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3-03 10:16
作者信息Author Introduction
•八年券商从业,持证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
•十年财经媒体从业,资深记者
前几天,杨惠妍开年度会议的内容又被广为传播。现在,与外界保持信息共享的爆雷房企数量已经很少很少了。杨惠妍是一股清流,她是要强的。
这次会议是2025年年度会议,所以具有风向标意义。会议肯定了2024年年交付38万套房屋的事实,交代了债务重组还在推进中,继续执行“一体两翼”新战略,重点是明确2025年的任务——上半年以保交房为主,下半年保交房和保主体并重,为2026年进入正常经营状态做好准备。
自从爆雷以来,碧桂园经常将交付规模挂在嘴边,显示出了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但实际上,公司的交付质量饱受诟病,经常诱发各地业主们的抗议和维权,从而演变成了一种新矛盾。
对此,公司高层心知肚明,但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容易。鹰觅君了解到,有些项目的确属于质量问题,而有的项目交付之所以严重不达标,直接与项目负责人的贪腐有关。有时集团将足额款项拨到项目,但因为执行层各种中饱私囊的操作,最终导致偷工减料、半拉子生活配套等交付事件频出。高管层对此很焦虑,查到此类事情后也不姑息,最近一年一直在将一些涉案人员移交司法部门。不过,企业爆雷,前途暗淡,薪资大降,基层心态短视,贪腐事件一时半会儿估计很难根除,今年的交付质量问题依然是一项大考。
此次会议最大的亮点是碧桂园对自己的信心,不但提出了今年要保交房和保主体并重,还明示了2026年经营会进入正常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说这段话的口气,不是预测和展望,而是非常肯定。看看当下其他爆雷同行,大多数都偃旗息鼓了,哪一个能如此笃定?
其实,在所有爆雷房企中,碧桂园作为昔日龙头,当下的境况依然惨淡,要论经营的难度,恒大下来,估计就是它了。
今年初的时候,碧桂园公布了延迟发布的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中报,里面的财务数据让人心惊肉跳。2024年中报显示,公司有息负债规模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上升了,从2023年末的2496亿上升到了去年中期的2502亿。半年内的增长数额虽然不高,但反映出实际化债基本没进展。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账上除限后的现金只有67亿,一年内到期的流动性负债则高达2036亿。这预示着,公司的债务重组之路,将会漫长而崎岖。
净利润亏损也是开辟了一个新天际。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亏损了151亿,而2023年末竟然亏掉了2010亿。过去赚钱的时候,每年就几百亿的净利润,最好不过五六百亿,而现在亏钱一下竟以千亿为单位了。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老杨当年的豪言壮语还在耳边,现在的碧桂园已是一派衰草哀哀。
高居不下的负债规模和巨额亏损,直接导致了公司净资产负债率的飙升。财报显示,该指标由2023年底的约209.7%,上升到了2024年6月底的约277.3%。
截至2024年6月底,碧桂园的净资产是741亿,而归母净资产只有139亿了,少数股东权益竟然高达602亿。这组数据告诉我们,整个公司净资产如果没有少数股东撑着,资不抵债就是视线可及的事了。
为什么能这样?这还要归功于庞大的创投资产。之前鹰觅君专门写过一篇关于碧桂园创投的文章,详见《孤独碧桂园》。在上市公司体系之外,杨氏家族及其成立的基金多年来陆续投资了大量热门顶流公司,很多都是高科技概念,如今价值不菲。在这些投资中,上市公司体系实际所占份额极小,但当时控制人使用了巧妙的股权架构,让上市公司用小股控股整个投资。在碧桂园巅峰期,这些创投资产的作用被遮蔽,如今上市公司存货大幅贬值,利润严重缩水,但创投资产依然处于保值增值的状态,于是就出现了上述少数股东成了中流砥柱的局面。
显然,创投资产不能救公司于水火。要想摆脱当下的困境,还是得靠融资和销售,然而碧桂园在这两项上依然很弱。
当下爆雷企业融资都需要抵押资产,这就增加了融资难度,限制了融资规模。而在销售上,碧桂园依然在底部徘徊。去年9月是政策大分水岭,很多房企的销售从那时开始起跳,但碧桂园一直没什么起色。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从去年9月到今年1月,公司权益合同销售额分别为:36.2亿、43.3亿、30.1亿、34.2亿和22.6亿,整体是向下走的。
销售不利的因素,除了受爆雷影响外,土储结构是重要原因。在年报和中报里,公司没有给出具体的城市土储组合,但从2024年上半年城市销售额占比来看,高达61%的权益销售额都位于低线城市。
2024年中报
目前,政策面鼓励各地政府回收房企未开发土储,今年以来这一行动迅速展开。碧桂园拥有大量未开发土地,从下图可以看出,近一半土储还没拿到施工证。如果这些土地能被各地方政府回收,公司流动性问题则会大大改善,经营难题可能也会迎刃而解。但遗憾的是,从诸多公开信息看,当下这波收地行动似乎还未涉及到碧桂园。
2024年中报
不过,还是要有信心。有时候,即便眼下看着不可能,也不意味着必然会发生。在退出万达商管投资上,碧桂园就是大赢家。在2023年12月和2024年9月,碧桂园上市体系和杨氏家族分别按时收回了30.69亿和31.42亿的投资,没有一点拖泥带水。同是万达商管IPO套利者,现在融创、苏宁和永辉为了收回投资,不惜和万达商管对簿公堂,后者甚至否认了对赌协议的存在,虽然它们的老大都曾是王健林的铁哥们。
有时候,还是要相信奇迹的。在这次年度会上,杨惠妍引用了丘吉尔的一句话,“如果你坚持的时间够长,就肯定会出现转机。”
(转自:鹰觅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