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夜读 | 如何面对市场回调?这可能是个心理问题

2025-02-26 00:05

正文开始

在交易者的整个交易环节中,回调是交易者最不愿意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许多交易者面对回调不知所措,甚至错把下跌趋势当成回调。当然更多的是一遇回调就马上平仓,等行情再次走高,则在高位继续追进。以至于优势价位,变成了劣势仓位。

1/6

识别回调

在谈论面对回调的话题前我们不得不先谈谈如何正确的识别回调。

如上图,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图一2的位置就是回调。回调就是一段上涨(下跌)趋势中,出现短暂的反向波动后继续沿着原有方向运行中的反向波动区间。

2/6

交易中的回调

从上图我们很容就能识别回调,如果卢奴耕者的文字止于此。那么和市面上的“盘嘴”没什么区别了。这里我们还要聊一聊交易中的回调。要知道我们如果看图,走势已经形成,历史图形不在变化。所有的东西都固定在图表中。

就像找这个图一样,卢奴耕者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回调的模型,所以只要在历史行情中去找对应的就可以了,其他的画趋势线、通道、压力、阻力等一样。这些都是分析师惯用的伎俩。当然分析师脑海中不止一种模型,哪种模型符合当下市场就拿出来宣扬。站在盘外,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用于盘中交易这样的手段就略显草率了。比如:我把上图的一部分截取出来。

谁能告诉我这个形态是回调还是下跌呢?

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上方连续阳线后出现三个十字星,多空力量焦灼,在出现阴线以后价格要由多转空了。所以分析师分析盘面和实际交易是有区别的。

那么交易中我们该如何判断是回调还是下跌呢?

这个问题的解答,就需要交易者先从技术分析的范畴里走出来。

首先:一段趋势的形成,其市场组成的分力是不会变的,就算是回调也不会变。只要市场分力不变,那么短暂走出和趋势相反的方向是不可持续的。

其次:就是盘中多空力量感知。其实交易的时候我们存在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对市场情绪的感知。读者看到这里,如果是个相对敏感的人,去回忆一下暴跌过程中市场的恐慌氛围,和盘整过程中的市场情绪。

举个通俗的例子:交易的时候大家可以看看盘口的短时间成交单量和成交方向。在回调过程中是不会出现太多次能够引起交易者恐慌的,持续、快速的下跌行情,一般快速的下跌后都会有缓慢的回补。

当然如果者站在分析师的角度,这里会加上一句“下跌缩量”。这又是一个看似完美的论调,下跌过程中缩不缩量,和主力想不想缩量有关,不要忘记对敲也是主力惯用的伎俩。

这里必须强调一个交易基本认知:就是我们接触到的可操作性强的交易品种都有主力的存在。千万不要天真的认为价格走势就是众多散户互相撮合的无序波动。

最后:就是回调的深度,一般而言在一波趋势行情中回调的深度不应该大于图一1波段的二分之一(注意卢奴耕者说的一般而言,网上较真的人多,卢奴耕者尽量保持文字的严谨)。这里不是经验之谈,而是如果你学会了计算主力成本,自然而然得出的结论。

3/6

不同市场的回调

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回调需要几根K线?

带着上面的问题继续往下读,其实在国内的交易者中,大部分交易者的思维已经固化在股票的走势模型上,这种模型在股票市场交易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从股票市场转到其他市场,比如外汇、期货等。那么许多股票的交易认知就成了交易的障碍。

举个例子来讲,股票市场中回调一般不会在一根K线内完成,但是在期货部分品种,和外汇的特定情况下。回调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甚至都用不了一根4H线。还有的股民喜欢做多不喜欢做空的惯性思维,这不在本文范围内就不多聊了。

可能聊到这里读者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期货市场的盘面上可以看到许多类似图一的走势,这些难道不是用几根K线完成的回调?

当然在期货市场的确可以看到许多类似第一张图一样的走势模型,但是这里卢奴耕者想说,你确定期货市场上的第一张图的走势不是三波趋势吗?

这其实又是传统书籍和股民的认知偏差。传统书籍对回调的界定是建立在形态识别上,但是这里聊的回调是建立在一波趋势的震仓手法上,而不是三波趋势拼凑出来的类似“回调”的形态。

所以在期货市场上看到的回调图形很多时候其实是第二波幅度较小的趋势而已,这一点可以从上涨时的大单买入和下跌时的大单卖出的对比得出一个粗略的结论。

4/6

回调其实是心理问题

聊完上面的内容,现在该聊一聊交易中为什么交易者没有面对回调的能力。

其实大部分交易者的盈利止于回调。从某种角度来讲回调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心理问题。

最痛苦的不是我们从来都没有过,而是我们拥有了在从手中夺去。回调就意味着到手的利润缩水。这种对金钱的患得患失左右了交易者的理性交易行为,所以建议圈子里的朋友,下完单尽量不要去看账户损益。

所以应对回调,我的建议依然是把视角从账户损益移开而去关注市场分力,以及盘中瞬时多空力量对比等。

在实际交易中我们对回调的抵抗力还决定于进场点位,我们假设回调的深度不及第一波上涨的二分之一,但是如果交易者的进场点位刚好处于二分之一以上的时候,那么回调对交易者的本金是有伤害的,建议任何时候都不能让盈利单变成亏损单,这样的打击是巨大的。

许多交易者的失控,就是由此开始。所以卢奴耕者反对交易中用模块化的分析架构来套用市场,交易系统应该是灵活的,应该是有弹性的,应该是契合市场运行规律的。

5/6

优势价位的重要性

我一直强调优势价位的重要性,在交易中成熟的交易者需要多次的尝试(试盘)才能让自己的成交价格落在涨势的起点附近,优势价位是对抗回调最有效的手段

如果交易者持有优势价位的单子那么深幅回调交易者是可以面对的。当然如果价格低于进场点,那就不叫回调而是反转了。还有期货、外汇市场的锁仓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是这需要建立在交易者对交易细节的高超把握上,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从战略上来讲,底部进场做多,等开始回调之后先平仓,回调结束后在进场。这是大部分书籍或者分析师的言论。但是实际交易中,你怎么判断当下的这根阴线就是回调的开始,又如何区分何时回调结束。

交易中的转势那一瞬是十分微妙的。不是单纯的几个指标几个K线组合就可以揭示的。这里建议交易者,如果自己手中的头寸有优势价位,千万不要轻易的平仓等回调结束再继续进场,这种神操作一般人学不来。

6/6

还有一个问题

站在上涨途中的一根大阴线面前我们该如何操作?

这也是开篇提到的,许多交易者根本等不到回调就已经跑了。交易者在下单时脑海中有一个假定的概念,就是行情会沿着自己下单的方向一直不回头的向前运行。

对于运行过程中的回调根本没有做充足的准备,就像图一3中的阴线一样,许多交易者是挨不过一天的持续下跌的(这里指的是有盈利的情况下)。当然亏损是许多交易者拿长线的原因,盈利能吃到波段大半的交易者十分稀少。这也是主力在有交易市场以来震仓屡试不爽的原因。只要有主力存在,回调就是波段行情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是不同市场,手法和周期不同而已。

好了回到本节开始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身的意义大于答案。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希望读者可以思考上涨途中遇到阴线自己该如何处理,毕竟大部分交易者选择落袋就是在这个节点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还是上文提到的优势价位和市场分力不变,瞬时多空力量对比等等的概念。

如何面对回调?这是一个灵魂之问!

“安全垫”比较贴合本文所讲之意。大部分的时候是进去就被套,连浮盈都没有,哪里还能谈回撤呢?自然也就没有能力去对抗回调的心理建设。所以会有一种说法是当你赚钱的时候要把赚钱的那部分取出来,当然这个也有一个统计。

你现在持仓先涨停,再跌停,你还剩多少?

1*(1+10%)*(1-10%)=99%。

也就是说你越往上面走,其实不需要跌多少就比你之前亏得多得多,因为基数增大了。

那如果没有安全垫的话,假设每次抄底下跌总是在15%之内,上涨又不是足以加速连续涨停那种的话,基本上大家还是有一些心理暗示可以去面对回调。

当然对于任何一段趋势,不管是只存在了五浪还是十几浪几十浪,反转型回调点位只有一个,必须拥有超级的耐心和毅力才能等到它、抓到它,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参与那些延续了十几几十浪的超长行情的延续性回调点位,这里的风险是如何判断当前的回调仅仅是回调呢还是当前趋势的结束呢?

1、不要想着一次抄底

有句谚语:“你不可能用手接住天上掉下的飞刀”,说的就是抄底比接空中的飞刀都难。所以不要听信那种“市场已经到底,大家全仓进入”之类的言论,更不要听信网上一些专业能力有限、来路不明的所谓投资大师做的“预测”。没有人能够清晰预测到市场底部究竟在哪,也没有人能够预测市场具体何时到达底部。我们只能根据历史数据和基本面的情况判断出相对低位。所以加仓一定要分批进入,只要我们几次加仓的平均成本较低,就是卓有成效的。

2、加仓有风险,做好心理准备

加仓也有可能会加在半山腰上,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加仓之后,市场出现进一步下行也不要惊慌,毕竟相对低点加仓,已经拉低了自己整体的持仓成本,市场反弹的时候会更容易实现盈利。

自选哥想说,股票回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股票不可能一直处于上涨的阶段,总有卖方打压成功的情况,但是大势不可逆转,回调后就是股价的继续上涨行情了,只不过大家必须合理应对回调。

大家怎么看呢?一起来聊聊吧~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