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2-10 16:00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报告摘要
特斯拉两大新动向,机器人行情持续火热。据上海证券报,1)招聘专职人员,为机器人量产做准备。近期特斯拉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开放了多个针对机器人生产与制造的岗位,包括生产经理、工艺主管、质量工程师等十余个岗位,此次招聘目的明确——为人形机器人的批量生产做准备。2)给出较高机器人产能指引。在1月30日的财报电话会上,特斯拉更新了人形机器人量产指引:2025年目标生产1万台机器人,产能第一步扩至每月1000台,到2026年每月产能达到1万台,2027年每月产能达到10万台。我们认为,加工设备和多模态数据采集两大方向是机器人量产的“信心指标”,加工设备关注华辰装备、秦川机床、日发精机(维权)、浙海德曼、田中精机、集智股份等;数据集关注IMU厂商华依科技(维权)、芯动联科、汉威科技等,扫描仪厂商思看科技、凌云光等。同时聚焦特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如中联重科、永创智能、信测标准等;我们认为后续细分行业制造龙头均有望按照此路径推出自身机器人产品。
工程机械有望受益于国内外行业向上,看好国产品牌加速出海。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有望在三重因素下延续复苏。1)国内重大项目推进:据《今日工程机械》杂志统计,目前全国有16个省市自治区发布2025年重点工程项目相关投资计划,总项目数超1.3万个,总投资额合计超38万亿元。重大工程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大型项目的投建是国内工程机械需求的基本盘;2)小挖有望延续景气:2024年在小挖的带动下,行业销量实现了筑底反弹。在机器替人、环保政策趋严等背景下,部分市政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需求有望持续带动小挖需求景气;3)设备更新周期临近:上一轮周期中,国内挖机销量高速增长,考虑到挖机平均寿命8年,当前国内挖机的更新需求逐步上行,有望推动行业加速复苏。海外方面,2025年全球重点区域政局趋稳,部分房建、基建项目有望快速恢复,进而带动工程机械需求走强。此外,贵金属价格屡创新高,采矿需求景气度延续,同样对工程机械产生积极作用。中国品牌经过数年的海外布局,销售渠道和产品型谱逐步完善,看好国内主机厂凭借产品和服务的优势,影响力和市占率稳步提升。重点推荐三一重工、恒立液压、中联重科,建议关注柳工、徐工机械。
投资建议:货币及财政政策正加码推出,内需提振措施百花齐放,“两新”政策正加力扩围实施,装备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复苏周期,维持行业“推荐”评级。建议重点关注:工控行业汇川技术、信捷电气、伟创电气等;机器人行业柯力传感、东华测试、鸣志电器、埃斯顿、埃夫特、绿的谐波等;机床行业海天精工、纽威数控、科德数控、浙海德曼、华辰装备、华中数控等;刀具行业鼎泰高科、新锐股份、欧科亿、华锐精密等;检测行业华测检测、广电计量、东华测试、信测标准、谱尼测试、苏试试验等;工程机械行业三一重工、恒立液压、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柳工、山推股份等;叉车行业安徽合力、杭叉集团、诺力股份等;激光行业锐科激光、铂力特、华曙高科、杰普特等;物流装备行业法兰泰克、兰剑智能;轨交设备行业中国中车、时代电气、中国通号、中铁工业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景气,增速不及预期;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重点行业政策实施情况不及预期;公司推进相关事项存在不确定性。
报告目录
正文部分
一、行情回顾
(一)板块行情回顾
本周上证综指涨幅为1.6%,深证成指涨幅为4.1%,沪深300涨幅为2.0%。其中,机械(中信)板块涨幅为4.7%。
机械各子板块中,锅炉设备涨幅最大,涨幅为10.6%;油气装备涨幅最小,涨幅-3.0%。
本周涨幅最大的是计算机,涨幅为12.6%;涨幅最小的是银行,涨幅为-1.9%;机械行业涨幅为4.7%。
(二)个股行情回顾
个股方面,本周涨幅前五名依次为ST天马(33.2%)、冀凯股份(33.2%)、三友科技(30.1%)、长盛轴承(29.1%)、斯莱克(29.0%)。
本周涨幅后五名依次为冀东装备(-15.2%)、应流股份(-9.5%)、迪威尔(-7.9%)、杰瑞股份(-7.8%)、广日股份(-6.4%)。
二、行业与公司投资观点
(一)行业及公司研究报告
1、轨交设备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国铁集团发布《铁路设备更新改造行动方案》
事项:
2025年1月20日国铁集团发布《铁路设备更新改造行动方案》,部署开展运输生产设备更新改造、运输服务设备更新升级、信息通信设备自主替代、绿色低碳设备推广应用、存量设备高效循环利用五大行动,推动铁路设备更新换代,扩大先进设备应用、提升先进产能,促进铁路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提升。根据《方案》设定的目标,到2027年,设备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系统韧性进一步增强,设备服役性能明显增强、系统功能持续完善,设备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设备减排降耗水平进一步提升、降碳效果更加显著,铁路设备更新取得显著成效,为铁路高质量发展和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稳定可靠设备保障。
评论:
设备更新:推进铁路设备更新改造,助力提振消费拉动投资。在用的老旧内燃机车因研制年代较早,一些处于超期服役状态,随着电力及新能源车逐步推进,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将逐步更新。2024年,国家铁路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39.9亿吨,同比增长1.9%,连续8年实现增长。截至2023年末,全国拥有铁路机车2.24万台,其中内燃机车0.78万台,而需要淘汰的老旧机车数量较多。
动车组新车招标:客流向好致动车组新车需求量有望向上。2024年,我国铁路客运量累计达40.8亿人次,同比增长10.8%,再创历史新高。铁路客流向上,致动车组新车需求有望向上;国铁集团2024年三次采购动车组数量251组(含2023年12月29日招标);2024年中车公布动车组销售合同617.5亿元(其中含有地方采购等)。
动车组高级修:前期大量存量动车组正逐渐进入高级修时期。根据中国中车公告,动车高级修周期大致分为3年/6年/12年,前期大量存量车型正逐渐进入高级修时期,而2013-2016年期间动车组新增量尤为明显,预计轨交维修后市场规模将提升明显,将迎来黄金期。2024年1月国铁集团发布《2024年动车组高级修第一次采购项目招标公告》,三级修32组、四级修121.625组、五级修207组;8月国铁集团发布《2024年第二批动车组高级修采购项目招标公告》,其中三级修24组、四级修146.625组、五级修302组;2024年国铁集团两次动车组五级修招标已达509组。2024年中车公布新签合同额合计1938.5亿元(含2023年12月),其中动车组高级修合同金额为453.6亿元,占比23.4%。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根据国铁集团公告,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铁路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8万公里。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新一轮轨交周期有望打开较大市场空间,对应细分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率先受益;1)中国中车:全球动车组、机车、城轨车辆、客车及货车等车辆领先企业,有望在动车组高级修及机车更新中受益;2)中国通号:我国铁路信号与控制系统领先企业,有望在铁路控制系统更新中受益;3)时代电气:轨道交通电气装备/轨道工程机械/通信信号系统等是公司的重要业务,公司有望受益于轨交维修及设备更新;4)中铁工业:盾构机、道岔等是公司主营产品,相关业务与设备更新政策契合度较高,有望在设备更新改造过程中受益。
风险提示:制造业景气度不及预期;客流量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变化风险;维保及设备更新不及预期;出口不及预期。
三、重点数据跟踪
(一)宏观数据
(二)中观数据
四、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不景气,增速不及预期;
(2)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
(3)重点行业政策实施情况不及预期;
(4)公司推进相关事项存在不确定性。
华创研究·机械团队
组长、首席分析师:范益民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硕士,CFA,5 年工控产业经历,7 年机械行业研究经验,2023 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2019 年金牛奖机械行业最佳分析团队;2019,2022 年 Choice 最佳分析师及团队。
分析师:丁祎
新南威尔士大学金融硕士,上海财经大学本科,曾任职于国海证券,华鑫证券,2023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分析师:胡明柱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融工程博士,国信证券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具有机械本硕及金融博士复合学历背景。2023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助理分析师:陈宏洋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曾就职于中泰证券研究所,2023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於尔东
南京大学工学硕士。2023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2月9日发布的报告《机械行业周报(20250203-20250209):特斯拉两大新动向,关注机器人“信心指标”和特定场景应用》
声明
本报告仅供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或财务顾问服务。本公司与作者在自身知情范围内,与本报告中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不存在法律法规要求披露或采取限制、静默措施的利益冲突。
本报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
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本公司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本报告所载信息均为个人观点,并不构成对所涉及证券的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本文中提及的投资价格和价值以及这些投资带来的预期收入可能会波动。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华创证券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请您务必对盈亏风险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并严格遵照监管机关有关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做好自身适当性评估和和认定事宜。如您坚持进行证券市场交易,请咨询有关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