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特斯拉引爆,中美暗战万亿级市场

2025-02-12 12:19

作者 / 徐美慧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柴文静

不久前,特斯拉CEO马斯克(Elon Musk)宣布,将于2025年6月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推出“完全无人监督”的Robotaxi服务。

几乎同一时间,美国网约车巨头Lyft与Mobileye宣布合作,计划2026年在达拉斯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

在全球Robotaxi加速赛中,美国俨然已成主战场。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马斯克与特朗普之间的关系,也许美国政府将出台利好Robotaxi发展的政策。

在这条赛道上,全球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是中国,在政策与资本推动下蓄势待发,中国的Robotaxi发展得如火如荼。据估计,2030年全球无人驾驶出租车市场年利润或达1万亿美元,一场关于未来的出行革命正在进行中。

01

特斯拉无人车试水得州

特斯拉的Robotaxi计划现在已经进入倒计时。马斯克表示,虽然先在奥斯汀运营,但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出租车Cybercab技术可以保证Robotaxi在美国任何地方畅通无阻。

“我们只是想谨慎行事。并不是说它在奥斯汀以外的地方行不通。事实上,它确实行得通。我们只是想试试水,确保一切正常,然后再试几次,将公众和车内人员的安全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马斯克志在全宇宙,实际情况却是,得克萨斯州宽松的监管环境成为特斯拉选择的突破口——当地法律仅要求自动驾驶车辆登记并投保,无需前置审批。

早在2016年,特斯拉就开始酝酿推出Robotaxi服务。这一想法可追溯到马斯克为特斯拉撰写的“宏图大计”第二篇章,当时概念被设想为具备完全自动驾驶(FSD)能力的普通特斯拉,待特斯拉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后,便会创建“特斯拉网络”出租车服务。

当时全世界的车企跟风,纷纷也宣布要成为出行公司,但是随后整个行业似乎冷静下来,很少有车企再说要成为出行公司。

特斯拉没有忘记。2024年10月11日,特斯拉带来了更有科技感的CyberCab,这款车没有方向盘、踏板和控制装置,成本低于3万美元,计划将于2026年投入生产,2027年大规模量产,还会搭载FSD。

CyberCab的到来释放出特斯拉将要在Robotaxi领域提速的信号,马斯克当时强调,Cybercab的自动驾驶安全性“比人类驾驶高10倍”,且已通过加利福尼亚州数百万英里的测试优化。

事情没有这么顺利。

加利福尼亚监管机构指出,特斯拉自2019年后未提交测试数据,且未申请运营许可。

法律监管之外,同行也限制了马斯克的宏图大业。2023年,Cruise和Waymo在奥斯汀的运营事故频发,引发公众对安全性的质疑。

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马斯克向来乐观,按规划,奥斯汀试点成功后,特斯拉计划2025年底扩展至加州等美国主要城市,2026年进军欧洲和中国。

但是,此间分析人士指出,欧美及中国监管环境严格,尤其是加利福尼亚州等地对完全无人驾驶的许可审核严苛,可能延缓扩张进程。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量产或推迟至2027年,因FSD系统需更多时间满足政府要求。

只是时间长短问题,马斯克坚信,无人驾驶出租车若成功,将推动公司收入结构从“卖车”转向“出行服务”。他预测,自动驾驶业务的利润潜力远超传统车辆销售,并称2025年为特斯拉“最重要之年”,2026年将迎来“史诗级增长”。

02

Lyft紧随Uber的步伐

同样是在得克萨斯州,美国出行公司Lyft也来了。

2月10日,Lyft宣布与英特尔旗下Mobileye达成合作,计划最早于2026年在达拉斯推出无人驾驶打车服务。这是基于去年11月首次宣布的一项合作关系。

Lyft首席执行官大卫·里舍(David Risher)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Lyft用户将能够预订由Mobileye技术支持的自动驾驶汽车,这些汽车隶属于总部位于东京的汽车及车队融资公司Marubeni。

“市面上的自动驾驶汽车越多,打车服务市场就会扩张得越大。这是Lyft服务与连接承诺的一部分,我们很高兴Marubeni能与我们携手同行。” 大卫·里舍说。

Lyft发言人表示,计划将数千辆此类汽车推广至其他城市,并补充说其自动驾驶汽车平台正处于“敲定的高级规划阶段”。Lyft 尚未透露将推出多少辆汽车或哪家制造商将生产这些汽车。

积极部署Robotaxi,Lyft是跟随竞争对手Uber的步伐。

Uber在这一领域比Lyft更为积极,现在美国凤凰城的乘客可以通过Uber预订Waymo的自动驾驶汽车。从今年开始, Uber将在奥斯汀和亚特兰大的应用程序上独家提供Waymo服务。

在争夺网约车市场份额的竞争中,Lyft远落后于Uber。截至2024年,Uber占据了美国 76% 的网约车份额,Lyft则占24%。市场份额不高的Lyft盈利状态也不太好,近年持续亏损,2024年净亏损达12亿美元。

Lyft亟需转型,此次合作被视为其向轻资产出行平台转型的关键一步。在Robotaxi业务中,Lyft不必承担拥有、运营和维护自动驾驶汽车车队的资金。

Lyft的这一步,市场也较为看好。

2月10日,纽约股市开盘后,Lyft的股价一度上涨7.2%,Mobileye的股价飙升多达18%,同时美国银行证券对其股票进行了评级上调。

03

Robotaxi全球竞速

在美国,Robotaxi的发展已历经多个阶段,如今正处于商业化加速的关键期。

Waymo是美国Robotaxi领域的领军者。它脱胎于谷歌2009年启动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自2016年独立后发展迅猛。目前,Waymo拥有约700辆无人驾驶汽车,运营着美国唯一的商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Waymo One。

2024年,Waymo One完成了400万次付费服务,每周在旧金山、洛杉矶和凤凰城为乘客提供超15万次出行服务,覆盖500多平方英里公共道路。此外,其将于今年在奥斯汀和亚特兰大推出无人驾驶打车服务。

2024年10月,Waymo完成56亿美元融资,估值超450亿美元。

亚马逊旗下的Zoox同样在推进相关业务,已在旧金山和拉斯维加斯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虽目前仅特定用户可乘坐,但计划在2025年初向更多公众提供免费乘车服务,随后向付费客户和普通公众开放。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进展顺利。

通用汽车旗下的Cruise曾是Robotaxi开发的早期领导者,比Waymo还早几个月获得在旧金山提供商业Robotaxi服务许可,但2023年10月的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使其自动驾驶许可证被吊销,支付了50万美元刑事罚款,高层变动、员工裁员。2024年,通用汽车宣布停止资助并退出Cruise的Robotaxi开发工作。

相比于美国,欧洲的步伐更谨慎一些,Robotaxi的商业化进程稍缓。不过,一些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如沃尔沃等车企与科技公司合作,在部分城市开展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运营。

在中国,经过多年发展,中国Robotaxi已经历起步、技术突破、试点运营,进入商业化探索阶段。2024年,百度Apollo、滴滴已在北京、上海等地试运营。但是,鉴于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压力,目前国内Robotaxi势头有所减弱。

但Robotaxi的全球竞赛已经开始。根据ARK投资公司发布《ARK Invest Big Ideas 2025》报告,2030年全球无人驾驶出租车市场年利润或达1万亿美元。

这场竞赛不仅是技术之争,更是政策、资本与公众信任的博弈。Robotaxi加速赛已开启,胜出者或将重塑未来十年的出行图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