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2-24 21:08
撰文 | 大卫
此前多次传出的海尔收购汽车之家传闻最终尘埃落定。
2月20日,海尔集团宣布,旗下二手车业务公司卡泰驰控股与中国平安旗下云辰资本达成协议,卡泰驰控股将以总价约18亿美金(约合人民币130.5亿元)收购云辰资本持有的汽车之家发行普通股股份。
交易完成后,卡泰驰控股将持有汽车之家约41.91%的股份,成为汽车之家控股股东。同时,平安产险将继续作为汽车之家的主要股东之一通过云辰资本间接持有在汽车之家的剩余股份。
而在收购汽车之家之前,海尔集团刚刚宣布了战略入股新时达的消息。一周之内连续两个大动作,海尔的开年动作有点猛。近年来,海尔一直在通过收购及分拆等方式扩大资本版图。目前,公司旗下共有6家上市公司,包括海尔智家、盈康生命、海尔生物、雷神科技、上海莱士、众淼控股。
01
130亿巨资接盘划算吗?
汽车之家是国内三大汽车行业垂直网站之一,创始人为理想汽车的老板李想。汽车之家于2004年筹建,2005年6月1日正式上线,并于201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2021年实现港股上市。
巅峰时期,汽车之家平台的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了6403万,稳居行业第一。然而自2021年港股上市之后,公司净利润开始出现下滑,2020-2024财年净利润分别是34.05亿元、22.49亿元、18.55亿元、19.35亿元、16.81亿元。
收购公告同日,汽车之家公布未经审计的2024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务业绩。2024年第四季度,汽车之家净收入为17.83亿元,同比下降6.7%。归属于汽车之家的净利润为3.21亿元,同比下降28.3%。
整个2024年,汽车之家净收入为70.4亿元,同比下降2%,归属于汽车之家的净利润为16.81亿元,同比下降13.1%。整体业绩下滑主要由于媒体服务和线索服务收入的减少,分别为4.37亿元和7.58亿元,同比下降12.7%和10%。
据悉,汽车之家收入主要来源于媒体服务、线索服务、在线营销及其他收入三大细分业务板块。公司整体业绩下滑主要由于媒体服务和线索服务收入的减少,分别为4.37亿元和7.58亿元,同比下降12.7%和10%。
业绩表现不佳一方面是受外部环境影响,如市场竞争加剧、广告收入下降、用户行为变化等等,另一方面,汽车之家内部也存在业务转型未达预期、高层人事变动频繁以及与平安业务协同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在此次传出被海尔集团收购前,汽车之家控制权已经历多轮转手。公开信息显示,2008年,澳洲电讯收购了汽车之家55%股份,但在收购多年之后的2016年,澳洲电讯对外宣布,将其所持汽车之家47.7%的股份出售给中国平安保险集团。
据公开报道,澳洲电讯CEO安迪·佩恩(Andy Penn)彼时在一份声明中称,自2008年以来,汽车之家的业务发展非常迅速。对于澳洲电讯股东而言,目前是获得投资回报的最佳时期。
但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汽车之家当前业绩承压。此时,李想已经辞去了汽车之家总裁一职,退出了公司的日常管理,澳洲电讯也开始谋求转让汽车之家的控制权。
最后,财大气粗的中国平安成功收购汽车之家,持股47.7%。平安入主后,迅速清洗了汽车之家原有的创始团队,任命平安系高管陆敏为董事长兼CEO,并引入康雁、王俊朗等平安信托背景的高管,全面接管公司管理权。
平安当时的目的简单而粗暴,就是要借助汽车之家的平台,将平安产险、平安银行等业务渗透进汽车市场。但是,即使经历了8年的磨合,双方在“汽车+金融”的商业化协同效应上仍然进展有限,始终无法成为平安的核心业务。
作为曾经的互联网汽车垂直媒体龙头,汽车之家目前正处于即将被时代洪流推开的漩涡中。一开始并驾齐驱的平台大多数已经式微或者改革,汽车之家在当前的盈利模式下逐渐陷入困顿,后来的字节系平台懂车帝横空出世,更是在汽车垂直媒体这个赛道上盖过汽车之家一头。
那么,海尔集团在此时斥130亿巨资接盘,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吗?对于海尔集团而言,一方面汽车之家处于市值比较低的时期,收购更“划算”;最重要的是海尔集团更看重汽车之家背后的“数字经济”。
发展40余年,海尔集团的标签早已超出“家电”的范畴,已布局智慧住居生态、大健康产业生态和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三大赛道。而卡泰驰控股,便是海尔集团在数字经济产业生态赛道打造的汽车生态品牌。收购汽车之家,则将加速卡泰驰控股构建汽车产业新生态,完善海尔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布局。
卡泰驰控股为海尔集团2021年成立的互联网二手车销售公司。目前,卡泰驰在全国经营了40余家中高端二手车直营连锁店。在其成立两年后,卡泰驰认证二手车旗下共有9家企业上榜了2023年度中国汽车流通行业二手车经销商百强排行榜,其中榜单前十中卡泰驰占据了两席。
海尔集团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海尔将利用其领先优势,融合卡泰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全面赋能汽车之家,并在用户深度体验、智能硬件链接、汽车新零售等领域协同发展,持续加强汽车之家O2O智能交互和综合运营服务能力。平安产险也将支持汽车之家未来发展。
02
家电巨头的野心
过去这些年,随着家电市场日趋饱和,市场的格局已经基本稳定。作为行业代表的海尔,也已经成为了世界知名的家电品牌。但家用电器严重依托于房地产市场,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放缓,海尔也急需寻找新的出路。进入物联网时代以来,海尔积极打造物联网生态品牌,砸掉了传统的家电制造标签,逐步打造出智慧家居、大健康、产业互联网三大业务板块。
近年来,海尔集团动作频频,持续扩大商业版图。
2005年海尔生物成立,并于2019年在科创板上市,成为海尔集团旗下大健康板块盈康一生在生命科学产业的重要战略布局。
同样是2019年,海尔集团收购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星普医科,随后将其更名为盈康生命盈康生命。
2023年12月底,海尔集团又以125亿元的价格收购上海莱士20%的股份,另外被委托上海莱士6.58%的股票的表决权。2024年7月,海尔集团正式成为上海莱士实际控制人。
除了家电和生命健康领域,海尔集团还在2014年成立了雷神科技。雷神科技是海尔集团“人单合一”模式下投资孵化的创客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外设及周边(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耳机等)。2022年,雷神科技在北交所公开发行上市。
2017年3月,保险中介公司众淼控股成立,并在同年9月成为海尔集团指定的保险代理服务提供商,为海尔集团处理并管理在中国所有与保险相关事宜。众淼控股于2024年8月上市后,海尔集团通过青岛海盈汇及青岛海创汇间接合计持有众淼控股约45.33%的股权。
2024年12月22日,彼时市值100多亿元的海尔生物,公告称要吸收合并当时市值近500亿元的上海莱士,上演“蛇吞象”。不过由于“交易结构较为复杂,尚未能形成相关各方认可的具体方案”,这场吸收合并在短短15天就宣布夭折。
今年的2月16日,新时达公告称,公司股东纪德法、刘丽萍、纪翌与青岛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有限公司(下称“卡奥斯工业智能”)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三人合计将上市公司10%股份及19.24%的表决权转让给卡奥斯工业智能。此外,卡奥斯工业智能还计划斥资12.19亿元参与新时达定增项目。
两笔交易完成后,卡奥斯工业智能直接获得新时达约2.19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6.83%。叠加接受委托的表决权,卡奥斯工业智能最终控制新时达的股权比例将超过40%。
卡奥斯工业智能是海尔集团全资控股的孙公司,海尔集团也因此将成为新时达的实际控制人。
海尔集团此次“相中”的新时达则以算法和软件为核心,基于对控制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形成了三大业务板块,其中便包括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业务。根据行业咨询机构MIR睿工业数据表明:2023年,新时达工业机器人产品销量国产第四,全球第十二。另外,公司也是国产头部机器人厂商中最早拥有全自主可控控制技术的企业。
对海尔集团而言,拿下新时达的控制权,可与其共享全球供应链、数字化营销、精益管理、品牌资源等各项能力,加速新时达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实现行业引领。而对于在机器人领域的规划布局,海尔集团并未多言。不过,紧随同行发力机器人赛道的海尔集团,在该领域的后续动作也引发市场关注。
一周之内的两次收购,海尔集团合计豪掷超150亿元进行资本扩张。
当前,海尔集团旗下有海尔智家、雷神科技、海尔生物、上海莱士、盈康生命5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众淼控股1家港股上市公司,海尔智家也系H股上市公司,即当前“海尔系”旗下唯一的一家A+H股上市公司。其中,海尔集团大健康产业生态便是以海尔生物、盈康生命、上海莱士3家上市公司为核心进行构建。如果加上汽车之家和新时达,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合计约3500亿元,公司的资本版图和业务多元化发展正一路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