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上证机器人】周观点:人形机器人产业潮起入局者增多,有望进入量产阶段——人形机器人行业周报

2025-02-26 23:17

(来源:上海证券研究)

◼ 主要观点

(1)宇树科技创始人表示人形机器人将在年底前达到“新量级”。2月17日,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并现场发言。民营企业座谈会结束后,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表示“AI驱动机器人进化速度非常快,超出预期。”他认为,今年年底前,人形机器人将达到“新量级”,明年或后年,服务业和工业基本可以推广应用。

(2)特斯拉旗下xAI人工智能公司发布最新一代大模型Grok 3。 2025年2月18日,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正式发布其最新一代大模型Grok 3,Grok 3引入“思维链”推理机制,这一机制允许Grok 3像人类一样分步骤解决复杂问题,显著提高模型处理复杂查询和提供更连贯、更有逻辑响应的能力,此外,Grok 3还支持多模态功能,包括图像分析和3D动画生成,进一步拓宽其应用场景。

(3)蚂蚁集团招募人形机器人岗位。近日某招聘平台信息显示,蚂蚁集团开放招聘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系统和应用等岗位,蚂蚁方面表示,蚂蚁集团去年注册成立上海蚂蚁灵波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具身智能技术和产品研发。未来,蚂蚁集团将持续布局和加大AI投入。

(4)Figure发布具身大模型Helix。2月20日,知名机器人初创公司 Figure AI发布通用具身智能模型 Helix,Helix 是一个通用的视觉 - 语言 - 动作(VLA)模型,统一感知、语言理解和学习控制,以克服机器人技术中的多个长期挑战。Helix可实现1)全身控制:它是历史上第一个类人机器人上半身的高速连续控制 VLA 模型,覆盖手腕、躯干、头部和单个手指;2)多机器人协作:可以两台机器人用一个模型控制协作,完成前所未见的任务; 3)抓取任何物品:可以捡起任何小型物体,包括数千种它们从未遇到过的物品,只需遵循自然语言指令即可;4) 单一神经网络:Helix 使用一组神经网络权重来学习所有行为 —— 抓取和放置物品、使用抽屉和冰箱、以及跨机器人交互 —— 无需任何任务特定的微调;5) 本地化:Helix 是史上第一个在本地 GPU 运行的机器人 VLA 模型,已经具备了商业化落地能力。

(5)1X发布最新家用机器人2 月 22 日,挪威机器人公司 1X 发布了最新款家用机器人 ——Neo Gamma,1)AI方面,Neo Gamma采用多用途全身控制器, 能以自然的人类步态和手臂摆动行走,蹲下从地上捡起东西并坐在椅子上,其动态控制模型以 100Hz 帧率运行,是使用强化学习从人类动作捕捉数据中学习的。这种运动范围使 NEO Gamma 能够涉足其他机器人无法实现的家庭场景和任务,Neo Gamma也升级了通用操作能力,1X 训练了一个视觉操作模型,该模型能够在不同场景中拾取各种物体,能处理前所未见的情况,同时1X 开发了语言模型。NEO Gamma 的 Companion 功能集集成了一个新的内部语言模型,可实现自然对话和肢体语言;2)硬件方面,NEO Gamma 也进行了重大升级,使其更安静、更可靠,其硬件可靠性提高了10 倍,噪音降低了10 dB,使机器人的运行噪音降至冰箱的水平;3)外观设计方面,与上代机器人最直观的不同之处在于 ,Neo Gamma 在人形机器人行业中展现出一种更为柔和的特质,1X 公司将这款机器人设计得更加亲切友好,其外观设计更为温馨,穿着一件由针织尼龙制成的外衣,这种设计旨在减少机器人与人接触时可能造成的潜在伤害。

(6)“米小蔚”切入万亿机器人赛道。近期,小米、小鹏、蔚来等多家汽车产业链公司宣布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18家车企接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7)深圳近期将发布人形机器人专项政策。深圳市政府新闻办2月23日召开“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主任林毅在会上表示,深圳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基础雄厚、未来可期,下一步将在政策、场景、创新、机器人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此外,近期深圳还将发布人形机器人专项政策,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对开放应用场景、突破关键技术、构建专用数据集、提升规模化制造和应用能力等予以精准支持,同时,还将在全市科技重大专项中安排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专项,鼓励产、学、研、用组成创新联合体进行协同攻关。

2

风险提示

人形机器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潜在供应商环节竞争加剧。

报告名称:

《周观点:人形机器人产业潮起入局者增多,有望进入量产阶段——人形机器人行业周报(2025.2.17-2025.2.21)

分析师:吴婷婷

      Tel:021-53686158

SAC编号:S0870523080001

研报发布日期:2025年2月25日

发布机构: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对本公众号内容进行独立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您并非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使用或转载本公众号中的任何内容,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在任何情况下,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不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公众号不是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出具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除非另有说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版权均为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分发、复制、修改、发表、刊载或仿制本公众号所载内容。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