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航证券军工】2月月报 | 军工材料:大飞机国产替代迫在眉睫,海外增材制造应用持续拓展

2025-02-14 08:4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梁晨 张超(金麒麟分析师)  王绮文

军工材料月度行情表现

1月份中航证券军工材料指数(-3.57%),军工(申万)指数(-7.28%),跑赢行业3.70个百分点。

上证综指(-3.02%),深证成指(-2.48%),创业板指(-3.63%);

涨跌幅前三:铂力特+26.05%)、民士达+19.07%)、广大特材+18.57%);

涨跌幅后三:光启技术-14.96%)、华秦科技-13.05%)、中复神鹰-12.79%)。

(一)国内军工材料产业重要事件

1月6日,近日,中航工业复材子公司上海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举行复合材料风扇叶片首件下线仪式,标志着上发复材在创新驱动、协同攻关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是上发复材在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未来,中航工业复材将有效承接国家民机产业发展战略,在民用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构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上勇攀新高峰。

1月16日,近日,自贡中天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成功完成A轮融资,本次融资由鼎晖百孚和自贡创发集团投资。公司专注于特种聚酰亚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为我国航空航海重点工程、重点产品型号提供相关配套服务。

1月20日,在2025年上海两会上,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沈波表示:2025年C919产能将达到50架,预计出厂达到30架。目前,C929宽体客机正在进行初步设计以及供应商的筛选工作,并即将进入详细设计阶段。

(二)国内军工材料上市公司重要公告

1月1日,广大特材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徐卫明先生提议公司使用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支行提供的专项贷款及公司自筹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已发行的部分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20000万元(含),不超过人民币40000万元(含),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及/或股权激励,或用于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

1月2日,隆华科技公告,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规定的授予条件已成就,以2025年1月2日为授予日,以3.85元/股的价格向符合授予条件的63名激励对象授予1100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

1月10日,中简科技公告,公司以货币形式出资9000万元与常州瀚宇技术服务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常州兴宇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设立江苏常宏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公司持股比例为90%。公司于近日完成了对常宏功能材料的工商设立登记手续,取得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北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颁发的《营业执照》。

1月20日,中复神鹰公告,由张健女士担任公司董事长,同时陈雨先生辞去公司副董事长职务,由张斯纬先生担任公司副董事长。

(三)海外军工材料产业重要事件

1月10日,Firehawk Aerospace在C轮融资中获得由风险投资公司1789 Capital领投的6000万美元。Firehawk利用3D打印技术重新定义火箭推进系统,其创新的核心是利用3D打印固体火箭燃料,可提高混合火箭发动机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

1月23日,Firestorm Labs获得一份价值1亿美元、为期5年的不定期交付、不定期数量(IDIQ)合同,通过提供增材制造的无人机系统(UAS)和推进下一代自主能力来支持美国空军的关键优先事项。Firestorm专注于提供可扩展、模块化且可快速部署的UAS解决方案,推动作战准备并提高美国国防部队的任务成功率。

本月主要观点:

1、军工材料产业重要事件解读:

(1)C919交付提速,材料供应商受益于国产替代

中国商飞副总经理沈波表示2025年C919产能将达到50架,预计出厂达到30架,同时,C929宽体客机正在进行初步设计以及供应商的筛选工作,并即将进入详细设计阶段。大型客机的机体结构价值量占比在30%-35%,其中主要是机体材料,目前C919的机体材料仍然主要来自进口,在国产替代的环境下,国内材料供应商将充分受益于民机的广阔市场。

(2)上发复材首件复合材料风扇叶片下线

中航工业复材与中国航发商发组建的上发复材首件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成功下线,标志着复材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复合材料凭借着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等优异性能,正在逐渐取代传统材料,在航空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比重逐渐提升。

除了民用航空,随着军用武器装备性能的快速发展,对材料的多功能性要求不断提升,而复合材料在多功能性材料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材料性能方面,还在于其可复合多功能性的特点。在不断发展的军事技术和需求下,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2、2024年军工材料企业业绩预告情况:

截至2月5日,有13家军工材料相关公司公告了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1家公告了业绩快报,其中5家企业业绩实现了增长,9家企业业绩同比下滑。整体来看,目前发布预告及快报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下限中位数均为-56.93%,增速上限中位数均为-45.72%。其中,业绩预亏的企业整体普遍受到市场需求调整,竞争加剧,价格竞争激烈,从而导致利润下降的情况。

3、海外军工材料产业重要事件解读:

美国高性能火箭发动机研发商Firehawk Aerospace完成了C轮融资,获得了6000万美元;另外,美国3D打印技术无人机制造公司Firestorm Labs获得了美国空军1亿美元的合同。增材制造工艺的应用实现了复杂结构的快速制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装备性能与可靠性,因此,3D打印正从以往的快速原型件向实际的轻量化、定制化零部件的批产应用发展,另外,3D打印在武器装备的维护和修复方面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除了军工领域的应用,随着增材制造行业的成本控制、规模化生产、产品品控、技术水平等要求的日臻成熟,其在民用领域也得到了快速拓展。

2025军工材料行业判断展望:

从目前已披露的军工材料上市公司业绩预报来看,2024年是军工材料“十四五”以来,压力最大的一年,需求、价格的波动均不尽人意。但“黎明前是黑暗的”,我们寄希望于2025年行业的复苏,对军工材料行业有如下判断:

1、军工材料行业或率先收益于行业复苏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尾之年,军工行业需求有望在2025年得到集中释放。军工材料作为军工行业的物质基础,在行业拐点到来之际,上游企业将提前受益,表现出更高的业绩弹性。同时从近期相关碳纤维落地的大额订单来看,行业的确定性正在不断恢复。

2、降价背后低成本与高可靠之间的博弈取舍

军品降价是需求放量与生产规模上台阶的客观规律,也是提升军费使用效率,国家低成本采购要求下必然结果。但在当前需求波动的环境下,降价与产品可靠性之间一定程度形成了掣肘之势,因此基于军工安全性要求的考虑下,我们认为,在需求未有大幅改善的情况下,持续的大幅度下降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符合工业品生产规律的。而随着行业需求的修复,以量换价是军工材料行业成熟的重要表现。

3、多流水带来的新机遇

从军品采购的角度来看,军队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存在违规行为的军工供应商被处罚,暂停业务。尤其是对于一些单流水环节,断链风险暴露。因此我们认为,产业链重塑整合、多流水发展趋势将愈加明显;从军工生产企业的角度来看,当下环境,军工公司正不断避免对单一业务领域、单一客户、单一型号装备的依赖,降低客户集中风险,防止某一业务暂停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未来军品渠道优势将逐渐弱化,产品的成本、技术、质量等优势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随着渠道壁垒的放开,对于一些产品优质的供应企业,正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4、材料多功能性要求日益提升,复合材料应重点关注

目前在武器装备性能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对材料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点特性,对材料的多功能性要求不断提升。而复合材料在多功能性材料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材料性能方面,还在于其可复合多功能性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未来武器装备的复材应用比重有望持续提升。

5、增材制造、特种加工等材料制造新工艺迎来快速发展

在军工应用上,3D打印增材制造的应用拓展进入到了快速发展阶段,正从以往的快速原型件向实际的轻量化、定制化零部件的批产应用发展。同时以超卓航科(维权)为首,增材制造维护和修复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此外,一些新的材料特种加工工艺,如纳米技术、等离子体喷涂、熔融沉积等,随着对武器装备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也有望得到更多的应用与发展。

6、高端材料的新增“民用”市场开始带来第二曲线动力

高端材料“民用”市场给企业带来第二增长动力。除去军品方面的快速增长,材料技术的成熟也给行业带来了广阔的“民用”市场,为相关领域带来第二增长动力,如碳纤维在风电、氢能储存等新能源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高温合金方面,随着技术的成熟,燃气轮机上,也有望给高温合金市场再添发展动能。

低空经济为复合材料带来发展机遇。低空经济产业在2024年得到了市场充分的重视,无论是作为低空经济主导产业的无人机,还是成为低空经济重要载体的eVTOL,对机体轻质化、小型化、高性能具有较高要求,因此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需求迎来可广阔的市场空间。

“大飞机”国产替代市场广阔。截至2024年底,东航、国航、南航三大航司均已将C919投入商业运营,三大航司累计接收了12架C919。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除美国以外的最大的民用飞机市场,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运输市场。大型客机机体结构价值量占比在30%-35%,未来20年市场规模在3万亿以上,其中主要是机体材料。目前C919的机体材料仍然主要来自进口,而在国产替代的环境下,国内材料供应商将充分受益于民机的广阔市场。

一、军工材料产业分析

(一)军工材料产业重要事件解读

1、C919交付提速,材料供应商受益于国产替代

中国商飞副总经理沈波表示2025年C919预计出厂达到30架,同时,C929宽体客机正在进行初步设计以及供应商的筛选工作,并即将进入详细设计阶段。中国作为全球除美国以外的最大的民用飞机市场,根据商飞公布的《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4-2043)》显示,2043年,中国民航的机队规模将达到10061架,占全球客机机队20.6%,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运输市场。

大型客机机体结构价值量占比在30%-35%,未来20年市场规模在3万亿以上,其中主要是机体材料。目前C919的机体材料仍然主要来自进口,比如美铝、加铝、加铝爱励铝业(铝合金)、维斯伯-蒂锐(钛合金)、东丽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等。而在国产替代的环境下,国内材料供应商将充分受益于民机的广阔市场。

2、上发复材首件复合材料风扇叶片下线

中航工业复材与中国航发商发组建了上海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旨在提升商用发动机复合材料零组件一级供应商能力。本月,上发复材首件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成功下线,标志着复材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复合材料凭借着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等优异性能,正在逐渐取代传统材料,在航空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比重逐渐提升。

除了民用航空,随着军用武器装备性能的快速发展,对材料的多功能性要求不断提升,而复合材料在多功能性材料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材料性能方面,还在于其可复合多功能性的特点。尤其是目前复合材料在武器装备的隐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结构隐身材料中,复合材料作为基础材料,可以通过工艺手段或其他材料复合,来达到高强度、吸波特性、导电性、热导性、抗辐射等多种性能的特点。因此在不断发展的军事技术和需求下,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二)原材料成本

高温合金方面,1月电解镍价格(12.70万元/吨,环比下降0.47%)小幅波动,电解镍过剩格局将会持续,但由于国产电解镍大量出口,短期内国内电解镍现货资源偏紧;1月电解钴价格(16.70万元/吨,环比下降5.11%)有所下降,电解钴生产量保持稳定,供应充足,但需求方面的备货意愿较为冷清。

钛合金方面,1月海绵钛价格(4.76万元/吨,环比持平)保持稳定,海绵钛需求面并不乐观,供应端方面,四川攀西市场开工趋于稳定,承德供应量有一定下降,但钛精矿供应紧张对海绵钛价格起到一定支撑。

碳纤维方面,1月丙烯腈价格(1.17万元/吨,环比上升21.88%)大幅提高,丙烯腈供应端紧张推动价格上升,现价格已回升至2022年水平。

图1  主要军工材料上游原材料价格跟踪(元/吨)

资料来源:Wind,CBC金属,中航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CBC金属,中航证券研究所

二、军工材料行业资本市场现状      

(一)军工材料月度行情表现

1月份中航证券军工材料指数(-3.57%),军工(申万)指数(-7.28%),跑赢行业3.70个百分点。

上证综指(-3.02%),深证成指(-2.48%),创业板指(-3.63%);

涨跌幅前三:铂力特(+26.05%)、民士达(+19.07%)、广大特材(+18.57%);

涨跌幅后三:光启技术(-14.96%)、华秦科技(-13.05%)、中复神鹰(-12.79%)。

图2 中航军工材料指数走势情况

资源来源:Wind,中航证券研究所整理

资源来源:Wind,中航证券研究所整理

(二)24年军工材料企业业绩预告情况

截至2月5日,有13家军工材料相关公司公告了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1家公告了业绩快报,其中5家企业业绩实现了增长,9家企业业绩同比下滑。整体来看,目前发布预告及快报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下限中位数均为-56.93%,增速上限中位数均为-45.72%。其中,业绩预亏的企业整体普遍受到市场需求调整,竞争加剧,价格竞争激烈,从而导致利润下降的情况。

表1  军工材料公司2024年年报业绩预告情况(截至2025/2/5)

资源来源:Wind,中航证券研究所整理

资源来源:Wind,中航证券研究所整理

表2  军工材料公司2024年年报业绩快报情况(截至2025/2/5)

资源来源:Wind,中航证券研究所整理

资源来源:Wind,中航证券研究所整理

(三)军工材料行业估值小幅提升

我们对中航证券军工材料指数标的进行PE(TTM)统计,截至2025年1月末指数市盈率为47.78倍,环比下降2.27%,处于2018年以来的44%分位。

图3  中航军工材料指数市盈率(TTM)走势

资料来源:wind,中航证券研究所(计算时剔除亏损企业)

资料来源:wind,中航证券研究所(计算时剔除亏损企业)

(四)军工材料行业重要投资逻辑

①备产要求明确,需求无须多虑,等待订单落地。

在五年规划与2027年国防建设目标的指引下,未来几年军工行业发展的高确定性并未动摇,行业备产备货需求明确。虽然当前订单并未签订落地,但此时积攒的需求不会消失,而将在行业拐点到来之际“爆发”,提振企业业绩,重塑行业信心。作为产业链上游的军工材料企业也将提前受益,表现出更高的业绩弹性。

广度提升,从单领域到多领域。以航空为引领,一些中高端材料如钛合金、碳纤维复材以及隐身材料等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随着材料技术的成熟与成本的下降,这些材料正逐渐向其他军工应用领域开始渗透,如无人机、航天导弹、船舶军舰以及陆装等,中长期对中高端军工材料需求提供高弹性增量。

深度提升,应用比例不断增加。新材料的应用对武器装备性能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动机性能的改进一半靠材料。据《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材料的需求》预测,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结构对推重比12-15一级发动机的贡献率将达到50%以上,从未来发展来看,甚至可占约2/3。因此为了总体提升武器装备性能新材料的应用比例会不断提升,比如达到一定比例的钛合金、复材应用,是新型战机的重要先进指标。

虽然近两年受到扰动,但我们预计到2028年,高端钛合金(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高温合金三种材料市场需求的复合增速分别为15%、17%以及15%,假设三者价格分别为35万元/吨、20万元/吨以及30万元/吨来估算,到2028年三种材料市场规模将分别突破200亿元、300亿元以及400亿元。

图4  国内高端钛合金(航空航天领域)、高温合金、碳纤维市场需求持续上升(单位:万吨)

资源来源: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中航证券研究所预测整理

资源来源: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中航证券研究所预测整理

②低成本与高可靠之间的博弈取舍。军品降价是需求放量与生产规模上台阶的客观规律,也是提升军费使用效率,国家低成本采购要求下必然结果。从产能来看,“十四五”期间军工材料产能基本都实现了翻番的增长态势。

图5  主要军工材料上市公司“十四五”扩产情况(吨)

资源来源:Wind,中航证券研究所整理

资源来源:Wind,中航证券研究所整理

但在当前需求波动的环境下,短期供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错位不匹配,尤其是需求的疲弱,在原材料成本方面也有所体现,2024年以来上游原材料压力缓解,电解镍、海绵钛等价格明显下降。一定程度也缓解了降价带来的压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降价与产品可靠性之间一定程度形成了掣肘之势,因此基于军工安全性要求的考虑下,我们认为,在需求未有大幅改善的情况下,持续的大幅度下降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符合工业品生产规律的。

③单一来源与唯一客户。从军品采购的角度来看,2023年以来,军队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存在违规行为的军工供应商被处罚,暂停业务。尤其是对于一些单流水环节,断链风险暴露。因此我们认为,产业链重塑整合、多流水发展趋势将愈加明显;从军工生产企业的角度来看,当下环境,军工公司正不断避免对单一业务领域、单一客户、单一型号装备的依赖,降低客户集中风险,防止某一业务暂停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未来军品渠道优势将逐渐弱化,产品的成本、技术、质量等优势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④寻找第二曲线,挖掘产业链拓展机会。在当前军工行业低迷之际,为了维持公司持续增长,业务、客户的拓展必不可少,除了拓展海外市场,军工企业还可通过并购方式扩大企业成长天花板,如在产业链纵向拓展具有业务协同效应的企业以扩大利润水平,基于产品、客户、业务的横向拓展可有效降低军工周期冲击,以军品为基向民品领域拓展形成军民“双轮驱动”的同时互为防范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

(五)建议关注

光威复材、中复神鹰、中简科技、佳力奇(碳纤维复合材料);抚顺特钢钢研高纳航材股份(高温合金);西部超导宝钛股份西部材料(钛合金);铂力特、超卓航科(增材制造);华秦科技、佳驰科技(隐身材料);北摩高科(碳碳复材)。

表3  军工材料核心股票池

资源来源:Wind,中航证券研究所(数据截至2025年1月31日)

资源来源:Wind,中航证券研究所(数据截至2025年1月31日)

三、海外军工材料产业重要事件解读

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成形的前沿工艺,带来了制造业的革命性变革,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国企业纷纷布局。本月,美国高性能火箭发动机研发商Firehawk Aerospace完成了C轮融资,获得了6000万美元;另外,美国3D打印技术无人机制造公司Firestorm Labs获得了美国空军1亿美元的合同。增材制造工艺的应用实现了复杂结构的快速制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装备性能与可靠性,因此,3D打印正从以往的快速原型件向实际的轻量化、定制化零部件的批产应用发展,另外,3D打印在武器装备的维护和修复方面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除了军工领域的应用,随着增材制造行业的成本控制、规模化生产、产品品控、技术水平等要求的日臻成熟,其在民用领域也得到了快速拓展。

四、风险提示

①     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成本升高;

②     军品降价对企业毛利率影响;

③     宏观经济波动,对民品业务造成冲击;

④     军品采购不及预期。

本文数据来源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wind资讯

投资有风险 入市需谨慎

研究所拥有资本市场大型军工行业研究团队,依托航空工业集团强大的央企股东优势,深度覆盖军工行业各领域,全面服务一二级市场。并已经覆盖宏观、策略、先进制造、科技电子、新能源、新材料、医药生物、农林牧渔、非银、社会服务等多个研究方向,致力于探索战略产业的发展方向,拓展产融结合的深度与广度,为客户和集团创造价值。

张超(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519070001),中航证券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精仪系,空军装备部门服役八年,有一线飞行部队航空保障经验,后在空装某部从事总体论证工作,熟悉飞机、雷达、导弹、卫星等空、天、海相关领域,熟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及国内外军工产业和政策变化;2016-2018年新财富第一团队核心成员,2016-2018年水晶球第一团队核心成员。

梁晨(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519080001),中航证券军工分析师,从事军工行业研究;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硕士;熟悉航空制造、材料加工等领域,熟悉军工企业科研及生产体系。

liangc@avicsec.com

王绮文(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121120018),香港城市大学商务资讯系统理学硕士,从事军工材料、检测等领域公司研究。

wangqw@avicsec.com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军工材料月报:大飞机国产替代迫在眉睫,海外增材制造应用持续拓展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2月13日

航空报国

航空强国

(转自:中航军工研究)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