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2-13 19:21
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越是纷繁复杂,越是要突出重点,纲举目张地统筹推进。
在2025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全方位扩大内需被置于“十大任务”之首,其中明确提到要更大力度激发消费潜能,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蛇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山东召开了“新春第一会”,发出了抓改革创新动员令。而“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也是青岛新一年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明确要厚植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优势,稳外资稳外贸。
不难发现,从“头号任务”到“全面部署”都是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主线——消费、投资、外贸。
2月13日上午,全市商务工作会议召开,全面总结2024年全市商务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将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培育外贸新动能、促进外资招引稳量提质等方面重点发力。
可以看到,今年的商贸工作恰是扣题“定制”:
提振消费——这是青岛全年经济工作的头号任务;
高质量招商引资——这是青岛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途径;
稳外贸——这是外向型经济的青岛撬动增长的“强引擎”。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于“变局”下谋“布局”,青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举措,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01
促消费
从经济增长的规律和趋势看,消费是最终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也是稳定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
在2025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激发消费潜能。
促进消费归根结底是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多实惠,从而更愿意“打开钱包”。
青岛紧跟国家、省统一部署,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市商务局将牵头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能力、意愿和层级。
消费的核心是服务和满足“人”的需求,要“有钱花”“愿意花”,也要“有地可花”。紧随消费需求,青岛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升级消费品质,以新供给激发新活力。
“首发上新”是引爆区域消费流量的密码,青岛正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首店经济,新的一年将支持引进品牌首店落地100家,鼓励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举办新品首发或品牌首秀等促消费活动,打好“首字牌”,赋能消费升级。
商圈是城市商业消费的重要载体,是改善消费体验、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的关键平台。如去年刚开业的京东MALL,主打沉浸式购物体验,以场景化展示激发潜在需求,仅4个月的时间,销售额就突破了3亿元;台东步行街、中山路等老商圈加速上新场景、焕新业态,“老商圈”升腾起“新烟火”,客流量屡攀新高。
顺应新消费需求,青岛持续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下一步,将复制推广台东步行街国家级示范创建经验,推进中山路、李村、唐岛湾等商圈创新提升发展,并计划聚焦啤酒主题推出第二批5条啤酒特色餐饮休闲街区。
值得一提的是,商圈的目的并不只是让消费者“买买买”,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的一年,青岛还将新改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60处,“圈”出消费新活力。
贯穿全年的促消费活动同样让消费市场“燃”起来。今年,青岛市商务局将组织开展“惠享春天”“嗨购仲夏”“礼惠金秋”“钜惠暖冬”四季主题促消费活动1000场以上,拉满消费“热力值”。
一项项利好举措提振消费信心,一个个加速向“新”的场景汇聚成经济消费的庞大动能,可以预见,一幅火热的消费新图景正在绘就。
02
强招商
借力“以旧换新”,2024年下半年刚开业的青岛京东MALL,4个月时间销售额突破3亿元。
由此可见,高质量项目落地不仅为投资拉动有效增量,更释放了对消费的强大牵引力。
作为商务工作的另一大重头戏,市商务局拟定了明确的路径:
依托产业链招商。
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度强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来,招商引资的格局与策略随之而变——从单一的吸引企业向打造产业生态链转向。去年,青岛提出搭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这无疑为新一年重点项目招引列出了清晰框架。按预期,2025年青岛将继续扩大对总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的招引力度。
其中,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外资项目是尤为值得关注的重点。
2024年,青岛出台加大吸引外商投资24条措施,吸引众多实体项目落地,新设外资企业557家,高技术外资企业109家、增长7.9%;同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到账外资比重较上一年提高22.1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青岛已累计吸引179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410个项目,他们对青岛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GDP、就业和税收这些看得见的地方,还有很多诸如带动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的隐性溢出效应。今年,青岛将继续完善外资企业增资扩产促进机制,推动外资企业增资扩产。
作为沿海城市,开放是青岛最大的特色。如果说此前“开放”的利好主要借由区位优势释放,那么随着青岛深度推进“制度型开放”,也必将为外资项目落地创造更大延展空间。
除先进制造外,青岛同样要在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上聚力攻坚求实效。今年,市商务局将继续加大现代商贸产业招引力度,推动重点商贸项目加快落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商贸力量。
03
稳外贸
稳外贸就是稳信心,稳预期。而“稳”的底气,在“家底”。
在“不出海即出局”的共识下,青岛本土企业正闯出一条具有标杆、样板意义的全球化之路。以“不惑之年”的海尔为例,企业在全球拥有35个工业园、143个制造中心、23万个销售网络,覆盖20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10亿用户家庭。“三位一体”的战略不仅可以在品牌和产品上实现高值差异化,一定程度上规避关税大棒,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两条腿”走路。
目前,青岛已培育出海尔、海信、新华锦、利群等内外贸一体化领跑企业,青企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一直在应时顺势而涨。他们可以通过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下一步,青岛将持续壮大外贸主体。
与此同时,为给外贸企业开拓更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今年市商务局将全面实施外贸突破行动,支持企业出境拓市场、抢订单;并用好青岛本身已搭建成型的高能级贸易平台——如,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和广交会、进博会等国家级展会平台,助力企业稳存量、求增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外贸突围”重点工作中,市商务局着重提到了“大力发展中间品出口”。
一个商品很难完全在一个国家生产,往往要经过多层次、多地的流通制造。因此,拓展中间品贸易就是在深度挖掘出口潜能。随着青岛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某些最终产品的一部分可以拿到海外去加工,即借由全球分工调整扩大进出口、吸引外资。
接下来,青岛将依托产业优势,筛选一批电子电器、汽车零配件、显示模组等重点企业,利用易瑞国际等国家中间品贸易促进平台,扩大与重点国别供应链合作。
从业态丰富的商场到喧嚣热闹的夜市,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商贸流通到物畅其流、货通天下的平台,提消费、稳外贸、强平台、惠民生,青岛将在新的一年跑出商务“新时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