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3-03 07:10
2 月 28 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一消息瞬间成为汽车行业与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作为国内唯一尚未上市的大型整车集团,奇瑞汽车此举可谓意义非凡,而其背后 44 岁的财务负责人戚士龙,同样备受瞩目。
戚士龙在汽车行业已深耕逾 21 年。2003 年 7 月,他加入奇瑞集团,从基层财务岗位一步步做起,历任公司财务部预算科主管、科长,财务部资金税务部部长,财务部副总监,总经理助理兼财务部执行总监、运营管理中心执行总监、副总经理等职。2024 年 1 月至 2025 年 1 月,他还担任了瑞鹄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002997)非执行董事。丰富的履历,为其如今监管奇瑞集团财务及供应链运营管理的重任,积累了深厚经验。
自 2023 年 7 月起,戚士龙担任董事会秘书,2025 年 1 月开始担任公司执行副总裁,充分展现出公司对其能力的认可与倚重。同时,他还在公司多个附属公司、参股公司担任重要职务,如在鄂尔多斯市瑞世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奇瑞销售、瑞鲸(安徽)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奇瑞科技等公司担任董事、董事长或监事;在芜湖奇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002434)、安徽国富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奇瑞控股等公司担任非执行董事或监事,广泛参与公司的运营与决策。
戚士龙先生,44 岁,于 2003 年 7 月加入本集团,自 2023 年 7月至今担任董事会秘书,并自 2025 年 1 月至今担任本公司执行副总裁,负责监管本集团财务及供应链运营及管理。戚先生同时担任本公司若干附属公司的董事长、董事及监事,包括:(i) 自 2015 年 10 月至今担任鄂尔多斯市瑞世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ii) 自 2019 年 7 月至今担任奇瑞销售监事;(iii) 自 2021 年 5 月至今担任瑞鲸(安徽)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iv) 自 2022 年 1 月至今担任奇瑞科技董事长,负责管理或监督其运营。
戚先生在汽车行业拥有逾 21 年经验。戚先生自 2003 年 7 月至 2024 年 12 月,历任本公司财务部预算科主管、科长,财务部资金税务部部长,财务部副总监,总经理助理兼财务部执行总监、运营管理中心执行总监、副总经理。戚先生自 2024 年 1 月至 2025 年 1 月担任瑞鹄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002997)非执行董事。戚先生于本公司若干参股公司担任董事,包括自 2021 年 12 月至今担任芜湖奇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自 2024 年 8 月至今担任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002434)非执行董事。戚先生亦自 2022 年 2 月至今担任安徽国富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自 2022 年 5 月至今担任奇瑞控股监事 。
戚先生于 2003 年 7 月在中国获得安徽工业大学会计学学士学位,并于 2020 年 10 月在中国获得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奇瑞港股冲刺背后的财务“盲盒”:44岁财务大佬能Hold住供应链+资本局吗?
开篇:当“销量王”遇上“财务极简风”
2025年2月28日,奇瑞汽车甩出一份港股招股书,亮出**“全球销量260万辆”**的炸裂成绩单,却意外暴露了一个“财务极简风”团队——执行董事零财务背景、财务总监身兼供应链大管家、审计全靠安永“扛大旗”。
网友调侃:“这配置,像极了学霸考试不带计算器——自信,但让人捏把汗!”
第一章:奇瑞的“财务班子迷惑行为大赏”
迷惑1:财务总监兼职“供应链总司令”
主角:44岁的戚士龙,身兼执行副总裁、董秘、财务负责人、供应链总指挥,堪称“四栖战士”。
履历亮点:从财务部副总监一路升迁,但供应链管理经验成谜。网友吐槽:“上午算账,下午调度零件,晚上写招股书——时间管理大师?”
迷惑2:董事会里的“财务路人甲”
董事会配置:2位执行董事(董事长+技术大佬)、7位非执行董事(1位担保公司财务总监位会计大专学历)、6位独立董事(2位财务专家)。
灵魂拷问:“技术派掌舵,财务靠边站——这是要‘用爱发电’还是‘用销量赌财报’?”
迷惑3:安永的“高压锅审计”
审计压力:港股上市用香港审计准则,安永需面对**“销量暴涨38%”和“财务内控简化”**的双重挑战。
业内梗:“安永:奇瑞的账要是没问题,我名字倒着写(永安)!”
第二章:销量神话下的“财务暗雷”
暗雷1:供应链“黑箱”
戚士龙的双重角色:既管财务又管供应链,可能引发**“左手采购,右手做账”**的利益冲突。
历史教训:某新能源车企曾因供应链腐败导致财报暴雷,股价腰斩。
暗雷2:独立董事的“花瓶风险”
独立董事配置:北科大会计教授+华润啤酒前CFO,看似豪华,但**“一年开几次会?能否穿透百亿级交易?”**
网友神评:“独立董事:我们主要负责在财报上签名,顺便领个车模纪念品。”
暗雷3:激增销量背后的“财务滤镜”
疑点:2024年国内销量暴涨55%,但招股书未披露**“经销商压货”或“补贴依赖度”数据,被质疑“用销量换估值”**。
资本套路:参考某新势力车企上市后销量跳水,股价跌成“骨折价”。
第三章:港股上市的“生死赌局”
赌注1:估值能否对标“蔚小理”?
野心:奇瑞想借港股跻身千亿俱乐部,但当前新能源估值退潮,传统车企市盈率普遍低于10倍。
悬念:若发行价定太高,可能重复**“零跑汽车破发惨案”**。
赌注2:安永的“信誉保卫战”
安永压力:近期监管严打审计放水(参考某所因避税服务被罚),若奇瑞上市后暴雷,安永或成“背锅侠”。
业内梗:“安永审计报告:我们尽力了,但戚总实在太忙……”
赌注3:戚士龙的“极限挑战”
终极考验:上市后财报压力、供应链合规、投资者关系——“三头六臂”也难扛?
网友P图:戚士龙化身“时间管理大师”,一边签财报一边接供应商电话,背景音是港交所敲钟倒计时。
尾声:奇瑞的“资本变形记”
从“技术宅”到“港股新秀”,奇瑞的这次冲刺,像极了**“理工男突然参加选秀节目”**——实力有,但舞台表现力存疑。
最后灵魂拷问:
当销量光环褪去,投资者是会被**“国产第二”的情怀打动,
还是被“财务极简风”**吓到连夜抛售?
答案或许藏在2025年的首份港股财报里——
但可以确定的是,戚士龙的咖啡消耗量,一定比奇瑞的发动机转速还高。
(完)
联席保荐人
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
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广发融资(香港)有限公司
《奇瑞IPO大戏:一个“出口一哥”的20年宫斗与逆袭》
文/吃瓜车评人
第一章:草根车企的“出口密码”——原来闷声发大财是真的!
如果汽车圈有“扫地僧”,那一定是奇瑞。
当比亚迪在海外狂秀电车肌肉、蔚小理天天霸占热搜时,奇瑞默默干了件大事——2024年卖了260万辆车,其中44%直接打包运出国门。什么概念?中国每出口两辆车,就有一辆贴着奇瑞标!
更离谱的是,这位“出口一哥”在国内的存在感,堪比小区门口修车铺。直到最近它突然掏出招股书:“各位,我要去港股敲钟了!”
网友炸锅:“这车企是突然充了钱吗?”
不,人家只是低调了20年,憋了个大招。
第二章:上市路上的“宫斗剧”——比《甄嬛传》还狗血
奇瑞的IPO之路,堪称车企界《漫长的季节》。
2004年,奇瑞第一次想上市,结果被上汽集团的“20%股权白嫖事件”搅黄(上汽:我出个名分,你分我两成股份?奇瑞:你礼貌吗?)。
2008年,奇瑞搞多品牌战略,推出高端子品牌**“瑞麒”“威麟”**,名字听着像瑞幸咖啡联名麒麟芯片,结果销量扑街到亲妈都不认,上市计划直接凉凉。
2016年,奇瑞新能源想借壳上市,选的壳公司叫海螺型材——一家卖门窗的!网友吐槽:“这是要让车主开车撞海螺,还是让海螺长轮子?”果然,黄了。
直到2022年,奇瑞混改引入“果链一哥”立讯精密,网友又懵了:“造车的和造AirPods的组CP?下次是不是要出汽车耳机联名款?”
总之,奇瑞的上市史就是一部“总在关键时刻踩香蕉皮”的悲喜剧。
第三章:技术宅的“复仇者联盟”——从茅草房到全球8大实验室
奇瑞的创始人尹同跃,堪称车圈“最硬核理工男”。
1996年,他带着30万本钱,在芜湖找了个废弃砖瓦厂,搭起几间茅草房开干。买不起生产线?拆了台二手发动机,带着团队500天不睡觉,硬是手搓出中国第一台自主发动机。(此处应有BGM《孤勇者》)
如今奇瑞的实验室画风突变:
混动系统热效率44.5%,比丰田还高,网友:“原来省油真能靠玄学!”
L2+自动驾驶覆盖率超50%,虽然暂时干不过华为,但车主实测:“高速上能自动避开外卖小哥,功德。”
和华为联手搞智界品牌,直接蹭上鸿蒙流量,发布会现场观众:“这车机比我的手机还丝滑,就是缺个王者荣耀模式。”
最绝的是,奇瑞的工程师文化深入骨髓——管理层开会用PPT会被骂:“别整虚的,直接上代码!”
第四章:港股IPO的“终极悬念”——能打败比亚迪的只有自己?
这次奇瑞IPO,堪称车圈“世纪赌局”:
优势Buff叠满:出口护城河+混动黑科技+华为外挂,估值剑指1000亿。
风险警报狂响:国内高端化干不过“蔚小理”,海外可能被欧美关税“卡脖子”。
网友锐评:
“奇瑞就像班里那个埋头做题的学霸,突然说要竞选学生会主席——能成吗?”
“建议上市后改名叫奇瑞国际,英文CheryGlobal,瞬间高大上。”
“韭菜们准备好了吗?这次可是中国最后一家未上市大车企的绝版皮肤!”
最悬疑的是招股书里藏了一行小字:“募资用于研发飞行汽车。”(奇瑞:我就随便写写,你们别当真啊!)
结尾彩蛋:尹同跃的凡尔赛发言
记者:“上市后最想干啥?”
尹同跃(推了推眼镜):“继续回实验室拧螺丝,上市?那只是顺便。”
(本文纯属娱乐,投资有风险,吃瓜需谨慎。奇瑞车主请速去4S店领取“IPO纪念车贴”,限量版,晚了就成绝版理财产品!)
奇瑞港股IPO解读:一个“出口一哥”的20年上市马拉松
1. 奇瑞是谁?——“出口一哥”的硬核标签
国产车出海顶流:连续22年稳坐中国乘用车出口冠军宝座,2024年出口114.46万辆,占中国车企总出口量的近一半,相当于每两辆出口车就有一辆是奇瑞。
闷声发大财的“技术宅”:2024年销量260万辆(增长38%),新能源车销量暴涨232%(58万辆),营收超4800亿元,净利润破百亿。虽然名气不如比亚迪大,但赚钱能力不输头部车企。
多品牌覆盖全品类:旗下奇瑞、捷途、星途、iCAR、智界五大品牌,既有主打性价比的瑞虎系列,也有与华为合作的智界高端新能源车,甚至还有年轻人喜欢的潮牌iCAR。
概览
我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97 年,当时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本公司的前身)已成立。于 2008 年 3 月 24 日,本公司转制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变更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历经逾 28 年的发展后,已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乘用车公司,总部位于中国芜湖湖。我们的业务涵盖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多样化且不断扩展的乘用车产品组合,包括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以满足国内和海外市场用户的独特及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喜好。此外,我们还设计、开发和制造主要用于乘用车的发动机、传动系统和底盘。里程碑
下表载列我们自 1997 年成立以来及直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的主要业务发展里程碑:
年份事件
1997 年我们的「发动机一厂」破土动工,拉开本集团的建设序幕
1999 年我们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发动机下线
我们的第一辆轿车-000001 号「风云」下线,开启了我们自主造车从无到有的突破
2001 年我们的首批「风云」轿车批量进入国际市场,实现了我们整车出口海外市场的突破
2003 年我们自主研发的第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2004 年我们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变速箱下线
2005 年我们的瑞虎 SUV 正式上市
中国首个汽车发动机自主品牌 ACTECO 诞生
2006 年我们的首批发动机出口海外
2007 年我们累计销量超过 100 万辆,为首个突破百万销量的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
2008 年我们获得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我们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首批「创新型企业」
2010 年我们自主研发的无级自动变速器 (CVT) 下线
2013 年无级自动变速器技术(CVT 技术)获 2013 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4 年我们首个海外工厂巴西工厂第一台整车下线
2016 年我们被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列入汽车制造业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
2018 年捷途首款车型捷途 X70 正式上市
2019 年第三代 ACTECO 1.6TGDI 发动机荣获「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称号
星途旗下首款车型 TXL(凌云)正式上市
2020 年新能源项目「铝基轻量化新能源乘用车短流程研发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获 2020 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1 年燃油和混合动力总成解决方案「鲲鹏动力」正式发布
我们的全功能混动构型 DHT(混动专用变速箱)正式下线
2022 年「瑶光 2025」前瞻科技战略正式发布
2023 年我们全新新能源汽车战略正式发布,推出iCAR 和智界品牌,打造了星途旗下高端新能源汽车序列星纪元,并在奇瑞、捷途品牌下分别推出新能源序列风云、山海
2024 年我们累计销量超过1,300 万辆,连续 22 年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企出口第一
我们与西班牙老牌车企 EV MOTORS 合作打造的欧洲生产基地下线首台 EBRO S700 汽车
我们的收入由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的926.18 亿元增加至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的 1632.05 亿元,由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止九个月的 1086.47 亿元增加至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止九个月的1821.54 亿元。我们的年 / 期内利润由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的 58.06亿元增加至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的 104.44 亿元,及由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止九个月的 71.37 亿元增加至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止九个月的113.12 亿元。
2. 为什么憋了20年才上市?——股权“宫斗”与资本迷局
与上汽的“爱恨情仇”:2001年奇瑞因缺乏造车资质,被迫“挂靠”上汽,白送20%股权。后来上汽想增持被拒,双方闹掰,股权纠纷成为IPO绊脚石。
上市路上的“踩雷史”:2004年借壳失败、2008年多品牌战略崩盘、2016年新能源借壳上市黄了……奇瑞的IPO之路堪比“踩遍所有坑”。
国资背景的“双刃剑”:芜湖国资委控股21%,加上管理层、立讯等股东,股权结构复杂,导致决策效率低,资本运作难。
3. 为什么现在冲港股?——新能源转型的“弹药库”
港股快车道:相比A股漫长的审核,港股流程更短,审核灵活,尤其青睐新能源和全球化故事,奇瑞估值或超1000亿。
补足技术短板:新能源车收入占比仅16%(比亚迪超80%),急需资金研发下一代混动、固态电池、L3自动驾驶,追赶比亚迪、华为。
全球化野心:海外销量占44%,但欧美市场仍待突破。募资将用于俄罗斯、南美等地建厂,和特斯拉、比亚迪抢地盘。
4. 风险与挑战——光鲜背后的“暗礁”
新能源起步晚:2024年新能源销量58万辆,仅为比亚迪的1/7,且依赖插混车型,纯电布局薄弱。
高端化不易:星途品牌定位豪华,但销量仅比亚迪仰望的零头,消费者更认“蔚小理”。
海外政策风险:欧美对中国电动车加关税,奇瑞在墨西哥建厂也可能被美国“卡脖子”。
5. 未来展望——上市后能逆袭吗?
技术突围:计划2026年量产固态电池,研发续航1400公里的混动车型,智界品牌借力华为鸿蒙系统。
资本助力:若募资10亿美元,研发投入将翻倍,剑指比亚迪、特斯拉的研发强度。
全球化2.0:从“卖车”转向本地化生产,在海外复制奇瑞QQ的性价比神话,抢占发展中国家市场。
一句话总结
奇瑞的IPO,是技术宅的逆袭宣言,也是中国车企全球化野心的缩影。成,则与比亚迪掰手腕;败,可能困在燃油车舒适区。关键看1000亿估值能否换来技术超车,以及海外市场能否扛住围剿。
我们的单一最大股东
于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芜湖投资控股持有本公司已发行股本约 21.17%。紧随 [编纂] 完成及内资非上市股份转换为 H 股后(假设 [编纂] 未获行使),芜湖投资控股将持有本公司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约 [编纂]%,并将继续为我们的单一最大股东。有关我们单一最大股东的详情,请参阅本文件「与单一最大股东的关系」。
尹同跃先生,62 岁,于 1996 年 10 月参与本公司筹建,自 1997 年 1 月本公司设立至今担任执行董事,自 2004 年 2 月至今担任董事长,自2024 年 12 月至今担任本公司总裁,全面负责本集团日常经营管理。自 1997 年 1 月至 2004 年 2 月,尹董事长担任本公司副总经理。在 2004 年 2 月至 2017 年 4 月以及自 2018 年 10 月至 2024 年 12 月期间,尹董事长担任本公司总经理 。
尹董事长同时担任本公司若干附属公司的董事长及董事,包括:(i) 自 2010 年 4 月至今担任奇瑞新能源董事;(ii) 自 2014 年 12 月至今担任芜湖普瑞汽车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iii) 自 2024 年 8 月至今担任安徽开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此外,尹董事长自 2010 年 10 月至今担任奇瑞控股董事长,同时担任奇瑞控股若干附属公司的董事,包括自 2014 年 5 月至今担任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自 2022 年 12 月至今担任开瑞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尹董事长自 2004 年 12 月至今担任瑞创董事长、总经理,自 2014 年 2 月至今担任永瑞(为我们的员工持股平台衡瑞和振瑞的普通合伙人)执行董事、总经理。
在加入本集团前,尹董事长曾担任一汽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物流科长 。
尹董事长于 1984 年 7 月在中国获得合肥工业大学汽车设计学士学位。尹董事长于 2005 年 12 月获中央电视台授予的 CCTV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于 2008 年 12 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于 2009 年 11 月获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于 2018 年 6 月获中央电视台授予的“改革开放 40 年・致敬中国汽车人物” 称号,于 2023 年 7 月获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奖,于 2024 年 11 月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授予的 “中国汽车工业饶斌奖”。尹董事长于 2022 年 11 月获得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授予高级工程师职称。尹董事长在 2023 年 2 月成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