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万亿成交引爆A股春季攻势!高盛:沪深300剑指4700点,AI革命重构投资逻辑

2025-02-18 07:26

在政策暖风频吹、市场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A股市场迎来“春躁行情”新高潮。2月17日,沪深两市成交额逼近2万亿元大关,三大指数集体收涨,AI医疗、机器人概念掀起涨停潮。高盛最新报告将中国资产目标价大幅上调19%,称“AI革命将重塑十年盈利曲线”。与此同时,国内头部机构密集发声,预判牛市进入第二阶段,指出“硬科技并购重组潮”或成全年主线。在人工智能产业化加速、央企重组提速、两会政策预期升温的三大引擎驱动下,A股正迎来新一轮价值重估。

万亿成交点燃做多热情

2月17日,A股三大指数延续强势表现,沪指收涨0.27%报3355.83点,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39%和0.51%。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单日成交额达1.94万亿元,较前日放量2265亿元,创下近三个月新高。北向资金全天净流入89.3亿元,连续第7个交易日加仓中国资产。

盘面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特征,科技主线全面爆发:AI医疗板块单日涨幅超6%,泓博医药安必平等15只个股涨停;机器人概念午后异军突起,新时达浙江荣泰等产业链标的批量封板。传统行业加速轮动:教育、房地产服务板块涨幅居前,AMC概念股银宝山新等涨停,显示市场对地产链风险化解的乐观预期。资金调仓迹象明显:前期热门的DeepSeek概念股出现"天地板"极端波动,梦网科技单日振幅达20%,折射出主力资金向业绩确定性板块迁移的趋势。

高盛:中国资产迎戴维斯双击

国际投行高盛在当日发布的《中国资产战略配置报告》中释放重磅信号。一方面,该机构将MSCI中国指数12个月目标位从75点上调至85点(潜在涨幅16%),沪深300指数目标位从4600点调升至4700点(潜在涨幅19%)。

另一方面,高盛预测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将使中国上市公司未来十年年均EPS提升2.5%,其中医疗、制造、金融三大领域受益最为显著。高盛认为,当前MSCI中国指数动态PE仅为10.3倍,较五年均值低1.2个标准差,估值修复空间达历史高位。

此外,高盛亚洲股票策略主管刘劲津指出:“中国资产正迎来盈利改善与估值扩张的戴维斯双击,科技革命与政策红利的共振效应可能超预期。”

国内机构激辩牛市节奏

面对火热的春季行情,国内头部机构密集发布策略报告,从不同维度解读市场走向。

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特斯拉Optimus明确2025年量产万台计划,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临界点。马斯克透露Optimus已具备自主组装电路板能力,AI训练效率较年初提升30倍。国内产业链将深度受益,如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有望从当前35%提升至2025年的60%,相关企业订单能见度已排至2026年。预计2024年机器人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45%,带动自动化设备、精密制造等子板块业绩释放。

信达证券策略团队发布《牛市节奏推演报告》,将当前行情定义为“牛市第二波上涨”,并划分明确阶段特征。春节窗口期(2月):流动性宽松叠加政策预期,小盘成长风格占优,重点关注AI应用、新型工业化主题。两会验证期(3-4月):经济数据与产业政策落地共振,风格向中大盘切换,新质生产力、设备更新概念或成主线。业绩驱动期(5月后):季报披露驱动分化,需警惕题材股回调风险,聚焦光伏、储能等景气度反转行业。

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政策改革深化、全球资本再配置的多重驱动下,A股市场正经历深刻的估值体系重构。高盛等外资机构的持续唱多,与国内机构对产业变革的深度研判形成共振,揭示出中国资本市场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战略机遇。随着两会政策窗口临近,市场或将从普涨行情转向结构性深化,硬科技突围、央企价值重估、新消费崛起三大主线有望引领春季攻势向纵深发展。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