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2-21 14:42
本期带来2025年1月IPO报告,港主板募资金额最高,医疗健康IPO数量与金额同比大幅增长。
来源丨超越 J Curve
核心发现
2025年1月,共计30家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美股成功IPO,合计募资135亿元;
A股IPO发行平稳;港股上市备案企业持续储备;港美两地上市企业再添新章;
VC/PE机构IPO渗透率为50%。
第一部分
中国企业IPO分市场分析
2025年1月,共30家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及美股成功IPO,募资总金额135亿元;本月IPO募资金额TOP5企业依次为宜宾银行、布鲁可、兴福电子、亚盛医药、海博思创;IPO集中行业为先进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健康、金融、文娱传媒;IPO集中地域为浙江、上海、四川、江苏、北京。
NCM上市数量最多 港主板募资金额最大
2025年1月,共计30家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成功IPO,IPO数量同比上涨20%,环比上涨3.45%;IPO募资金额共计135亿元,同比下降3.57% ,环比下降19.16%。
从IPO数量来看,纳斯达克资本市场IPO共9家,数量最多;港交所主板IPO数量8家,排名第二。从IPO募资金额来看,港交所主板募资50.91亿元,募资金额最多,科创板、创业板募资金额均超20亿元,分列二、三位。
全球中企IPO首日破发率16.67%
2025年1月,共计30家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成功IPO,其中5家企业首日破发,首日破发率为16.67%。
2025年1月,首日破发的企业全部在港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其中海螺材料科技首日跌幅47.67%,是本月首日跌幅最大的企业。本月共有12家企业首日涨幅超过1倍,占全部上市中企的比例为40%。其中,星图测控首日涨幅4.07倍,是本月首日涨幅最大的企业。
A股IPO平稳 推动长期资本入市政策加码
2025年1月,共计12家中国企业在沪、深、北三市IPO,IPO数量同比下降14.29%,环比上涨9.09%;IPO募资金额共计71亿元,同比下降39.83%,环比下降19.32%。2025年1月,沪、深两市拟上市企业受理数为零,仅北交所有一家企业上市申请获得受理。
2025年1月22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其中关于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投资规模和比例的措施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港股上市备案企业持续储备
2025年1月,有8家中国企业在香港IPO,IPO数量同比上涨60%,环比下降20%;IPO募资金额共计51亿元,同比上涨1.68倍,环比下降32.89%。本月,港股IPO募资金额最大的企业是宜宾银行,完成募资16.46亿元;布鲁可募资13.45亿元;其余6家企业募资金额均不足10亿元。
本月共有12家企业完成港股上市备案,分别为元光科技集团、蜜雪冰城、沪上阿姨、讯众通信、高龙海洋、深圳迅策、映恩生物、明基医院、厦门吉宏、手回集团、觅瑞集团、香江电器。港股上市备案企业持续储备。
港美两地上市再添新章
2025年1月,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IPO的数量为10家,IPO数量同比上涨66.67%,环比上涨25%;IPO募资金额共计13.24亿元,同比上涨3.44倍,环比上涨2.50倍。除此之外,启坤科技(KBSX)、重庆灏瀚(GMHS)通过SPAC方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2025年1月,生物医药研发商亚盛医药(AAPG)募资9.06亿元,是本月募资金额最高的美股上市中企,也是首家符合18A标准在港股上市且同时在港股与美股两地挂牌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
第二部分
中国企业IPO退出分析
能源及矿业行业账面退出回报最高
2025年1月,共15家具有VC/PE背景的中企实现上市,获得VC/PE机构支持的上市企业数量同比上涨25%,环比下降28.57%。本月VC/PE机构IPO账面退出回报规模为59亿元,同比下降59.31%,环比下降86.59%;平均账面回报率为2.16倍,同比下降84.57%,环比下降32.92%。
从不同行业看,先进制造行业有4家企业获VC/PE支持,数量最多;能源及矿业行业账面退出回报为14.81亿元,账面退出回报最高;医疗健康行业账面回报倍数为11.77倍,账面回报倍数最高。
科创板账面退出回报最高
从不同交易板块看,上交所科创板账面退出回报最高,为31.06亿元。其中,海博思创(688411.SH)账面退出回报14.81亿元,位列第一。港交所主板账面回报倍数最高,为4.84倍。其中,脑动极光(06681.HK)账面回报倍数为17.68倍,位列第一。
2025年1月,VC/PE机构IPO渗透率为50%,机构渗透率同比上涨4.17%,环比下降30.56%。
1月VC/PE机构背景企业IPO一览表
第三部分
中国企业IPO行业及地域分析
先进制造行业上市数量与募资金额最高
2025年1月,先进制造行业企业IPO募资金额最高,为29.70亿元,占全行业募资金额的22%;电子信息、医疗健康行业募资金额分别为23.63亿元、19.48亿元,分列二、三位。先进制造行业上市企业数量为8家,IPO数量最多;电子信息、医疗健康行业均有5家上市,IPO数量并列第二。
医疗健康IPO数量与募资金额同比大幅增长
从IPO数量来看,与2024年1月相比,2025年1月先进制造、医疗健康、建筑建材、电子信息等行业IPO数量增长。IPO企业分布行业由去年同期的12个缩小到了今年1月的10个。
从IPO募资金额来看,与2024年1月相比,2025年1月能源及矿业、传统制造行业募资金额大幅减少,医疗健康、文娱传媒、金融募资金额增长显著。
香港IPO数量最多 浙江募资金额领先
2025年1月,香港中企IPO数量为5家,IPO数量居榜首,浙江有4家企业IPO,位列第二;浙江中企IPO募资金额达21.70亿元,募资金额居首位,上海、四川分列二、三位。
2025年1月中企IPO数量及募资金额地区分布
广东IPO募资金额同比降幅最大
与2024年1月相比,2025年1月香港、安徽、吉林地区IPO数量增长最多,四川地区IPO募资金额增幅最大。香港、安徽、上海等多数地区IPO数量与募资金额实现同步增长。
与2024年1月相比,2025年1月IPO数量大于等于3家的地区由4家增加到6家,IPO募资金额超过20亿元的地区由3个减少到1个,广东地区IPO募资金额同比降幅最大。
第四部分
中国企业IPO重点案例
中企IPO规模及当日市值TOP10
2025年1月,IPO募资金额前十企业中有3家超10亿元;科创板占三席;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各占两席。IPO当日市值前十企业中有7家市值超百亿,布鲁可以189.63亿元居首位。
重点案例:脑动极光
第五部分
政策热点回顾
1月22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主要举措包括:
1、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含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后续逐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与资金规模。
2、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稳步提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推动有条件地区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细化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支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充分发挥专业投资优势。
3、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
4、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强化分类监管评价约束,优化产品注册机制,引导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稳步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推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规则落地,依法拓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
5、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