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2-20 16:24
(来源:东海研究)
证券分析师
谢建斌,执业证书编号:S0630522020001
刘思佳,执业证书编号:S0630516080002
姚星辰,执业证书编号:S0630523010001
联系人
陈芯楠,李嘉豪
邮箱:cxn@longone.com.cn
// 重点推荐 //
▌1.大陆代工龙头Q4业绩符合指引,苹果即将发布iPhone SE4——电子行业周报2025/2/10-2025/2/16
证券分析师:方霁,执业证书编号:S0630523060001
联系人:董经纬,djwei@longone.com.cn
投资要点:
电子板块观点:大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华虹公布2024Q4业绩,中芯国际实现连续7个季度增长,全年增长超年初预期,华虹Q4业绩符合指引;苹果即将发布iPhoneSE4等系列新品,阿里宣布与苹果合作提供AI功能,建议关注果链及AI端侧相关产业链;当前电子行业需求处于温和复苏阶段,建议关注AIOT、AI驱动、设备材料、消费电子周期筑底板块四大投资主线。
大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华虹公布2024Q4业绩,中芯国际实现连续7个季度增长,全年增长超年初预期,华虹Q4业绩符合指引。(1)根据未经审核的财务数据,中芯国际2024Q4营收22.07亿美元,同比增长31.52%,环比增长1.66%,实现连续7个季度增长;毛利率为22.6%,较去年同期增长6.2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增加2.1个百分点;ASP环比上升6%。2024全年营收80.3亿美元,同比增长27.02%,超出年初预期;毛利率为18%;全年晶圆出货总量超过800万片(折合8英寸),年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5.6%。从产能看,8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由第三季季末的88.43万片增加至第四季末的94.76万片。12英寸晶圆占比由第三季度的78.5%增至第四季度的80.6%,全年12英寸收入同比增长35%。从市场需求看,第四季40.2%的晶圆收入来自消费电子,智能手机、计算机与平板电脑分别占24.2%和19.1%。对于2025Q1指引,预计Q1营收环比增长6%-8%,毛利率在19%-21%之间,2025全年资本开支同比预计持平。(2)华虹2024Q4营收为5.392亿美元,同比增长18.4%,环比增长2.4%;毛利率为11.4%,同比上升7.4个百分点;Q4业绩符合指引;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20.04亿美元,同比下降12.3%,主要系ASP下降所致;全年毛利率为10.2%,同比下降11.1个百分点,主要系ASP下降及折旧成本上升影响;全年产能利用率接近100%。华虹位于无锡的第二条12英寸产线顺利建成投产或将成为拉动业绩的新增长点。对于2025Q1指引,华虹预计营收在5.3-5.5亿美元,毛利率在9%-11%。
苹果即将发布iPhoneSE4等系列新品,阿里宣布与苹果合作提供AI功能,建议关注果链及AI端侧相关产业链。2月14日,库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金属苹果标志的短动画,并配以简洁的消息,宣布将于2月19日发布新品。在即将到来的发布会上,苹果计划发布中端机型iPhone SE4等新品。新版本iPhone SE或延续传统,在性能方面继续看齐最新标准版,搭载 iPhone 16 同款的 A18 处理器,并搭配 8GB 运行内存,同时配备更大的屏幕,并引入Face ID技术。新款iPhone SE还将配备Apple Intelligence以及全新的A18芯片,进一步提升设备性能和智能化水平。此外,本周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在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峰会上确认了阿里与苹果的合作,苹果将选择阿里作为在中国的本地化合作伙伴,为其手机AI相关功能等方面服务。
电子行业本周跑输大盘。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19%,申万电子指数上涨0.27%,行业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0.92个百分点,涨跌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第21位,PE(TTM)58.01倍。截止2月14日,申万电子二级子板块涨跌:半导体(-0.06%)、电子元器件(+2.12%)、光学光电子(+0.35%)、消费电子(+0.49%)、电子化学品(-1.56%)、其他电子(-0.25%)。
投资建议:行业需求缓慢复苏,国内技术不断进步,长期看电子科技行业的成长机遇依然较大。建议关注:(1)AIOT板块,关注乐鑫科技、恒玄科技、瑞芯微、晶晨股份。(2)AI创新驱动板块,算力芯片关注寒武纪、海光信息、龙芯中科,光器件关注源杰科技、长光华芯、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天孚通信。(3)上游供应链国产替代预期的半导体设备、零组件、材料产业,关注中船特气、华特气体、安集科技、鼎龙股份、晶瑞电材、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华海清科、富创精密、新莱应材。(4)消费电子周期有望筑底反弹的板块。关注CIS的韦尔股份、思特威、格科微,射频的卓胜微、唯捷创芯,存储的兆易创新、东芯股份、江波龙、佰维存储,模拟芯片的圣邦股份、艾为电子、思瑞浦,功率板块的新洁能、扬杰科技。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风险;(2)地缘政治风险;(3)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2.信贷实现“开门红”,贷款利率随基准如期下行——银行业“量价质”跟踪(九)
证券分析师:王鸿行,执业证书编号:S0630522050001,whxing@longone.com.cn
核心观点:2025年1月社融大超预期,一方面,政府债发行节奏边际放缓,对城投贷款的替代效应也随之边际减弱;另一方面,由于春节时间错位,企业在今年1月的流动性需求高于去年同期。存款方面,规范同业存款定价管理持续挤出非银存款,这是导致1月社融强劲而M2增长较弱的重要原因。基于1月强势的社融数据,我们判断2-3月信贷“开门”的压力有所减轻。2024年Q4贷款利率随基准继续下行,由于存款端利率同步调降,对于银行息差不必过于悲观。现阶段,债市波动加大,银行股息行情或有所降温,建议沿着财政及货币政策发力节奏,加大对龙头中小银行的关注。
1月对公信贷表现亮眼,后续“开门红”投放压力减轻。1月人民币信贷投放大幅超出预期,人民币贷款(信贷收支口径)增量高达5.1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与2024年Q4的弱势表现相比有显著改善。此外,企业债券及政府债券的发行情况也较为可观。
分部门来看:
对公信贷:短期贷款、票据融资、中长期贷款及企业债券均同比多增,是信贷超预期的主要贡献力量。其中,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的多增,可能与春节期间企业流动性需求增大有关;中长期贷款在高基数压力下仍实现小幅多增,一方面或许是因为隐性债务置换边际放缓,政府债对城投贷款的替代效应边际减弱;另一方面可能是受春节影响,“开门红”信贷投放前置并集中于1月。
个人贷款: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均弱于2024年1月。其中,短期贷款表现尤为弱势,主要原因可能是经营贷的增长势头明显减弱。中长期贷款未能延续2024年第四季度的改善态势,鉴于房地产政策持续积极,春节错位可能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后续还需结合2-3月的数据,观察房地产市场的改善进度。
政府融资:政府债发行规模同比表现亮眼,彰显出较大的财政支持力度;但环比明显减弱,表明在2024年第四季度集中发行高峰过后,发行节奏边际放缓。当前处于两会窗口期,政府债发行节奏可能依然较为平稳。后续需关注2月底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以及3月全国两会公布的财政赤字率目标,这些信号将进一步明晰政策协同发力的路径。
规范同业存款定价管理持续挤出非银存款,企业存款受春节错位影响低于去年同期。受2024年12月自律组织规范同业存款定价管理的影响,理财资产配置可能从同业存款向债市分流,导致非银存款继续减少1.11万亿元,明显弱于季节性表现。这也是造成1月社融强(同比增长8%)而M2弱(同比增长7%)的重要因素。2024年,自律组织先后疏通利率向类活期存款与同业存款的传导机制,理财存款的套利空间明显缩小。我们认为,后续监管对存款的扰动将会减弱,存款波动可能主要取决于股债市场的表现(详见报告《政策积极效果渐显,量价修复进行时——存款形势研究(五)》)。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060亿元,与2023年和2022年春节位于1月的情况类似,主要是因为春节期间奖金、工资支出力度较大,这与居民存款同比多增的情况相互印证。
2024年第四季度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随基准如期下行。2024年Q4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继续下降39个基点至3.28%。其变化趋势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及国债收益率等基准利率保持一致,但降幅大于10月LPR的25个基点,这与当时需求端的弱势状况相符。具体来看,企业贷款、票据贴现、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较2024年第三季度下降17个、33个、22个基点,降至3.34%、1.02%、3.09%。由于存款端利率同步调降,对于银行息差不必过于悲观。我们对覆盖公司的测算结果显示,在当前利率条件下,存款端降息的效果将明显显现,2025年息差下行压力明显低于2024年。
关注稳定分红与复苏潜力投资主线。2024年12月,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行,提前反映了市场对降息降准的预期,银行板块股息率优势再度凸显,国有行股价续创历史新高。然而今年以来,出于防范汇率风险和资金空转风险的考虑,降准降息预期相继落空,资金面趋紧。加之近期权益市场情绪高涨、宏观经济弱复苏、社融超预期、汇率约束依然较强等因素,导致债市波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板块股息行情可能阶段性降温。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在宏观经济再通胀诉求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仍将保持支持性立场,消费与投资的修复将缓解银行业零售风险上升、存款定期化加剧等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复苏逻辑占据优势,建议加大对龙头中小银行的关注。
风险提示:经营贷、房地产领域资产质量快速恶化;贷款利率单边下行,银行业息差大幅收窄;中小银行风险快速上升。
// 财经新闻 //
1.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一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
2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商品住宅销售价格,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下降0.4%,广州持平,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6%和0.2%。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1%、0.4%和0.4%,广州下降0.2%。1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4%,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5.7%、8.4%和5.2%,上海上涨5.6%。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5.6%,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3.8%、2.3%、10.0%和6.1%。
1月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为2023年6月以来首次上涨;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2%和0.4%,降幅均与上月相同。1月,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5.0%,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二手住宅同比下降7.6%,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6.0%和8.2%,降幅均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
(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
2.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
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其中提到,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支持试点地区抓好增值电信、生物技术、外商独资医院领域开放试点政策宣贯落实,对相关领域外商洽谈项目开展“专班式”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推动项目尽早落地。适时进一步扩大电信、医疗领域开放试点。研究制定有序扩大教育、文化领域自主开放实施方案,适时对外公布并稳步实施。
其中提出,拓宽外资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为外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开展重点外资企业贷款需求及投资经营情况调研,有针对性举办银企对接活动。引导各类基金与外资企业开展股权投资合作,支持在华外资企业扩大投资经营规模、深耕中国市场。
其中提出,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加快互免签证协定商谈,继续稳妥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口岸签证、过境免签、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促进人员跨境流动。更新《外国商务人士在华工作生活指引》。
(信息来源:国务院官网)
3.特朗普称将对进口汽车征收25%左右关税
2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将对进口汽车征收25%左右的关税,他将于4月2日正式宣布这一关税措施。他还表示,针对药品和芯片等产品的进口关税也将初步定在25%左右,并将在一年内“大幅提高”。
(信息来源:同花顺)
4.美联储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通胀率略高,经济前景不确定
2月19日,美联储公布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特朗普的初步政策建议引发了美联储对通胀上升的担忧。美联储希望在决定再次降息之前看到“通胀方面的进一步进展”。委员会一致认为,最近的指标表明经济活动继续以稳健的速度扩张。目前通胀率仍然略高,经济前景不确定,实现就业和通胀目标的风险大致平衡。
根据公布的会议纪要,所有与会者认为维持目标利率不变是适当的。与会者“普遍指出了通胀前景的上行风险”,而不是就业市场的风险。与会者特别提到了贸易和移民政策的潜在变化、地缘政治发展扰乱供应链的可能性或家庭支出强于预期可能带来的影响。
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高度的不确定性使美联储有必要谨慎行事。美联储希望在决定再次降息之前看到“通胀方面的进一步进展”。
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多位与会者表示,考虑在债务上限问题解决之前暂停或放慢缩表可能是合适的;许多参与者表示,在资产负债表缩减结束后,调整资产购买结构以使到期国债组成更加接近已发行国债规模是合适的。
(信息来源:wind)
5.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2月19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到2027年,消费供给提质、消费秩序优化、消费维权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提效、消费环境共治、消费环境引领等五大行动深入开展,供给质量不高、市场秩序失范、维权效能不足等问题得到系统治理,商品、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消费风险明显降低,消费纠纷源头治理效果显著,经营者诚信意识普遍增强,消费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大幅提升,全国消费环境明显优化。
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加强汽车、家电、家居、电子产品、纺织服装、食品等领域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开展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价,提升“中国制造”整体形象。深入开展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服装服饰、珠宝首饰、皮革制品、化妆品等精品化国潮化时尚化。支持汽车产品、电子产品、家居产品等消费升级,促进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畅通消费循环。
(信息来源:wind)
// A股市场评述 //
证券分析师:王洋,执业证书编号:S0630513040002,wangyang@longone.com.cn
上交易日上证指数拉升收红,收盘上升27点,涨幅0.81%,收于3351点。深成指、创业板双双收涨,主要指数多呈收涨。
上交易日上证指数在60日均线处再次获得支撑,收凸顶红阳线,仅差三点就收复前一天阴K线。指数再次收于5日均线之上,再次来到日线均线体系之上。若5日均线拐头向上,指数短线或延续震荡盘升。目前指数日线短期均线多头排列尚未走弱,短期均线趋势向上尚未改变。但昨日指数虽收红阳线,但量能相对缩小,大单资金净流入仅约3亿元。指数自波段低点以来,小碎步盘升,步步为营,表现出较强的上行决心,但大单资金净流入力道不足。目前指数日线KDJ死叉尚未修复。指数上方仍有前期趋势线压力位,以及前期高点压力位,急需量能、大单资金驰援。若能得到量能、大单资金充分放大向好,指数或改变目前多空胶着的局面,指数或有进一步上行动能
上证指数周线在短期周均线的支撑下,收星K线带长下影线,做多力量表现活跃。目前仍收于周均线体系之上。周指标虽不强势,但有向好迹象。但指数临近趋势线压力位,以及2023年5月形成的3418点附近的高点平台压力位。指数若要有效突破,仍需量能、资金流的充分放大支持。观察中需关注量价指标能否进一步向好。
深成指、创业板双双上涨,收盘分别上涨1.46%、2.03%,均收阳K线。两指数快速收复了5日均线,再次来到日线均线体系之上。指数日线KDJ死叉虽尚未修复,量能略有缩小,但大单资金均呈净流入。目前指数上方仍有前期趋势线压力位需要突破,需量能、大单资金流的充分放大支持。震荡中需关注量价指标能否进一步向好。
上交易日同花顺行业板块中,只有两个板块逆市小幅调整,其余板块一律收红。收红个股4388只,占比85%。涨超9%的个股高达190只,跌超9%的个股仅2只。上交易日市场气氛快速转为热烈。
上交易日同花顺行业板块中,自动化设备板块大涨居首,收盘上涨5.7%。电机、半导体、汽车零部件、其他电源设备等板块,前一日放量回落,5日均线破位,昨日又得到大单资金大举介入支持,纷纷大涨,危急得以缓解,或仍有震荡盘升动能。只有银行、煤炭开采加工两个板块小幅逆调整。而软件开发、IT服务、文化传媒、多元金融等板块大单资金逆市净流出居前。
同花顺行业板块中的自动化设备板块,与同花顺概念板块中的人形机器人板块,两个板块内有较多的强势个股重合。昨日两个板块分别大涨8.35%、5.7%。大单资金分别大幅净流入超78.8亿元,37.8亿元。两个板块虽均创历史新高,但量能明显放大,大单资金充分放大支持,日线指标尚未明显走弱,目前尚无明显的拉升结束迹象。上交易日上证指数回落收阴,收盘下跌31点,跌幅0.93%,收于3324点。深成指、创业板双双回落,主要指数多呈回落。
// 市场数据 //
// 报告信息 //
证券研究报告:《晨会纪要20250220》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0日
报告发布机构: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声明 //
一、评级说明:
1.市场指数评级:
2.行业指数评级:
3.公司股票评级:
二、分析师声明: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保证以专业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逻辑,采用合法合规的数据信息,审慎提出研究结论,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
本报告仅供“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员工及经本公司许可的机构与个人阅读和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机构和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保证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公司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公司客户如有任何疑问应当咨询独立财务顾问并独自进行投资判断。
四、资质声明: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合法证券经营机构,已经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我们欢迎社会监督并提醒广大投资者,参与证券相关活动应当审慎选择具有相当资质的证券经营机构,注意防范非法证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