超200亿元。落地建设产业项目119个,以“平均每周签约1个亿元项目”的拼抢劲头逆势突围,用“平均每年建设20个市区重大项目”的拼搏势头标注了产业项目攻坚的新高度,拉动GDP增速从2022年的1.3%跃升至6%以上,高于省市平均水平。
网易联合创新中心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园、一年达效的“润州速度”,全市首个新型工业用地项目——联东U谷·官塘科技港主体封顶,EOD项目已确定运作模式、进入投融资环节……作为润州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官塘创新社区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过去三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个、占全区31.9%,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占全区39.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7.54%。
创新转型 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为迎接海洋项目的到来,我们正在积极扩大产品规格——由原来的直径152mm扩展至187mm,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位于润州区的正茂集团是国内现代化电焊锚链制造企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林放介绍,漂浮式海洋风电将是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布局相关业务。去年,正茂集团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成为润州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里程碑,实现“零的突破”。
创新要素聚集、核心载体壮大,润州让“科技全面拥抱主城”,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自2017年区划调整以来,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年均增幅21.9%。2024年,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31家、增幅19.2%。企业创新活力迸发,规上企业研发投入1.66亿元、增长53.3%,技术合同成交额上报数26.3亿元、增长56.3%。
以新质生产力开辟产业新局。位于润州区韦岗街道的江苏船山集团“智改数转”项目指挥大楼装饰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正全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速推进‘智改数转’,力争实现生产流程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船山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依托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润州构建“园区+平台+服务”创新体系。从江苏科技大学走出的江苏博瑞船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借助网易平台实现技术升级,为锚作拖轮、平台供应船、活鱼运输船等10余种船舶生产提供设计服务和船厂技术支持,年订单量持续增长。
2019年,青年人才张延伟来到润州创办江苏虹湾威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牵头论证研发了我国第一条基于5G和边缘云的无人船,产品成为水生态智能机器人第一品牌,在长江保护、水域监测、管道检测等应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短短5年时间从仅有10名员工的小微企业,发展为拥有国内4家分设机构、年营收超千万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人才生态赋能发展。“金山英才”“润州英才”计划吸引高层次人才扎根,科技镇长团、技转中心联动高校促成产学研合作。近三年,润州区人才资助资金年均增长11.8%。常态化开展产学研对接会、科技金融对接会等,累计签订合作项目30项,合同成交额2000余万元,人才项目投资成功率达82.3%,其中54.7%实现营收较快增长,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成为城市发展“合伙人”。
冬云(官塘)超级计算中心项目即将投运,可承载算力服务器1万台,能提供不低于160p的算力,为华东地区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提供“数字底座”,为润州发展数字经济构筑竞争新优势。
近年来,润州发力数字经济,网易(镇江)联合创新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等平台吸引超百家科技企业入驻,形成跨境电商、智能设备研发等产业集群。2024年,润州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达85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10.7%。同时,该区联合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在网易联合创新中心设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创新“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模式,推动电商产品出口额突破200万美元。
焕新蝶变 老城文脉里的“双向奔赴”
春寒料峭中,来润州区京畿路“打卡”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青砖黛瓦间,民国风情的潮流小店与创意文化墙相映成趣,老街区与新业态交融共生,这条曾沉寂多年的百年老街,如今已成为镇江文旅新地标。
去年上半年开始,京畿路进行改造更新,在靓化沿线道路环境的基础上,设置符合街区“调性”的标识和墙绘。“以前是各扫门前雪,街道成立大西路‘早市一条街’共治联盟后,商户之间交流增加了,大家共同为街区建言献策,关系更加融洽了。”大宝砂锅老板黄继家告诉记者,刚来的时候,街面比较破旧,但街道、社区一直在努力提升街区面貌,多次来和他交流店铺隔壁墙面的出新改造想法,“如今,整条街区的人气越来越旺,我们也非常高兴。”
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促进文化旅游的“流量密码”,京畿路、西津渡等不少“老场所”在和新业态、新潮流的碰撞中解锁了全新的打开方式。2024年,润州区接待游客69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0.3亿元,分别增长18.95%、16.2%。
去年夏天,“润州明月夜”实现文体活动天天有、精彩生活不断线——HIFI西津渡、“润州有戏”等文艺演出,博物馆夜游、西津大市、后备厢集市等夜游体验,润心课堂艺术类培训、南山夜跑、小金山湖环湖跑等活动创新构建融合矩阵。活动期间,抖音及视频号总流量突破一千万。
结合“润州明月夜”IP打造,润州区开展“寻找润州美丽店铺”活动,吸引了198家中小商户报名参与,全景展示润州文化特色和商业魅力。主理人们反映,美丽店铺评选有助于他们改善店铺环境、专注客户体验,提升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培育3家市级非遗守望空间;开展“触手可及的非遗”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山水古渡·润心时光”非遗研学活动……在打造历史文脉传承高地的同时,润州区通过组建由艺术人才、教培机构组成的润州艺术联盟,积极开展“文化指导师”工作,润州区还积极引入个人、企业、学校、艺术院团等,充实壮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完善人才评估制度,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坚持免费开放的“润心书场”陪市民游客走过十年,开讲《绿牡丹》《刘备招亲》《皮五辣子》等广受书迷欢迎的书目,已开展近千场公益演出。
主城之心,向高而攀。润州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标注出鲜明注脚,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将以“拼”的劲头锻造产业筋骨,以“闯”的姿态开辟发展新局,以“和”的智慧激活城市基因,在守正创新中点燃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在政企携手中书写属于润州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