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2024年燃电装机TOP5是谁?

2025-02-20 11:30

   添加文末微信,加燃料电池群   

根据势银(TrendBank)统计数据,2024年燃料电池装机量为807.42MW,同比增长8.6%;2024年燃料电池汽车上牌销量为7131辆,同比减少6.8%。 

从企业装机量来看,全年燃料电池装机量为807.42MW。其中,亿华通装机量第一,占比20.8%,重塑能源装机量第二,国鸿氢能装机量第三,TOP5企业市场集中度高达61.2%。

其中,亿华通集中配套冷链车、牵引车、自卸车、客车,系统主要为120kW,目前仅冷链物流车仍使用80kW系统;重塑能源主要涵盖牵引车、物流车车型,功率普遍偏高,大功率以110-130kW为主,主要布局示范城市群;国鸿氢能重点涉及牵引车、物流车及公交车领域,涵盖12米公交、18吨物流车以及49吨牵引车,应用场景多元化发展,主要功率选型为65、110、120kW三种。

以下为2024年度燃料电池装机TOP5企业介绍及布局领域一览——

TOP1:亿华通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注于氢能与氢燃料电池研发及产业化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中国燃料电池系统研发与产业化的先行者,亿华通是我国氢燃料电池领域极少数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并实现批量化生产的企业之一。公司的燃料电池产品系列覆盖30-240kW,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其最新发布的M30+发动机额定功率为300kW,峰值功率360kW,极限功率可达380kW,适用于重型车辆的长途重载和干线物流场景。目前,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客车、货车等商用车领域,与宇通客车、北汽福田等头部商用车企保持紧密合作,同时还拓展了分布式发电、建筑热电联供等应用场景。

此外,在产业链其他环节,亿华通也有布局。上游制氢方面,公司通过成立氢能科技公司,重点布局可再生能源与电解水制氢高效耦合技术,打造绿氢综合利用技术。公司启动了张家口、新疆等风光氢储综合一体化项目,通过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降低绿氢生产成本;中游储运与加氢方面,亿华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氢气储运效率,并与北京市燃气集团等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京津冀地区的能源保障体系,涉及氢储运、加氢站建设等环节。

而在2025年1月21日,河北省张家口市两会开幕当天,搭载亿华通燃料电池的60辆氢能客车为此次会议保驾护航。值得一提的是,这批氢能客车也是2022年冬奥会的交通保障用车,为赛区内运动员及相关赛事工作人员提供交通接驳服务。

TOP2:重塑能源

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专注于氢能科技领域的技术研发及产品开发、氢能产业生态构建以及规模化商业应用推广,是以市场化为导向并具备全球化视野的领先氢能科技企业。秉持“持续构建企业竞争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氢能科技企业,用氢能科技创造可持续发展未来”的使命愿景,重塑能源在燃料电池和制氢装备领域进行了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布局,能够提供制氢及终端应用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氢电协同应用,并构建了“电-氢-电”新型商业模式。

2024年是重塑能源实现“重塑”的飞跃之年。今年8月,重塑能源成功登榜“《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是唯一一家上榜的氢能科技企业。11月14日,港交所文件披露,重塑能源已成功通过上市聆讯,标志着集团在资本市场的新征程即将开启。12月6日,重塑能源(02570.HK)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

此外,重塑能源还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在全球亮相、交付投运和应用拓展等方面表现突出:

  • 放眼全球,重塑能源多次参与国际性展会并展出最新产品,包括德国国际交通运输博览会、2024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以及2024日本氢能与燃料电池展(FC EXPO)等,展现了集团的国际影响力和行业领导地位。

  • 在产品交付方面,搭载公司氢燃料电池系统的49T氢能重卡、通勤车等氢能车辆成功在新疆哈密市伊吾县、山东青岛港、河北武安市以及上海等地投运,不断印证着集团成熟的商业交付能力。

  • 重塑能源构建起了成熟的产品体系并不断拓展新应用场景。3月,集团与宝石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的1.5MW撬装式氢能电站首次对外展示;11月,重塑能源作为主要开发方的宁夏太阳山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项目(一期)年产1.65万吨绿氢项目举行了开工仪式;12月,中国石油首个“氢代油”绿色钻井示范工程启动,重塑能源与中国石油宝石机械合作开发的1.5兆瓦一体橇装式氢能热-电-水三联供装置,在中国最大的油气田——长庆油田正式投入运营。

TOP3:国鸿氢能

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是一家以燃料电池电堆及动力系统、分布式发电、制氢装备为核心产品的氢能装备公司。2023年12月5日,公司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股票代码09663.HK。成立以来,公司形成了以下几方面优势:

1、研发实力强:拥有一支集多位院士为指导、多位全职博士、超过200人的专职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已申请专利超200项、发明专利超100项,并已牵头或参与多个国家重大项目。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2、示范应用广:目前产品已应用在全国20多个省、40多个地区,并实现出口。全国已上牌的燃料电池汽车,近半数使用公司产品,运营场景包括道路运输、轨道、电源、船舶、叉车和军工等,已连续七年国内电堆市占率第一。

3、自主水平高:已完成多代自主电堆和系统的研发,实现生产母机完全自主,大幅提升了国产设备的制造水平和自动化生产能力。

4、股东资源优:吸引了众多具有战略协同效应的产业投资者和知名投资人,各类国资持股占比超过50%,如中车基金、珠三角/长三角/青岛/陕西/内蒙/重庆多地国资、徐工、中金、鼎晖、涌铧、中电科等极大增强了公司的产业上下游协同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5年1月23日,公司在应用端再添一壮举,首批30辆搭载国鸿氢能H150系统的重卡正式投运,在成都市青白江区与重庆市九龙坡区之间实现往返对开。此次开行的30辆氢能重卡,搭载了化妆品、服装、配件及家具等商品,其中有5辆氢能重卡承运了法国邮政(DPD)的跨境电商货物,直接驶向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在完成一系列通关手续后,将通过中欧班列(成渝)直接运达欧洲,首次实现了氢能重卡与中欧班列的快速接轨,开启了氢能跨域物流联动新征程。

TOP4:国氢科技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专业从事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与高精尖产品研发的科技型企业,聚焦于制氢装备、燃料电池及氢能核心材料研发及生产。目前,国氢科技在北京总部设有研发总部,布局了“1+6”产业基地,并成立了7家氢能产线子公司,分别涉及广东、山东、湖北、浙江、吉林等省市地区,业务范围涵盖制氢装备、燃料电池及核心材料全链。

2025年1月18日,100台搭载国氢科技自主“氢腾”燃料电池系统的欧曼星翼氢燃料电池重卡在北京正式交付。此次交付的百台氢能重卡搭载国氢科技自主“氢腾”燃料电池系统,系统额定功率240千瓦,平均效率高于55%,高效点效率高于61%,冷启动温度可达零下30摄氏度,系统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和水热管理技术,能够充分满足车辆在长途、重载、低温等严苛路况条件下的动力需求。

TOP5:未势能源

未势能源作为长城控股集团新能源领域重要战略布局之一,拥有超过二十年氢燃料电池技术积淀,已布局全球建立“四国五地”研发中心,构建起“制-储-运-加-用”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模式。目前,未势能源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以氢能商用车为切入点,已在河北保定、唐山,江苏常熟、上海、河北唐山、保定等城市开发落地了多个高质量氢能应用示范场景,通过多车型、多场景、多领域等多元化的推广应用验证氢燃料电池车辆的经济可行性。

2025年1月10日,保定市“氢能车辆集中交付暨氢能物流车辆集中签约仪式”隆重举行。由未势能源配套氢动力系统的首批406台氢燃料电池环卫车正式交付河北之江新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据悉,此次交付的406台氢能环卫车,涵盖氢能洗扫车、氢能清洗车、氢能高压冲洗车三种主力车型,由未势能源分别联合长征、宇通、东风共同开发,并分别配套未势能源自主研发的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系统。后续车辆投运,将主要用于保定市主城区、主干道的路面冲洗清扫、洒水降尘等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

文章来源:势银能链

(转自:势银能链)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