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2-13 07:43
(来源:财通证券研究)
取消邮政小包免税,影响了谁?
——特朗普经济学系列之十一
近期,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加征10%的额外关税,并提及低于800美元的邮政小包免税待遇也将不再适用,而后又暂停取消。那么,为何要取消邮政小包免税?涉及我国多少出口规模?对各行业有何影响?
> 为何要取消邮政小包免税?取消免税邮政小包旨在封堵电商贸易漏洞。特朗普在今年2月宣布取消对中国800美元“最低限度”关税豁免,并于2月4日实施。但由于清关数量激增,海关工作人员无力应对,故又于2月5日宣布暂停执行。值得注意的是,新行政命令规定:一旦美国商务部建立了能够充分快速处理此类货物的关税系统,将再度取消免税政策。这表明,尽管跨境电商等相关企业暂时获得喘息机会,但小包免税通关的长期便利性将难以维持。美国邮政小包免税额高,2024年美国清关邮政小包达13.6亿个,涉及价值近650亿美元,约占美国总进口规模的2%,其中近六成免税小包来自中国。
> 对我国出口总规模影响多大?从海关总署统计的窄口径来看,我国对美出口邮政小包,从2016年的不到10亿美元升至2024年的228亿美元,约占我国对美出口的4.4%。美国是我国出口邮政小包的第一大市场。从美国侧海关数据估计的宽口径来看,2024年美国进口邮政小包约650亿美元,中国比重在六成左右,即约390亿美元,约占美国从中国进口规模的9%。如果取消免税政策,若按上一轮贸易摩擦税率高点19.3%来计算,则相当于额外对中国整体加征约2个百分点的关税。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在2月5日亦提议,将通过对电子商务进口征收手续费、取消150欧元以下商品税收豁免,涉及我国出口规模约189亿美元,约占对欧盟出口的3.7%。不过,电商平台或可通过物流中转,由他国转寄代寄的方式应对。
> 可能涉及哪些行业?SHEIN与TEMU为受“小额豁免”冲击的主要平台,二者跨境小包数量占美国邮政小包总进口的近三成。当前,美国消费者在SHEIN及TEMU的支出占美国电商的1.25%左右。从SHEIN与TEMU的营收品类分布可以大致了解邮政小包对应的行业品类情况,SHEIN主要收入来自时尚产品,如服装、箱包配饰、鞋类等,占比近八成;而TEMU产品分布相对分散,服饰类、家居和家具、玩具和鞋包的销售额占比超六成。如果免税政策取消,那么各类小包需要按照对应品类缴纳关税,而纺服和轻工是关注重点。具体来看当前实际关税税率,纺织服饰中,作为SHEIN及TEMU最主要销售商品的服装类关税税率在20%左右,皮革制品税率超35%,而鞋靴类商品税率相对较低,在13%左右。轻工制造中,家具类商品关税税率在19%,而玩具税率不足5%。若取消豁免小额商品关税,税率将进一步提高。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历史经验失效;测算存在偏差。
文章来源:《取消邮政小包免税,影响了谁?——特朗普经济学系列之十一》
分析师:陈兴,SAC证书编号:S0160523030002
分析师:马骏,SAC证书编号:S0160523080004
发布日期:2025年2月12日
非银
市场交投活跃,券商基本面边际改善确定性强——证券基金行业周度跟踪
> 本周券商观点:本周权益市场情绪高涨,A股及港股交投活跃度大幅回暖,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监管提振和托底股市态度明确,券商基本面边际改善确定性强,监管推动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及流动性环境边际改善背景下,优先关注以东方财富为代表的具备互联网展业优势的标的,此外建议持续关注有望冲刺“一流投行”的头部梯队,包括中信证券、招商证券(H股)等。
>证券基金业高频数据:
1)市场行情:本周(2.5-2.7,下同)沪深300、中证全债指数分别上涨1.98%、0.20%。
2)市场活跃度:A股和港股成交额显著回升。本周A股日均成交额为16157亿元,较节前三个交易日+29.9%。年初以来A股日均成交额为12641亿元,较2024年全年+18.9%。本周港交所日均成交额为1808亿港元,环比节前五个完整交易日+22.3%,年初以来港交所日均成交额1515亿港元,较2024年全年日均成交额+15.0%。
3)融资融券:本周两融余额上升,继续保持高位。截至2.6,市场两融余额为18054亿元,较节前(1.27)+1.98%,较上年末-3.0%。
4)公募基金:本周新成立基金以权益基金为主。本周市场新成立公募基金份额24.5亿份;权益基金新成立份额21.3亿份,其中主动权益基金份额10.4亿份。年初至今,公募基金发行份额954亿份,同比+57.9%;权益基金发行份额401亿份,同比+170.6%,其中主动权益基金发行份额50亿份,同比-33.8%。
>本周热点事件:
1)2月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科技金融方面,加强对科技型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方面,丰富资本市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产品制度体系。普惠金融方面,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养老金融方面,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满足多元化养老金融需求。数字金融方面,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资本市场。此外,要加强机构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能力。督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完善行业机构定位和治理,把功能性放在首位,引导行业机构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纳入经营发展长期战略,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统计和考核评价制度。
2)截至2月9日,已有16家券商宣布与DeepSeek合作,分别为华福证券、国金证券、国元证券、兴业证券、光大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中泰证券、国盛证券、华安证券、中金财富、华西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东兴证券、西南证券。
风险提示:权益市场大幅波动风险;监管进一步趋严风险;基金管理费率或佣金费率出现大幅下行风险。
文章来源:《市场交投活跃,券商基本面边际改善确定性强——证券基金行业周度跟踪》
分析师:许盈盈,SAC证书编号:S0160522060002
分析师:刘金金,SAC证书编号:S0160524050001
发布日期:2025年2月9日
建材
建材行业策略周报:
节后首周复工偏缓,需求复苏尚需等待
> 消费建材:节后首周复工节奏偏缓。据百年建筑调研,截至2月6日(农历正月初九),全国13532个工地开复工率为7.4%,农历同比减少5.54个点;劳务上工率11.8%,农历同比减少3.66个点;资金到位率19.6%,农历同比减少8.09个点。其中,华东区域资金到位率25.76%,环比下降3.81个百分点;华南区域资金到位率14.92%,环比下降14.26个百分点;华中区域资金到位率19.13%,环比下降6.93个百分点;西南区域资金到位率25.75%,环比下降5.27个百分点;华北区域资金到位率13.47%,环比下降1.49个百分点;西北区域资金到位率10%,环比下降20.64个百分点;东北区域资金到位率10%,环比下降2.46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受春节假期和资金影响,节后第一周复工节奏偏缓;随着正月十五过后农民工陆续返工,叠加2025年化债及相关建设资金陆续下发,后续复工有望加快。
从水泥方面看,根据卓创数据对62个主要城市的监测数据显示,与春节前相比,磨机开工负荷明显下降。全国水泥磨机开工负荷均值1.08%,较春节前下降6.86个百分点,去年农历同期水泥磨机开工负荷均值为6.88%。春节期间,绝大多数厂家都已经停产,目前市场还未启动,只有部分厂家有零星数百吨发货量,少量生产。
从玻璃方面看,受中下游停工放假影响,春节期间市场交投基本停滞,节后企业出货有一定修复,但区域表现存差异,多数区域库存仍有增加趋势。
从玻纤方面看,近期无碱粗纱市场整体需求恢复较慢,多数玻璃钢厂当前仍处放假阶段,短期需求支撑仍疲软;电子纱市场节后下游CCL市场尚未开工下,月内新单签单未进一步推进,需求短期尚需时间恢复。
> 投资建议:目前,政治局会议定调地产止跌,政策加码下,政府收储、国企收旧换新等新模式才刚刚开始,未来随着各城市推广以及配套资金落实,预计将对去化库存、稳定市场起到积极作用,将有利于加快房地产市场企稳。预期先行,建议关注消费建材核心标的。地产政策放松后或提振购房信心,去库有望打通置换链条,建材需求可能迎来边际改善,当前存量需求逐步释放,重点关注C端建材品类。我们建议:1)长期看好C端:北新建材、伟星新材、兔宝宝;2)反弹关注B端:三棵树、东方雨虹、蒙娜丽莎、坚朗五金、中国巨石;3)节后基建复工关注:海螺水泥、华新水泥。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地产市场下滑、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文章来源:《建材行业策略周报》
分析师:毕春晖,SAC证书编号:S0160522070001
发布日期:2025年2月9日
建筑
节后首周复工较缓,资金到位是关键
> 节后第一周复工节奏相对偏缓。据百年建筑调研,截至2月6日(农历正月初九),全国13532个工地开复工率为7.4%,农历同比减少;劳务上工率11.8%,农历同比减少;资金到位率19.6%,农历同比减少。其中,房地产项目及非房地产项目整体情况农历同比均相对偏弱,但非房地产项目资金到位略好于去年。考虑到今年春节相对较早,部分地区气候仍较寒冷,复工强度短期难以显著上行。随着元宵节后劳务工陆续返工及财政资金下发,复工节奏有望提速。
> 主要建筑企业境内订单依然较为充足。2024年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中冶、中国化学、中国能建分别实现新签订单4.08/3.04/2.72/1.88/1.27/1.25/0.37/1.41万亿元,分别同比变动5.4%/-7.8%/-12.4%/7.3%/11.2%/-12.4%/12.3%/9.75%。分地区看,上述企业分别实现境内新签3.87/2.73/2.49/1.52/1.05/1.16/0.25/1.09万亿元,分别同比变动4.7%/-10.4%/-14.0%/6.1%/12.8%/-15.2%/12.2%/8.41%;境外新签0.2/0.3/0.2/0.4/0.2/0.1/0.1/0.3万亿元,分别同比变动20.3%/23.3%/10.6%/12.5%/4.1%/47.8%/12.6%/14.6%。2024年8大央企合计新签16万亿元同降1.2%,其中,境内、境外分别实现新签订单14.15/1.86万亿元,分别同比变动-3%/15.4%,8大央企国内订单虽略有下滑但总量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手项目较为充裕。
> 重点关注第二批化债资金和2025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下发节奏。据财政部1月新闻,2024年的2万亿元置换额度在去年12月中旬已发行完毕,2025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启动相关发行工作。随着新一批化债资金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的推进,地方财政负债压力进一步减轻,从而能腾挪更多建设资金。截至2025年2月9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合计发行2291.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75%。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未纳入“负面清单”的项目均可申请专项债券资金,且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以省份为单位,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专项债券规模上限由该省份用于项目建设专项债券规模的25%提高至30%。专项债投向范围和用作资本金比例进一步扩大,有助于加快资金下发转化为实物工作量的进程。
> 投资建议:短期看,随着国内工程建设逐渐恢复正常,产业链需求有望复苏,建议关注有核心竞争力的头部公司,如中国建筑(601668.SH)、隧道股份(600820.SH)、鸿路钢构(002541.SZ)、志特新材(300986.SZ)、利柏特(605167.SH)、郑中设计(002811.SZ)、青鸟消防(002960.SZ)、中国铁建(601186.SH)、中国中铁(601390.SH)等;展望全年,国际工程及新疆煤化工景气度相对较高,建议关注北方国际(000065.SZ)、中钢国际(000928.SZ)、中材国际(600970.SH)以及中国化学(601117.SH)、三维化学(002469.SZ)、雪峰科技(603227.SH)、东华科技(002140.SZ)等公司。
风险提示:稳增长力度不及预期,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文章来源:《节后首周复工较缓,资金到位是关键》
分析师:毕春晖,SAC证书编号:S0160522070001
发布日期:2025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