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3-04 07:30
(来源:国元研究)
注:如音频与正文内容有所出入,请以研究报告内容为准。
【国元证券】策略:全球波动率上行,A股迎来两会行情—— 大类资产双周报(20250214-20250227)
【国元证券】金工:2025年3月3日市场全天冲高回落,算力概念股持续退潮
【国元证券】商社:关注情绪消费与国货崛起,精选细分品类——2025年零售与社服行业年度策略报告
【国元证券】电子:特斯拉FSD上线中国,AI可穿戴应用加速——行业周报
【国元证券】通信:特斯拉FSD上线中国,AI可穿戴应用加速——行业周报
【国元证券】食饮:巨头借力DeepSeek,竞推“AI+”新品——智能家居行业双周报
策略:全球波动率上行,A股迎来两会行情—— 大类资产双周报(20250214-20250227)
国内宏观观点
宏观层面,节后消费市场总体实现平稳开局,总体物价水平走弱。需求端,乘用车销售持续回暖,但客运增速放缓;生产端,高炉开工率整体小幅回落,煤炭重点企业日耗量节后连续上行;价格端,我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水平节后走弱,油价水平整体下行。综合来看,呈现消费温和复苏、生产表现分化、价格走弱的态势。
固收市场观点
当前固收市场呈现“紧平衡博弈”特征。短期稳汇率与金融数据超预期制约宽松力度,但经济修复仍需宽货币支持。资金面维持紧平衡,DR007升至2.33%,存单利率攀升反映银行负债压力。利率债短端调整剧烈(1年期上行20bp),曲线极端扁平化加剧中长端补跌风险;信用债利差收窄但理财赎回压力隐现。一级市场分化明显,地方债发行放量(净融资7373亿)对冲国债缩量,存单供需矛盾凸显。中长期看,货币政策宽松周期未结束,降准降息仍可期,但需警惕财政发力与市场波动共振风险。
权益市场观点
A股市场呈现科技成长主导的结构性行情,万得全A上涨2.89%,小盘成长风格占优,资金向AI产业链及国产算力主线聚集,短期谨防拥挤交易。市场或延续“哑铃策略”,科技成长与防御性消费并行,中小盘风格因流动性宽松及风险偏好提升仍有扩散空间。交易热度方面,全A日均成交额1.94万亿元创近三年高位,但TMT板块交易拥挤度上升,融资余额达1.9万亿新高,短期过热风险需警惕。盈利预期边际改善,房地产、钢铁等顺周期行业盈利增速大幅上调,商贸零售、美容护理则面临下调压力,政策催化与业绩兑现成为后市关键变量。
海外市场观点
海外市场方面,本期市场波动加剧,美国各期限国债收益率普遍下行,美股受疲软经济数据和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出现回调,防御性板块受到青睐,市场波动性上升。美元指数整体震荡,避险货币走强。在全球资产中,中概科技股表现尤为突出。展望近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处于阶段性低点,进一步下行空间或有限,需关注月底PCE指数的发布及债务预算上限问题的解决进展。此外,俄乌局势的降温可能加大美元指数下行压力,而特朗普的政策动向及相关言论预计将继续加剧全球资产市场的不确定性。
整体观点
权益短期谨防部分主题交易过热,看好成长结构性行情;资金面紧张影响债券短期走势;海外市场波动加剧,关注避险资产。
本文基于客观数据进行分析,本文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金工:2025年3月3日市场全天冲高回落,算力概念股持续退潮
2025年3月3日市场全天冲高回落,算力概念股持续退潮。上证指数下跌0.12%,深证成指上涨0.36%,创业板指上涨1.20%。市场成交额16244.30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2422.13亿元。全市场3271只个股上涨,1986只个股下跌。
风格上看,各指数涨跌幅排序为:周期>成长>0>金融>消费>稳定;小盘成长>中盘成长>中盘价值>小盘价值>大盘成长>大盘价值;中证全指表现优于基金重仓。
分行业看,30个中信一级行业涨跌互现;表现相对靠前的是:有色金属(2.31%),基础化工(1.53%),电力设备及新能源(1.45%);表现相对靠后的是:家电(-1.32%),通信(-0.93%),电子(-0.90%)。概念板块方面,多数概念板块上涨,噪声防治、ERP、民爆等大幅上涨;昨日触板、发电机、同步磁阻电机等大幅走低。
资金筹码方面,主力资金3月3日净流出334.70亿元。其中超大单净流出126.05亿元,大单净流出208.66亿元,中单资金净流出6.18亿元,小单持续净流入363.34亿元。
3月3日,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以及中证1000等ETF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减少。华夏上证5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南方中证1000ETF和华夏中证1000ETF成交额分别为20.68亿元、45.81亿元、5.58亿元、17.83亿元、16.37亿元、16.42亿元和3.85亿元,分别较上一交易日变化-6.55亿元、-7.63亿元、-3.96亿元、-2.28亿元、-2.24亿元、-15.69亿元、-1.37亿元。2月28日主要宽基ETF资金流向显示资金主要流入中证1000ETF,流入金额为24.81亿元。
南向资金3月3日净流入,合计97.42亿港元。其中,沪市港股通当日净流入60.00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当日净流入37.42亿港元。
3月3日,亚太主要股指收盘涨跌不一。恒生指数上涨0.28%,报23006.27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58%,报5535.86点;日经225指数上涨1.70%,报37785.47点;澳洲标普200指数上涨0.90%,报8245.70点。
2月28日,欧洲三大股指普遍上涨。德国DAX指数上涨0.00%,报22551.43点;英国富时100指数上涨0.61%,报8809.74点;法国CAC40指数上涨0.11%,报8111.63点。美股三大指数普遍上涨,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1.39%,收于43840.91点;标普500指数上涨1.59%,收于5954.50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63%,收于18847.28点。热门科技股中,美股“七巨头”普遍上涨,特斯拉上涨3.91%,苹果上涨1.91%,谷歌上涨1.06%,英伟达上涨3.97%。
本文基于客观数据进行分析,本文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商社:关注情绪消费与国货崛起,精选细分品类——2025年零售与社服行业年度策略报告
化妆品:国货占比持续提升,成分认知带动产品销量
2024年化妆品市场承压,全年小幅下滑,25年价格是否企稳值得关注。产品及研发端,2024年1-11月已备案化妆品新原料达到了79款,高于2023年全年69款,其中国产化妆新原料备案数量达65个,成分认知带动产品销售增长成为趋势。渠道端来看,24年线上渠道持平线下微跌,淘天跌幅收窄,抖音渠道增长有所放缓,整体渠道红利式微,精细化运营重要性凸显,微信小店作为新兴渠道值得关注。品牌方面,国货占比持续提升,在整体行业增速疲软的背景下,国货崛起是投资主旋律,关注头部美妆集团产品系列、品牌矩阵的扩充及外部并购布局。
医美:2024下证大年,关注差异化新品
2024年受到客单价下滑影响,医美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在可选消费中依然相对有韧性,监管层面合规化持续推进,同时也释放了部分积极信号,如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优化医疗广告管理工作的通知》。供给端来看,2024年是“下证大年”,注射光电等多个品类获证数量都创了历年之最,极大的丰富了上游供给,但同时也加剧了上游厂商的竞争。重组胶原蛋白方面,目前仅锦波生物获两款三类证,巨子生物、江苏创健等多个厂商有三类产品储备,目前赛道景气度高,产品稀缺,依然是优选品类。玻尿酸则重点关注华熙生物“格格针”以及艾尔建“朔颜”等新品表现。肉毒关注Daxxify以及华东和爱美客产品获批进展。再生方面,24年有5款医美再生类产品集中获批上市,目前再生材料已涵盖PLA、PLLA、PDLLA、PLLA-PEG、CaHA等多种类型,整体竞争加剧,重点看好艾塑菲、摩漾的优法兰等新品的增长。
IP衍生品:情绪消费崛起,消费中优选赛道
情绪消费崛起叠加国产IP崛起和终端零售渠道供需双向拉动,IP衍生品经济迎来繁荣。“谷子”、集换式卡牌、IP拼搭玩具、毛绒等多个IP衍生品细分赛道高增长。
消费市场疲软的风险,头部产品流水和商业化能力大幅下滑的风险,AI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电子:特斯拉FSD上线中国,AI可穿戴应用加速——行业周报
行情回顾
本周(2025.2.24-2025.3.2)市场回顾
1)海外AI芯片指数本周下跌7.6%,英伟达股价受下一季度指引低于市场预期,且美国增加关税预期出现下滑。
2)国内AI芯片指数下跌1.7%,经过上周较大幅度上涨,本周国内AI芯片公司保持平稳。
3)英伟达映射指数下跌11.6%,受英伟达股价下跌影响,相关产业链公司股价均受到下滑。
4)服务器ODM指数下跌10%,英伟达股价下跌,叠加美国增加关税预期,服务器ODM厂预期下滑。
5)存储芯片指数上涨3.5%,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消费端AI等板块大幅升温,带动主要板块存储行情上涨。
6)功率半导体指数下跌5.9%;国元A股果链指数下跌6.6%,国元港股果链指数下跌10.1%。
行业数据
1)中国台湾四大晶圆代工厂24Q4营收294.1亿美元,预计25Q1达到277.1亿美元,环比下滑5.8%,预计25Q2营收293亿美元,同比增加26%。
2)2024年全球生成式AI芯片市场规模超过1250亿美元,预计2025年超过1500亿美元,2030年有望达到1万亿。
3)2024年HBM芯片市场规模约150亿美元,未来五年CAGR超过60%。智驾芯片2024年市场规模约68亿美元,未来五年CAGR约46%。2024年全球SiC器件市场规模约60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CAGR约30%-35%。
4)预计2024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约1489万台,2025年有望超过1500万台,同比增加约2.34%。24Q4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3.34亿部,同比增加2.4%,预计25Q1达到2.95亿部,同比增加4.1%。
5)24Q4 AI PC出货量约1540万台,占PC出货量的23%;2024全年,AI PC占比约17%
重大事件
1)英伟达披露24年营收1305亿美元,yoy+114%,24Q4营收393亿美元,yoy+78%。
2)沃尔核材、中微公司、乐鑫科技、安集科技、拓荆科技、工业富联、晶合集成、时代电气、珠海冠宇等公司均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且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实现正向增长,芯源微、芯联集成、寒武纪等部分公司营收出现增长,但归母净利为负或呈下滑趋势。
3)特斯拉FSD进入中国,率先在部分车型上推出,并逐步扩大。
4)苹果宣布未来四年在美国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用于AI基建、算力芯片等方面。
5)苹果搭载M4芯片的Macbook Air预计在3月亮相。
6)小米发布小米15 Ultra和小米SU7 Ultra两款产品。
上行风险:英伟达GPU供应链得到改善;工业和汽车行业需求边际改善;存储芯片供求关系改善;苹果加速中国AI进展等
下行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存储芯片供过于求局面加剧;苹果AI进展放缓,其他系统性风险等
通信:Deepseek成本利润率超预期,NV B系列出货高增——通信行业周报
市场整体行情及通信细分板块行情回顾
周行情:本周(2025.2.24-2025.2.28)上证综指回调1.72%,深证成指回调3.46%,创业板指回调4.87%。本周申万通信回调9.64%。考虑通信行业的高景气度延续,AI、5.5G及卫星通信持续推动行业发展,我们给予通信及电子行业“推荐”评级。
细分行业:本周(2025.2.24-2025.2.28)通信板块三级子行业中,通信终端及配件回调幅度最低,跌幅为5.78%,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回调幅度最高,跌幅为13.43%,本周各细分板块主要呈回调趋势。
个股方面:本周(2025.2.24-2025.2.28)涨幅板块分析方面,蜂助手(50.13%)、共进股份(27.95%)、灿勤科技(18.71%)涨幅分列前三。
英伟达公布25财年及25Q4财季报表,毛利率环比下滑引担忧
2月27日,英伟达发布其2025财年第四财季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第四财季营收达到393.31亿美元,同比增长78%,环比增长12%。净利润为220.9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80%。这一强劲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对Blackwell芯片的强劲需求以及AI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样受限于B系列芯片量产前期的良率的影响,英伟达的毛利率同比下滑3个百分点、环比下滑1.6个百分点,这也是英伟达近季度毛利率的首次下滑。预计随着后续推进量产和供应链协同优化,毛利率有望回升至75%左右。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财报中强调,Blackwell芯片的需求远超预期,这得益于推理AI的快速发展。他指出,AI训练能力的提升使模型更加智能,而长时间思考所需的额外算力则进一步优化了AI的决策能力。英伟达已成功大规模推进Blackwell AI超级计算机的生产,并在首个季度实现了数十亿美元的销售额。
英伟达首席财务官克莱特·克雷斯透露,第四财季公司交付了价值110亿美元的Blackwell芯片,创下了英伟达历史上最快的新产品营收增长纪录。Blackwell芯片的主要客户为大型云服务提供商,这些客户贡献了数据中心业务约50%的收入。这一数据进一步凸显了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的领先地位及其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强劲竞争力。(信息来源:C114通信网、新浪财经)
国际政治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食饮:巨头借力DeepSeek,竞推“AI+”新品——智能家居行业双周报
行情回顾
1)双周行情:近2周(2025.02.17-2025.02.28)上证综指下跌0.77%,深证成指下跌1.29%,创业板指下跌2.03%;智能家居指数(399996.SZ)上升0.34%,跑赢上证综指1.12pct,跑赢深证成指1.63pct,跑赢创业板指2.37pct。
2)细分板块:近2周,智能家居指数中,电子元器件及零部件、内容/网络服务提供商、软件、智能家居产品及解决方案板块涨跌幅分别为1.81% 、-8.52%、-4.51%、-2.67%;年初至今,智能家居指数中四个细分板块涨跌幅分别为12.39%、-0.02%、2.66%、-1.52%。
3)个股来看:近2周,智能家居指数中,涨幅前五个股分别为翱捷科技(+50.36%)、芯原股份(+33.80%)、江苏雷利(+31.64%)、兆威机电(+24.82%)、捷昌驱动(+24.20%)。
行业政策跟踪
1)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智能床》国家标准。
2)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发布《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行业新闻跟踪
1)全球智能家居领先品牌Aqara推出多款重磅AI新品。
2)海尔集团收购新时达,协同卡奥斯,进军机器人赛道。
3)头部家电品牌竞相发力“AI+家电”模式。
4)小米首推中央空调 Pro,引领新一代高端科技家电潮流。
5)海尔旗下卡泰驰18亿美元战略入股汽车之家,加速“家车互联”生态建设。
投资建议
政策层面来看,2025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将家电补贴品类从8类扩至12类,并从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及回收循环利用等方面共发力,刺激家电、家居等领域消费。2024年中央的以旧换新政策,带动补贴覆盖的8大类家电产品实现销售量6200多万台,直接拉动消费近2700亿元。2025年政策加码后,截至2月19日,全国已有超397万名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487万台。2025年的两会将在下周陆续召开,我们认为,全国两会将有望持续聚焦“促消费”全年主线,支持“以旧换新”激活消费动能,进一步激发家电、家居市场消费潜能,推动家电、家居消费市场持续提质扩容。技术层面来看,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前沿科技不断演进,持续拓宽智能家居设备的应用边界与交互深度,为智能家居行业构筑了坚实的技术底座,有望催生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综合来看,技术创新的持续驱动与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将共同推动智能家居行业进入较快发展轨道,智能家居产业链上中下游有望受益,给予“推荐”评级。
技术迭代风险、政策变动风险、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