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高管变阵、股东“输血”,万科怎么活下去?

2025-02-16 13:34

|小黑板

小黑板/文 网络/图

2月12日14点40分,万科A股价突然直线拉升,并封住涨停,港股万科企业大涨16.73%。这引燃AH股房地产板块,特发服务、融创中国、卧龙地产等个股股价大涨。

万科引燃房地产股,跟一则传闻有关。但是,仅靠这种“小作文”,或许会让股价短期暴涨,但终难令这家房企巨头脱离苦海。对万科来说,当务之急,仍是千方百计化债,进而实现稳健发展。

01

万科突发

2月12日,眼看着A股市场就要收盘了,投资者都准备收拾一下去看灯会,就在这时,万科A突然异动,快速冲击涨停板。

这引燃了AH市场房地产板块的做多热情。当天收盘,A股市场卧龙地产喜提涨停板,特发服务涨幅也超10%,港股市场万科企业涨幅高达16.73%,融创中国涨幅达20.83%。

引燃房地产板块炒作热情的,跟一则万科的传闻有关。据悉,一项准备中的方案有望为万科解决今年500亿元的资金缺口提供帮助,旨在解决万科今年到期的部分债务。

这样的“小作文”,短期来看无疑是股价的催化剂。最终,股价还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毕竟,短线来看市场会很冲动,但长期下来必然回归理性。当然,这个传闻落地如果真的能落地,至少可以避免万科在2025年出现公开的债务违约。

据悉,2025年,万科共有16笔到期的境内公开债,存续本金规模达326.4亿元,两笔到期境外债,存续本金规模约36亿元。一季度,是万科偿债的一个高峰时段,共有98.9亿元境内公开债需兑付。

对万科来说,即便传闻落地,最大的影响也限于化解债务问题。毕竟,2025年是万科的偿债大年,如果能缓解债务压力,2026年万科到期债务的压力就没这么大了。不过,对这家曾经的巨无霸房企来说,要想走出困境,仍需在销售层面实现更多的回款。

02

高管变阵

万科无疑是今年以来最受关注的一家房企。在传闻之前,万科高管变动,已经引发市场热议。

1月27日,农历春节前一天,万科突发公告称,董事会主席郁亮辞职,专任执行副总裁,总裁祝九胜以身体原因辞去所有职务,董秘朱旭则到了长租公寓事业部。三位高管辞职之后,深铁集团董事长辛杰当选为董事会主席,聘任李锋、华翠和李刚担任执行副总裁,田钧担任董秘。

2月5日,蛇年开工第一天,辛杰签发了一份管理团队人员职责分工的决定。老万科团队的解冻、郁亮、刘肖、张海、朱保全、孙嘉等继续留下来。可以说,万科这个新的高管团队,既保留了部分老将,又出现了一批新面孔。

从履历来看,这批人大多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的经验,专业背景更加多元。在万科流动性风险加大、经营承压的背景下,新的管理团队如何带领万科活下去,是个不小的考验。

除了团队分工,万科董事会还宣布了一系列重磅人事任命,几乎涉及总部所有部门及部分事业集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万科核心部门战略投资运营管理部。该部门曾经为万科输送了孙嘉、刘肖等明星职业经理人,被誉为万科未来高管的“摇篮”。

如今,46岁的赵正阳成为新一任总经理。37岁的鄢伯通和43岁的段军,均担任副总经理。这个班子配置也很豪华,两个年轻的副总,一个毕业于中山大学,懂金融;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懂地产开发。这样的团队将担负起万科集团的战略、投资、融资、运营、营销、海外拓展、新业务孵化等业务的重任。

03

怎么“活下去”

作为大股东,深铁集团不仅主导了这一轮万科管理层的人事变动,还给予了真金白银的支持。2月10日,深铁集团提供股东借款3年期28亿元,用于万科偿还到期债务,同时以万科持有的上市公司万物云市值40亿股票提供质押担保。

这是在入主管理层后,深铁集团对于万科的及时“输血”,彰显了大股东的明确支持态度。其实,2024年以来,面对万科危机,深铁集团多次通过发声和实际行动支持万科的发展。

这一系列举措,一方面增强了投资者对万科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为万科的债务兑付提供了有力的“子弹”。不过,对于万科这种巨无霸房企来说,这些举措的力度仍然不够。2024年,万科预计净利润亏损450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410亿元。

对辛杰和万科来说,这些都是外力。万科危机最根本的解决策略,还是要在市场上寻求突破,通过自我造血、创造增量资金等措施,还清债务,实现公司的稳健运营。这才是带领万科“活下去”的关键所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