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苏宁易购又陷破产传言!传统零售下坡路敲响警钟:任人唯亲不可取

2025-02-11 11:59

2月8日,一则“苏宁负债1300亿破产”的消息引发市场热议,后经核实,该传闻实为误解。真正进入重整程序的是“苏宁系”非上市主体——苏宁电器集团、苏宁控股集团和苏宁置业集团,三家公司被南京中院受理重整,案号分别为(2025)苏01破2号、3号、4号。

图片来源: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

实际上,苏宁电器集团与苏宁控股集团作为苏宁易购的股东,非控股亦非实际控制。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苏宁电器集团仅持有苏宁易购1.4%的股份,苏宁控股集团则持有苏宁易购2.75%的股份。早在1月26日,苏宁易购已发布公告,指出被申请重整的两家公司均非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上述股东被申请重整不影响公司治理结构。

图片来源:天眼查

关于“苏宁易购破产”传言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21年11月,有关苏宁易购“将于12月底破产”的谣言已被官方否认;到了2022年7月,又有关于苏宁易购新增破产清算信息的报道出现……尽管公司随后对这些传闻进行了澄清,这些反复出现的消息却折射出市场对苏宁易购财务状况的深度担忧,尤其在其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之后。

“南北双雄”苏宁易购、国美电器的衰落

市场的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TMT之家于2024年12月12日发布的《突发!苏宁易购再次出售资产、连续三年审计带强调事项段》一文中提到,苏宁易购自2019年以来营业收入急剧下滑,这一趋势与其2018年至2019年间的大规模扩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城镇化浪潮推动下,苏宁易购于2011年以超过46亿元的净利润超越国美电器,稳固了线下零售霸主的地位。然而,京东与天猫的崛起彻底重塑了市场竞争格局。面对电商时代的来临,苏宁易购未能及时实现战略转型,反而陷入了大规模投资和扩张的泥潭。

在此期间,苏宁易购收购了红孩子、PPTV、国际米兰足球队等资产,并投资了龙珠直播、懂球帝、努比亚、锤子手机等多个项目。然而,这些多元化尝试未能形成协同效应,反而成为财务黑洞。2021年苏宁易购净亏损高达432.65亿元,创A股亏损榜首。

与此同时,苏宁易购在零售领域的投资也显得过于激进,2018年短短一年内,其门店数从3867家扩张至8881家,导致管理成本与销售成本急剧攀升。此外,它还接手了天天快递、37家万达门店以及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这些举措无疑进一步加重了公司的财务负担。

图片来源:Wind

值得一提的是,苏宁易购的债务问题一直被市场诟病。自2021年起,苏宁易购就陷入了债务违约、法律诉讼不断的负面舆论中。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苏宁易购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0.95%。

图片来源:Wind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10日,苏宁易购涉及的司法案件总数高达2805起,其中作为被告的案件就有2260起,涉案总金额高达4.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苏宁易购涉及案件类型中,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开始有所增加。从员工规模来看,截至2023年底,苏宁易购的员工人数已减少至22198人,与2020年底的45598人相比,员工数量已经腰斩,可能反映出公司在财务困境下的裁员压力。

图片来源:天眼查

尽管受益于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苏宁易购在2024年实现了净利润方面的修复,实现自2020年以来首次全年盈利,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亿元至7亿元。然而,这一成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产处置、债务处理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带来约18亿元至20亿元的收益。

苏宁易购的遭遇并非个例,同为零售行业巨头的国美电器同样深陷债务危机的泥潭,难以自拔。这两大昔日风光无限的“南北双雄”,如今都走上了下坡路。

TMT之家于2024年12月24日发布《黄光裕难救高负债国美零售!巨亏388亿后选择清仓套现离场》,聚焦于同样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国美电器。国美曾在2004年、2005年、2008年三次助力其创始人黄光裕问鼎中国首富。然而,从2008年起,黄光裕因涉嫌多项经济犯罪被调查并入狱,国美电器的运营发展也因此陷入停滞。

尽管2021年黄光裕出狱后试图重振国美电器,并在高管会上高调表示“力争用未来18个月的时间,使企业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然而,面对互联网购物的蓬勃兴起,国美电器却未能及时转型,失去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据TMT之家统计,自黄光裕回归至2024年中报期间,国美电器累计亏损高达388.47亿元。

为了顺应电商趋势,黄光裕在出狱后推出了“真快乐”和“打扮家”等App,试图转型为社交电商平台。然而,这些耗资数亿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此外,国美零售还在2023年7月尝试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开展直播电商业务,但同样未能取得显著成效,数月后这些平台的账号便停止了更新。在扭转局势无望的情况下,黄光裕可能也逐渐失去了信心,相继减持了高达44次,套现23.60亿港元。

家族化治理与用人困局

两大零售巨头的衰败,部分归因于未能及时适应时代发展。尽管苏宁易购与国美电器在业务规模、市场定位和战略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人事任用上“用人唯亲”的问题上却惊人地相似。苏宁易购与国美电器的没落,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家族式管理带来的决策僵化。这种“用人唯亲”的做法不仅揭示了企业管理上的缺陷,还极大地束缚了企业的成长步伐和创新潜能。

苏宁系企业的股权结构高度家族化。天眼查数据显示,张近东个人掌控着苏宁控股集团51%的股份、苏宁电器集团50%的股份以及苏宁置业集团55%的股份,并通过一系列的一致行动安排,维持着对苏宁易购17.7%的持股比例。

2021年,面临困境的苏宁易购,被迫引入阿里和国资纾困,张近东也因此失去控制权。随后,在2023年4月6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来自阿里系的董事长黄明端卸任,由任峻接任新任董事长。截至发稿日,苏宁易购仍由任峻一肩挑董事长、总裁两个职位。

而任峻实际上是苏宁易购的“老臣子”。在就任总裁之前,任峻已经担任了苏宁易购近十三年的董秘职务和近七年的副总裁职务,可谓是深得张近东的信任与倚重。

此外,张近东之子张康阳,一位90后,2016年3月加入苏宁易购,曾担任苏宁国际业务发展中心总裁、欧洲足球俱乐部协会董事、欧洲足球协会联盟竞技组委员等职务,截至目前,在苏宁易购担任董事及战略委员会委员,同时在多个苏宁系企业中担任要职。

图片来源:天眼查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8月,建设银行向张康阳全资控股的境外公司GreatMatzix提供了1.65亿美元贷款,并认购了该公司8500万美元担保票据,2022年7月19日,香港高等法院判决张康阳败诉,要求张康阳向中国建设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偿还2.55亿美元(约17.19亿人民币)的借款;2021年5月,苏宁集团以意大利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股权作为担保,向美国橡树资本借款2.75亿元,利率高达12%,而张康阳时任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主席,遗憾的是,由于苏宁集团在2024年5月22日未能按时偿还约3.95亿欧元的贷款,橡树资本管已成为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的所有者。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市场对张康阳,这位年仅34岁的领导者能力的质疑。

失败的路径总是惊人的相似,类似的家族管理问题也在国美电器上演过。2008年,黄光裕入狱后,职业经理人陈晓掌控国美实权,引发激烈的“黄陈之争”。这场权力斗争虽以黄光裕家族险胜告终,却导致国美错失电商转型黄金期,更让黄氏家族对职业经理人产生深度戒备。

或许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2022年起,黄光裕胞妹黄秀虹接任国美电器董事长,形成“兄妹共治”格局。据21世纪经济报报道,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国美电器中有超过十年服务经验的47名高管中,有39人选择了离职。黄光裕出狱后,试图重振国美电器,但其“家长式”管理与职业经理人矛盾频发,高层动荡进一步加剧了转型难度。

图片来源:Wind

截至2月10日收盘,苏宁易购股价较其最高点已蒸发91.27%,而国美电器的股价值更是跌至不足0.02港元。苏宁易购与国美电器的困境只是传统零售模式的缩影,高昂的成本和微薄的利润使得它们难以适应日益碎片化的消费趋势,而家族式的治理模式则进一步放大了战略风险。企业需打破“任人唯亲”的桎梏,构建开放、专业的治理体系,方能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中站稳脚跟。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