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2-26 19:39
转自:刘晓博说财经
原创 刘博团队
风浪越大,鱼越大。
随着DeepSeek横空出世,中国AI技术与应用前景被华尔街看好,中国“十大科技股”浮出水面。
据智慧树投资WisdomTree策略师Jeff Weniger称,中国的“十大科技股”(Ternific 10)对“科技七巨头”(Magnificent 7)形成竞争态势,例如比亚迪和吉利挑战特斯拉,阿里巴巴和京东挑战亚马逊。
中国十大科技股究竟包含哪些?它们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得如何了?
01
具体看来,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股”的公司是:
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比亚迪、京东、网易、百度、吉利和中芯国际。
在DeepSeek的催化下,它们分别在电商、汽车制造、互联网和芯片制造商等软硬件领域,形成一定优势。
2025年开年至今,中国十大科技股全部录得上涨。下图是以港股市场为准的科技“十巨头”涨幅情况。
以股价涨幅来看,中芯国际涨幅第一,超过96%,阿里巴巴涨幅第二,达到70%,小米集团第三,涨幅达61.8%,比亚迪股份涨幅50.8%,吉利汽车、京东等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以市值涨幅来看,阿里市值增量排名第一,超1.8万亿港币,最新市值去到2.6万亿港币。
其次是腾讯,市值增长超9千亿,最新市值4.6万亿,成为港股市值最高的科技股。
小米市值增量第三,市值增长约8千亿,最新市值1.3万亿,比亚迪的市值增长约5千亿,最新市值达1.1万亿。
剩下的六家科技股市值均在万亿以下,按市值增量排名依次是中芯国际、京东、美团、网易、吉利和百度。
综合来看,在自身领域有一定护城河的阿里、腾讯、小米和比亚迪,整体涨幅较好,专注硬科技的中芯国际,获得较多资金加持,相比之下,百度、美团、吉利等,增长稍显乏力。
02
科技股十巨头中,阿里最近的动作最大。
本月24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
这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依托达摩院和阿里云,阿里通义大模型性能接近GPT-3.5,城市大脑项目成为智慧城市标杆。同时,借助“苹果AI”的顺风车,阿里成为市场重估对象。
All in AI的腾讯,正在做全业务线的“AI化改造”。
从公开信息看,DeepSeek技术已深度整合至微信搜索、元宝APP、企业微信、腾讯文档、广告推荐、金融风控等核心场景与腾讯产品。
近期,腾讯元宝在接入DeepSeek-R1满血版后,下载量暴增。
2月22日,腾讯元宝超越豆包,升至中国区苹果免费APP下载排行榜第二,仅次于DeepSeek。
秉持人车家全生态发展,致力于成为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领者的小米,智能硬件生态完善,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布局广泛。
近日,小米机器人团队公开了人形机器人CyberOne的研发进程,目前正通过自家生产线分阶段推出这款产品。
根据小米官网信息,CyberOne身高177厘米,体重52公斤,被定位为“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能够感知45种人类语义情绪,并分辨85种环境语义,搭载了小米自主研发的全身控制算法,可协调运动21个关节;
未来有望应用于家庭护理、陪伴等场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在智驾领域,比亚迪整车智能“璇玑架构”将全面接入DeepSeek R1大模型,以快速提升车端和云端AI能力。
大模型上车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人机交互,二是智能驾驶,而比亚迪要做的,则是在这两条技术线同时发力,实现真正的整车智能。
此外,比亚迪也要造人形机器人了。
去年8月比亚迪投资了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智元机器人,该公司致力于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
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在创立初期就获得了比亚迪的投资。
目前,优必选Walker S1已进入比亚迪汽车工厂进行实训,并实现了全球范围内首次人形机器人与无人物流车等协同作业。
受益于AI产业链扩张和中美科技竞争加剧,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芯片供应商,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中芯国际不仅在成熟制程领域保持高产能利用率,还在先进制程上不断推进。其7nm工艺已实现小批量生产,通过多重曝光技术实现“去美化”产线。
百度虽深耕AI技术多年,似乎没有踩准AI市场发展的节奏。
一直搞封闭AI模型的百度,近期宣布接入DeepSeek,文心大模型4月1日起免费等,但如何构建新的商业模式,是更关键的问题。
此外,在自动驾驶领域,百度的萝卜快跑还没成为业务增长点,想要突围,竞争压力不小。
另外几家作为人工智能的追赶者,各展所长。
京东以大模型为支点,用AI营销应用产品助力品牌加速增长。
早在2020年11月,京东云首次发布“言犀”平台,数字人“言犀栩生”,拥有140+个性化角色,50+行业特定属性场景,表现超越行业80%的主播,服务文旅、金融、政务等领域。
去年12月5日,京东云言犀在北京发布会上推出了全新的“AI营销搭子”智能营销平台。
据统计,该平台已帮助超80万商家每天与用户完成上千万次交互,AIGC内容使用率达80%,平均转化率提升30%。
作为最早投入AI研发的国内游戏公司,网易基于AI的矩阵可谓十分丰富。
网易有道、网易云音乐、网易数智等多业务及《逆水寒》手游宣布接入DeepSeek,通过整合DeepSeek与自研AI技术,快速应用于教育、音乐、企业服务、游戏等领域的众多产品中。
机器人领域,网易灵动装载机器人,已落地104国道搅拌站、甘肃路桥集团等项目。
吉利在AI方面,先是官宣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提升智能交互体验,随后宣布开源两款多模态大模型。
2月21日,在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期间,吉利汽车集团、千里科技和阶跃星辰联合宣布,将进一步加强三方现有的技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 “AI + 车” 的深度融合,共启汽车全域智能新时代。
3月,吉利计划举办 “吉利全域AI智能战略发布会”,全面展现吉利在智能汽车AI领域的技术体系。
美团,除了做即时零售智能化,还广泛注资科技公司。
今年2月,美团上线智能助手功能,能AI辅助骑手跑单,在商家端推出测试版功能 “团团”,接入门店实际经营数据并给出改进意见,美团无人机累计配送订单超45万单。
从2020年起,美团就陆续投资入股了一些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公司,借此打开业务布局。
美团已向超过30家机器人企业、大模型企业注资,涵盖配送、服务、清洁和医疗等多个细分领域,先后投资智谱AI和光年之外公司,为机器人生态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03
港股科技十巨头,和现实中的人们认知里的科技巨兽,还有一定出入。例如华为和字节跳动,它们没有上市,但科研投入和成果都很有信服力。
华为年投入上千亿,左手造芯片、右手开发大模型,实现昇腾芯片和盘古大模型技术自主可控,覆盖通信和计算全链条,大概是国内唯一一家软硬件兼具的高科技公司。
而字节跳动,推荐算法全球领先,抖音/TikTok的AI推荐用户超10亿。
2025年,字节跳动计划资本开支将增1600亿元,900亿元用于算力采购,700亿元用于IDC基建及网络设备。
目前,字节跳动旗下AI助手豆包,正在小范围测试深度思考模型,但接入的不是DeepSeek模型。
借助AI技术,科技大厂们在电商、社交、外卖、物流、游戏、搜索等业务中实现智能化升级,拓展业务边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增长点。
结合研发投入、技术成果和行业影响力来看,华为、阿里、字节和腾讯,位列人工智能第一梯队;
小米、比亚迪、中芯国际等企业,通过“硬科技+场景应用”实现差异化突破,可以排在第二梯队;
百度、京东、美团等企业还在追赶阶段,位列第三梯队,这一梯队的竞争也是最激烈的,很有可能被后来者随时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