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2-17 08:4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转自:中邮证券研究所
摘要
涅槃新生,力帆科技迎来发展重要新机。力帆科技,扎根重庆,创立于1992年,2010年上市。公司以摩托车和燃油乘用车业务起家,期间新能源转型几经波折,起起落落。由于行业波动和公司经营困境,2020年公司启动破产重组。2021年起,公司陆续引入新股东和管理层,公司发展迎来新机。
吉利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印奇(旷视科技创始人)成为公司二股东并担任董事长,开启科技型汽车公司新征程。2021年,重庆政府主导下引入重庆两江新区、吉利及社会资本入局,启动破产重整。2022年,吉利入股公司并共同成立睿蓝汽车,接入吉利旗下曹操出行的B端定制车业务。2024年,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入股公司,并担任公司董事长,有望深度赋能力帆科技产品智能化。公司更名为千里科技,以新的面貌开启科技型汽车公司新征程。
政策支持、科技平权,智能驾驶有望在未来五年实现巨大突破。2024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67.1%,相比2023年同比增加20.2pcts。2023年11月,工信部等五部门发文,开始L3、L4级别智能车的准入和通行试点,2024年又陆续开启了20个城市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试点。政策端持续发力,加速L3及以上等级智驾落地。2024年被视为城市NOA登陆主流车型的元年,在15-20万的价格区间里,2024年多款搭载城市NOA功能的重磅新车面市,比如小鹏Mona M03、小鹏P7+、深蓝L07、广汽埃安RT等。2025年2月10日,比亚迪宣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将覆盖全系车型,从售价百万的仰望U8到6.98万元的海鸥智驾版,均实现高速NOA功能标配,有望进一步加速智驾渗透率,实现智能驾驶的价格下探至10万以下车型。我们认为智驾迈入“全民智驾时代”,价格下探、科技平权、加速渗透,看好未来五年的黄金窗口期。
公司有望借助吉利的平台和印奇团队的算法技术在智驾赛道突出重围。视觉算法是印奇此前创立的旷视科技的技术基石。旷视在算法方面拥有业内知名的两套BEV视觉算法模型——BEVDepth和PETR,长期霸榜自动驾驶权威技术榜单。旷视科技曾在2023年发布了三种配置的量产L2+智驾方案,具有“低算力、高功能”的成本优势,较同行成本下降20%-30%。公司有望以重庆为重点区域开始,积极推进AI+车的技术创新落地。2024年7月24日,重庆两江新区与吉利汽车集团、旷视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依托重庆制造业基础和产业优势,结合旷视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吉利汽车整车研发、制造优势,共同建设AI智行开放平台,构建“AI+车+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打造新质生产力标杆项目。
吉利旗下的曹操出行是公司重要合作伙伴,曹操出行对于定制车采购需求增长,并有意在2026年前推出Robotaxi车型。曹操出行是吉利集团孵化的网约车平台,2021年-2023年位居中国网约车平台份额前三名。曹操出行自2022年开始部署定制车。2023年,定制车履行的订单占曹操出行GTV的20.1%。目前曹操运营的两款定制车辆枫叶80V及曹操60均由力帆科技合作生产。定制车的整体用车成本相较于典型纯电动汽车可以减少30-40%,出于经济性和管理规模性的考虑,曹操有意加大定制车采购,计划最终向所有附属司机提供定制车并向运力合作伙伴销售更多定制车。此外,曹操出行还规划在2026年前推出完全定制化Robotaxi车型。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看好公司科技赋能后的发展新篇章,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有望实现营收86.59、120.60、151.53亿元,同比增长27.94%、39.27%、25.64%;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53、1.05、4.53亿元,同比增长117.21%、99.85%、331.26%。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l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技术变革风险。多方合作和管理整合的风险。政策变化风险。
正文
1 力帆科技:老牌摩托车企业,全面发力AI+车
1.1 公司发展历程:几经波折,重组再出发
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现已发展为以新能源产业为战略发展方向,集汽车、摩托车和通机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公司于201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601777。
公司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1992-2014年:摩托车与燃油乘用车驱动成长
1992年,公司成立,以摩托车业务起家;2003年-2005年,公司获得商用车、乘用车两张生产资质;2010年,公司在上交所上市,开始布局新能源高速车。
2015-2021年:新能源转型几经波折,起起落落,重组再出发
2015年,公司开启新能源iBlue1.0战略,入股恒宇新能布局三元电池,收购无线绿洲布局车联网与BMS,建成重庆首座新能源充换电站,新能源车正式交付旗下“盼达用车“分时租赁平台。而后公司汽车业务发展不佳,叠加遭遇新能源早期的行业寒冬,公司先后出售乘用车基地、设备与力帆汽车的汽车生产资质,以应对债务危机。2020年,公司资不抵债、破产重整。2021年,重庆政府主导下引入重庆两江新区、吉利及社会资本入局,启动破产重整。公司新建董事会、更名力帆科技。
2022年-2024年:吉利入股,重启新能源车业务
2022年,吉利入股公司并共同成立睿蓝汽车,睿蓝成为吉利旗下唯一生产换电汽车的上市公司,接入吉利旗下曹操出行的B端定制车业务。
2024年至今: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入股,科技赋能,开启AI智驾时代
2024年7月,旷视创始人印奇入股公司,并担任公司董事长,有望深度赋能力帆科技产品智能化。
2022年随着和吉利的合作开启,公司营收迈上了新的台阶。2020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分别约为36、40、87、68、48亿元,同比分别-51%、+9%、+118%、-22%、+11%;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8、0.56、1.55、0.24、0.40亿元,同比分别+101%、-4%、+178%、-84%、-35%。
毛利率持续提升,期间费用稳健控制,研发加大投入。2024年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提升,由2023年5.95%提升至2024三季报的9.16%,2024年三季报销售净利率为-3.43%与2023年净利率-3.87%相比,略有改善。费用率方面,公司2024年三季报销售费用率与2023年基本持平,为5.41%;管理费用率略有下降,24年三季度管理费用率为4.55%,相比2023年下降1pcts;研发费用率持续增加,由2023年的3.17%增长到2024年三季度的5.63%;财务费用率2024年三季度为1.46%。
公司在手现金较为充裕,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迎来改善。2024年三季报数据,公司货币资金32亿元,在手现金较为充裕。从经营性现金流的情况来看,2024年各季度公司现金流也持续改善向好。
吉利入股后,公司乘用车业务快速起量,成为公司最大营收来源。2022年,公司和吉利设立合资公司睿蓝,大力布局整车业务,整车业务板块开始成为公司最大营收来源。据2024年中报,公司营收结构中乘用车业务约占60%、摩托车业务约占30%、内燃机及配件业务约占7%。
1.2 公司现有业务基本盘:摩托车+乘用车+通用机械
1.2.1 乘用车业务
公司在乘用车业务板块重点布局新能源车和换电车型。公司锚定充换一体赛道,致力于打造全球低碳出行新生态,在B端营运市场与C端消费者市场同步发力,聚焦换电业务的推广与落地。公司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已经成功构建了全面的研、产、销、服一体化全价值链体系,实现了从研发创新到生产制造,再到市场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全方位覆盖与协同。
和吉利合资成立睿蓝汽车,主要发力B端市场。2020年公司重组,吉利入驻,定位发展新能源车,停掉了老力帆原有的几款车型。2022年初力帆与吉利汽车合资设立新公司,定名为睿蓝汽车,力帆持股睿蓝55%。公司乘用车主要分三大块,一是3款面向B端的低端运营车,瞄准网约车市场,曹操60、枫叶60S,以及定位城际客运市场的枫叶80VL,二是2款toC中低端车,睿蓝7以及B级大7座SUV睿蓝9,三是面向出口的3款燃油车:X3 Pro、X6 Pro、S6 Pro。
乘用车业务毛利率在24H1扭亏。2020-2023年,公司乘用车业务营收4、5、58、37亿元,毛利率分别-2%、16%、5%、-2%。2024年上半年,乘用车业务营收17.6亿元,毛利率2.3%。2024年,曹操出行加大对公司定制车型的采购,截至24H1公司乘用车及配件板块毛利率扭亏。
公司乘用车销量从2022年开始起量,目前年销量在5万上下。2021-2024年,公司乘用车销量分别为4456、56771、42308、59094辆。其中2024年,新能源车销量25842辆,其他车型销量33252辆。
1.2.2 摩托车业务
摩托车是公司起家业务,产品布局丰富。公司现已形成完整的摩托车和发动机全流程研发体系,具备造型自主设计、整车平台、动力系统、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等设计、研发能力,以自主研发的"力帆"为主导品牌,拥有"助力车、弯梁车、骑士车、太子车、越野车、沙滩车、大排量车"等诸多款式。公司瞄准通勤日常及大排量航旅赛道,抓牢国内及海外两个市场,抓取多样化客户群体。
摩托车业务毛利率稳中有升,贡献稳健利润。2020-2023年,公司摩托车业务营收26、27、21、20亿元,毛利率分别9%、12%、12%、13%,毛利率稳中有升。2024年上半年,摩托车业务营收9.5亿元,毛利率12.4%。
1.2.3 通用机械业务
公司通用机械业务主要由公司全资子公司重庆力帆内燃机有限公司开展,经营业务涵盖动力、发电机组、户外电源、电焊机组、水泵、微耕机、高压清洗机、草坪机、园林机械、建筑机械等。
通用机械业务同样也是毛利率稳中有升,贡献稳健利润。2020-2023年,公司每年通用机械业务营收稳定在3-4亿元,毛利率分别12%、8%、19%、19%。2024年上半年,通用机械业务营收1.98亿元,毛利率20.5%。
2 涅槃重生,左手吉利、右手旷视,开启科技型汽车公司新征程
2.1股权层面:吉利产投、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分别成为公司第一、二股东
在经历一系列破产重组和股权变更后,吉利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2020年8月,力帆集团正式宣布破产重整,随后在企业、地方政府和相关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先后引入了吉利作为产业投资者,注入资金并导入了产品。2024年又进一步引入了旷视创始人印奇入股并担任董事长。截至2024年三季报,公司控股股东为满江红基金、二股东为江河汇,两大股东的股权在2024年发生了变动(具体见下文)。本轮交割完成后,公司实控人为吉利集团,印奇先生(旷视科技的创始人)成为二股东。
公司控股股东满江红基金股权变化过程:2024年7月3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满江红基金发生有限合伙人份额转让变动:(1)汇礼一号、汇礼二号、重庆江河汇向吉利产投转让其持有的满江红基金合计29.9387%份额,转让价格合计11.4827亿元;(2)重庆两江产业发展集团、聚力展业三号分别向吉利产投转让其持有的满江红基金12.8195%、8.1805%份额,转让价格合计8.054626亿元。
份额转让后,满江红基金持有公司的股份数量和持股比例均未发生变化,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变。吉利产投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满江红的最大股权持有者。
公司二股东江河汇发生股权变动过程:2024年7月3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二号股东重庆江河汇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股东吉利科技集团,向江河顺遂转让其持有的江河汇100%股权,转让价款合计为24.3亿元。转让完成后,印奇间接持有江河汇50.5%的股权。
本次股权转让后,江河顺遂持有江河汇100%股权,通过江河汇间接持有公司总股本的19.91%;吉利科技集团不再通过江河汇间接持有公司股份。
2.2管理层面:积极引入吉利、旷视、曹操出行多方人才,印奇担任公司董事长
管理层面变动,积极引入高管人才: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先生担任公司董事长,吉利集团出身的黄强先生担任公司副总裁兼任CFO,曹操出行创始人在公司担任董事。2024年11月12日,力帆科技公告,选举印奇先生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并补选印奇为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召集人)、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至此,印奇已通过一系列股权变动后间接持股成为了公司第二大股东,同时选举担任成为公司董事长。2024年11月28日,公司公告,变更公司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由黄强先生担任,黄强先生此前任职经历主要在吉利汽车。2024年1月,公司公告,提名刘金良先生担任公司董事。刘金良先生在吉利任职多年,而后又创立曹操出行,是曹操出行的前董事长。
2.3 公司面貌:更名为千里科技,开启科技型汽车公司新征程
公司名称、证券简称计划更名,凸显公司汽车业务发展新面貌。2025年1月28日,公司公告:公司破产重整结束后,汽车业务逐步恢复,整体经营平稳发展,为改善公司品牌形象,拟将公司名称由“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公司证券简称由“力帆科技”变更为“千里科技”,证券代码“601777”保持不变。公司改名后,原力帆科技的品牌保持不变,后续的科技型产品(智驾车、智能驾驶软硬件产品等)有望采用新的品牌名“千里”。
3 科技赋能,拥抱 AI智驾大时代
3.1政策支持、科技平权,智能驾驶有望在未来五年实现巨大突破
L3是驾驶等级分类的分水岭。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International)制定的SAE J3016是国际上影响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分级标准,提出了0-5级分类法。SAE J3016标准提出了0-5级分类法,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为从无驾驶自动化(0级)直至完全驾驶自动化(5级)在内的6个等级。中国的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在SAEJ 3016基础上进行编制,于2022年3月起实施。L3是驾驶等级分类的分水岭,3-5级为自动驾驶,系统在设计运行条件下代替人类执行动态驾驶任务,当功能激活时,驾驶主体是系统,属于高级别的驾驶自动化功能。
目前国内新能源乘用车L2及L2+的搭载率已经达到67%。2024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67.1%,相比2023年同比增加20.2pcts。其中,中端车型(18-40万元)装车率好于高端和低端车型。受制于成本等因素,低端车型搭载率仍较低。和燃油车相比,新能源乘用车的辅助驾驶搭载情况更好。
政策端持续发力,加速L3及以上等级智驾落地。2020年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 》提到,到2025年L2和L3在新车销量的占比要达到50%(目前来看已经完成);2030年L2和L3在新车销量的占比要超过70%,L4占比达20%。2023年11月,工信部等五部门发文,开始L3、L4级别智能车的准入和通行试点。2024年又陆续开启了L3级别车企和20个城市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试点。
智驾迈入“全民智驾时代”,价格下探、科技平权、加速渗透。2024年被视为城市NOA登陆主流车型的元年,在15-20万的价格区间里,2024年多款搭载城市NOA功能的重磅新车面市,比如小鹏Mona M03、小鹏P7+、深蓝L07、广汽埃安RT等,15-20万元价格带正成为城市NOA功能普及的先锋。从城市NOA功能在乘用车的渗透率情况来看,2024年1-10月,20-30万价格区间带的渗透率合计达到66%,相比2023年增加了37.5pcts。2025年2月10日,比亚迪宣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将覆盖全系车型,从售价百万的仰望U8到6.98万元的海鸥智驾版,均实现高速NOA功能标配,有望进一步加速智驾渗透率,实现智能驾驶的价格下探至10万以下车型。
3.2公司有望借助吉利的硬件和旷视的算法在智驾赛道突出重围
旷视科技以计算机视觉起家,原创算法实力与工程落地实力雄厚,在智驾赛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旷视科技,创立于2011年,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竞争力,融合算法、算力和数据,打造出“三位一体”的新一代AI生产力平台旷视Brain++。公司被称为“AI四小龙”之一。旷视科技拥有AIoT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供货能力;人工智能研究层面,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力平台Brain++,是全球少数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的企业之一;工程实践层面,公司遵循“算法-软件-硬件”的协同设计模式,用AI重新定义硬件产品体系。
旷视科技创始团队技术基因浓厚。旷视科技三个联合创始人分别为印奇、唐文斌与杨沐,三者均出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师从“图灵奖”唯一的华裔得主、现代密码学基础的奠基人姚期智。旷视成立之初就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两大领域,在图像识别、人脸识别等方面有深厚积累。
旷视科技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三种配置的量产L2+智驾方案,具有“低算力、高功能”的成本优势,较同行成本下降20%-30%。2023年6月,旷视科技参与AI届盛会CVPR2023,在自动驾驶拓扑关系赛道取得第一名。同年,旷视发布三款智驾方案,其中标准版和专业版的方案不带激光雷达,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实现高速NOP和城市NOP功能,主要服务于10万元到30万元的车型。面向30万以上车型的旗舰版方案具备增强的城市NOP功能以及更强的安全冗余。通过优化“BEV(鸟瞰图)+前融合”算法、降低算力、去高精地图、去RTK、去激光雷达、统一算法框架、自动标注等一系列措施,相比于同行,旷视的智驾方案成本可以下降20%-30%。目前大部分量产智驾方案至少需要一整块Orin(254TOPS)作为主系统和冗余的算力支持,旷视标准版方案仅需主流英伟达Orin1/5甚至1/6的算力(大约40-50TOPS),就能实现高速NOP功能。
视觉算法是旷视科技的技术基石,也是助力实现其智驾方案“极致性价比”的核心原因。原创算法是旷视的技术底座。以视觉为主,采取“BEV+前融合”的方案,砍掉激光雷达,减少对毫米波雷达的使用。旷视在算法方面拥有业内知名的两套BEV视觉算法模型——BEVDepth和PETR,长期霸榜自动驾驶权威技术榜单。其中,BEVDepth系列是对“BEV+LSS”的实现,PETR系列则是非常典型对“BEV+Transformer”的实现。算力基础设施方面,旷视已经构建了一万多张卡的计算集群,具备快速迭代能力的实力基础。同时为了支持智能车业务,旷视组建了一支数百人的团队,其中超过2/3是研发人员。
重庆和吉利、旷视战略合作,打造“AI+车+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模式。2024年7月24日,重庆两江新区与吉利汽车集团、旷视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市委书记袁家军,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会见了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旷视科技董事长兼CEO印奇一行并见证签约。会上提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重庆和两江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因地制宜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根据合作协议,三方将依托重庆制造业基础和产业优势,结合旷视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吉利汽车整车研发、制造优势,共同建设AI智行开放平台,构建“AI+车+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打造新质生产力标杆项目。
吉利集团智驾方案具有进口转国产、外购转自研的趋势。吉利的L2低阶驾驶方案在2021年之前,由维宁尔、大陆等国际Tier1提供,在芯片国产化的趋势和降本压力下,吉利后续开始与经纬恒润、福瑞泰克等展开合作,开始智驾方案国产化。在次高阶&高阶方案(L2++ & L2+++)方面,目前有1R7V、5R6V、5R8V等三套,吉利旗下新能源车品牌极氪的车型售价基本上在20万以上,主打豪华、科技,所以对智驾的要求是吉利集团下几个自主品牌中最高的,目前Mobileye方案和自研方案两条腿走路,后续有进行平台整合,统一方案的可能。
力帆科技有望整合吉利的硬件能力和旷视的算法能力,开启智驾新篇章。根据甲子光年文章报道,在合作框架内,吉利将提供换电车的基础硬件平台,旷视科技将贡献其在智能驾驶AI算法和座舱生态方面的专长,而力帆科技将负责生产Robotaxi,最终将产品供应给曹操出行平台。这一合作模式预示着力帆科技将获得包括汽车销售、软件服务费用以及车辆维护服务费在内的多元化收益。
3.3公司深度合作的曹操出行对于定制车采购需求增长,并有意在2026年前推出Robotaxi车型
吉利旗下曹操出行是国内TOP3的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是吉利集团孵化的网约车平台。以2023年的GTV(Gross Transaction Value,总交易额)计,国内网约车CR5为90.6%。其中滴滴出行主导,市场份额为75.5%;曹操出行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一直位居中国网约车平台前三名。
2023年-2028年,共享出行市场有望从2821亿元增长至7513亿元,对应24-28年复合年增长率20.6%。曹操出行作为行业前三的企业,有望受益于这一市场增长趋势。2024年至2028年,在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出行选择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共享出行在下沉城市日益普及的推动下,预期共享出行在出行行业中的渗透率将由2023年的3.8%大幅增至2028年的7.3%。由于共享出行在广泛的出行行业中所占的份额不断增加,预期中国共享出行市场的规模将大幅增长至2028年的人民币7,51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6%。
曹操出行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曹操出行拥有最大的定制车队,因此有较强意向后续继续提高定制车型比例。2021-2024年中,曹操出行的毛利率显著提升。曹操出行自2022年开始部署定制车。2023年,定制车履行的订单占曹操出行GTV的20.1%;截至2024年中,此比例增至26.4%。此外,从2023H2开始,曹操出行也开始向第三方销售最新款定制车。截至2024年6月30日,曹操出行在29个城市拥有一支超过33000辆车的定制车队。目前曹操运营的两款定制车辆,枫叶80V及曹操60,预计TCO(整体用车成本)分别为每公里0.53元及0.47元,相较于典型纯电动汽车TCO分别减少33%及40%。较低的运营成本意味着曹操出行可以在新城市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服务,或者在相同价格下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这为其在新城市的长期运营和市场拓展提供了经济上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后续,曹操出行计划最终向所有附属司机提供定制车并向运力合作伙伴销售更多定制车。
目前2款定制车均由力帆科技旗下睿蓝汽车生产,并且睿蓝和曹操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曹操出行现在的两款定制车辆——枫叶80V及曹操60,均由力帆科技旗下睿蓝汽车生产。睿蓝汽车是吉利汽车和力帆科技共同投资设立的合资公司。两者在吉利集团的大体系下,有着一定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的基础。2022年4月13日,睿蓝汽车与曹操出行在重庆正式签署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聚焦B端营运市场,发挥各自在换电和出行领域的优势,联合开发共享智能出行的定制化车型,并在未来几年内,曹操出行将大批量采购睿蓝汽车生产的定制车投入共享出行领域。
战略入局Robotaxi,2026年前曹操出行将推出完全定制化的Robotaxi车型。2024年10月14日,曹操出行CEO龚昕在全球智能驾驶大会上透露了曹操出行未来五年的Robotaxi战略规划:两年内推出完全定制化Robotaxi车型;同时,结合多年来积累的出行运营经验,曹操出行将构建覆盖全场景的自动化运营系统,应用将于2025年上线,2026年正式开放。背靠吉利,曹操出行是行业少数能发挥“主机厂+自动驾驶公司+出行服务商”Robotaxi生态圈集聚力,同步满足自动驾驶、定制车及自动化运营系统三要素的共享出行平台。
中国Robotaxi初步具备政策和技术的基础,有望在2025-2030年迎来商业化落地的爆发期。中国在2022年处于从Robotaxi商业化试验向蓬勃发展多点开花的商业化1.0阶段迈进的过程。当前政策组合已能较充分支持现阶段在特定范围区域内小规模Robotaxi车队开展商业化运营试点,且为即将到来的高级别自动驾驶车型量产与上市销售提供较完整的政策规范基础。技术层面,行业先行者正加速推进Robotaxi前装量产落地,预计在2025-2026年前后会落地下线具备完整、完善的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前装量产车型,预计在2027-2028年前后会落地下线可用于更多城区内运营场景,且具备L4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前装量产车型。
到2035年,Robotaxi服务的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3526亿美元。根据小马智行招股书,全球Robotaxi服务(GTV计价)的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2030年间以195.6%的CAGR迎来飞速增长。到2030年,全球Robotaxi服务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66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约390亿美元。到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到3526亿美元。
5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目前乘用车和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依旧非常激烈,如果公司的技术实力、商务落地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不如行业竞争者,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发展不及预期、创收不及预期的可能。
技术变革风险。AI大模型、智能驾驶等技术的演进存在不确定性,如果行业技术路线发生变化或者出现巨大技术变革,可能会对公司带来一定冲击。
多方合作和管理整合的风险。公司现阶段刚经历多方的融合,面临着股东、管理团队、技术团队、合作伙伴的多方合作和管理整合的问题,如果公司没法较好完成合作的落地和团队的整合,可能会对公司的发展带来影响。
政策变化风险。智驾的发展需要国内政策的支持和部分海外产业链产品的配套,如果国内外政策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行业或公司的发展。
本文主要观点摘自《【中邮机械丨深度】力帆科技:涅槃重生、科技赋能,开启AI智驾新篇章丨发布时间2025年2月13日丨发布报告机构:中邮证券研究所丨报告作者:分析师 刘卓S1340522110001;分析师 虞洁攀 S1340523050002
研究团队简介
刘卓,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硕士,5年证券研究经验。曾任职于信达证券,2022年10月加入中邮证券,负责机械行业研究。理工+金融复合学历背景,擅长从产业和公司基本面变化趋势把握投资机会。
陈基赟,机械行业分析师。同济大学本硕,主要负责工程机械、光伏风电设备、出海、检测和仪器仪表板块。
傅昌鑫,机械行业分析师。伦敦国王学院硕士,中南大学本科,主要负责人形机器人、激光、机床刀具、自动化设备等板块。
虞洁攀,机械行业分析师。上海交通大学本硕,主要负责3C设备、轨交设备、港口机械、船舶、核电和锂电设备等板块。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也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根据自身能力自主审慎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表明其对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中邮证券不对使用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转自:中邮证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