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2-09 11:15
(来源:预审IPO)
文/瑞财经杨宏彬
2019年,在医药行业干了30年的刘彦君,打算自己创业了。
他24岁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的海军医学学士学位后,便留校担任海军医学系教学助理。之后9年内,他相继获得了该校的医学硕士学位及外科学博士学位。他曾发表过30 多篇研究文章,发明了50多项专利。
取得博士学位后,刘彦君做了1年的医生后,又从事2年的医学研究。直到2001年,其正式进入企业,于复旦张江(1349.HK)任副总经理,此后他辗转于多家生物医药公司,最高坐到董事长的位置。
2019年12月,他拥有了自己的生物医药公司宝济药业,该公司于今年1月,向港交所发起了冲刺。在创业时期,刘彦君依旧没有荒废科研。他现在仍是美国加州圣地牙哥SidneyKimmel肿瘤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及访问学者。
与刘彦君并列为刘彦君联合创始人的王徵、谭靖伟同样在生物医学界有一定成就。其中,王徵拥有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硕士学位,曾参与及领导十多项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项目。谭靖伟则拥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授予中级助理研究员职称。
值得一提的是,刘彦君、王徵、谭靖伟3人曾经都任职于复旦张江。
或是得益于刘彦君及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在生物医学界的名气,宝济药业在融资阶段收获颇丰,获得了晟德大药厂(TWO:4123)、方圆资本等投资人的高度认可,连公司的保荐机构海通证券耗资入股。
有一点遗憾的是,宝济药业目前并未有产品入市,公司还处于亏损阶段。不过宝济药业给刘彦君、王徵、谭靖伟的待遇并不差,尤其是在2024年,前9个月3人的薪资合计达到7444.8万元,其中刘彦君的薪资高达5900.1万元。
01
创始人套现4600万元,B轮融资后估值下滑
宝济药业成立于2019 年12 月,初始注册资金100万元,由刘彦君及楼俊文分别持有95%及5%。
2020 年9 月,楼俊文因未实缴宝济药业的注册资金,需向上海罗旭转让宝济药业的5.0%股权。上海罗旭为宝济药业的员工持股平台。
同一时间,宝济药业的注册资金增至1695万元,由刘彦君通过向公司转让某项知识产权,认缴新增注册资本1225万元,上海罗旭认缴新增注册资本370万元。增资完成后,宝济药业由刘彦君及上海罗旭分别持有77.88%及22.12%。
2020年11月-2024年12月,宝济药业共完成了6轮融资,募集资金15.31亿元。主要投资者包括晟德大药厂(TWO:4123)、方圆资本及源创多盈。
2020 年11月,宝济药业通过股权置换收购苏州康聚的全部股权及苏州晟济的少数股权。股权置换前,苏州康聚分别由王徵及谭靖伟拥有60%及40%,苏州晟济由苏州康聚、晟德大药厂及方圆资本拥有50.09%、39.93%及9.98%。
为促成股权置换,宝济药业的注册资金增至3000万元,由晟德大药厂、方圆资本分别认缴新增注册资本444万元及111万元,对价分别为苏州晟济价值3064万元及765万元的股权;王徵、谭靖伟分别认缴新增注册资本450万元及300万元,对价分别为苏州康聚价值3110万元及2073万元的股权。
置换完成后,苏州康聚及苏州晟济成为宝济药业的全资附属公司,而晟德大药厂、方圆资本、王徵、谭靖伟分别获得了宝济药业14.8%、3.7%、15%及10%的股权,刘彦君及上海罗旭的持股分别缩水至44%及12.5%。当时宝济药业的投后估值约为2.09亿元。
2021 年1 月,刘彦君将宝济药业约0.83%及1.67%的股权转让予茹雅及上海慈熙,作价1000万元及2000万元。由此估算,宝济药业当时的估值约12.05亿元。
2021年3月,宝济药业完成A轮融资,注册资本增至3708.89万元,由方圆资本、晟德大药厂、上海罗辉、厦门悠朗分别认缴新增注册资本322.22万元、222.22万元、120万元及44.44万元,对价分别为1.45亿元、1亿元、5400万元及2000万元。此时宝济药业的投后估值约为16.69亿元。
2021年2月,宝济药业的员工持股平台宁波鸿晟认购苏州晟济的新增注册资本436万元,作价703.03万元。
2021 年4 月,宁波鸿晟、青岛源创、烟台多盈、上海罗群、上海谷晴、上海罗园、厦门悠朗、聂淼及郑可青认缴苏州晟济的新增注册资本1661.55万元,总对价为1.56亿元。
2022年3月,宝济药业的注册资金增至4146.24万元,新增注册资本由苏州晟济的其他股东以公司股权认缴。增资完成后,苏州晟济再次成为宝济药业的全资附属公司,而宝济药业由此完成A1轮融资。此时宝济药业的投后估值为37.95亿元。
2022 年8 月,宝济药业完成B轮融资,注册资金增至4997.31万元,新增注册资本由投资者嘉兴熙柒、海通创新证券、晟德大药厂等以5.85亿元认购。此时宝济药业的投后估值为35.78亿元。较上一轮融资后有所下滑。
2023年1月5日前,刘彦君将宝济药业约0.47%的股权转让予上海济福、天津博奥及骆纯,套现1600万元,加上上一次股权转让,刘彦君合计套现4600万元。
2023年7月,宝济药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4997.31万股,每股面值1元。
一个月后,宝济药业的注册资金增至5204.62万元,新增注册资金由公司的股权激励平台上海罗君认购,作价1940.44万元。
2024年7月,宝济药业完成C轮融资,公司注册资本增至5708.17万元,新增注册资金由SHC、张亚红、樊红、晟德大药厂、上海科创集团、宝山国投等投资者认购,作价4.26亿元。此时宝济药业的投后估值为48.26亿元。
2024年12月,宝济药业完成C+轮融资,公司注册资本增至5761.4万元,新增注册资金由山东省财欣、远雄房地产、陈展认购,作价4500万元。此时宝济药业的投后估值为48.7亿元。
融资过程中,宝济药业给予了投资者一系列特殊权利,包括赎回权、优先购买权及共同出售权、反摊薄权、拖售权、清算权及知情权等。其中,赎回权、清算优先权及反摊薄权随着宝济药业递表而彻底终止,其他权利将在宝济药业上市失败后恢复。
截止递表,宝济药业由刘彦君、王徵及谭靖伟分别持有21.21%、7.81%及5.21%,三人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另外,刘彦君通过担任上海罗旭、宁波鸿晟及上海罗君3个员工持股平台的执行事务合伙人,控制宝济药业11.69%的投票权。
因此,宝济药业的控股股东为刘彦君、王徵及谭靖伟,控股比例45.91%。另外,晟德大药厂最终持有宝济药业13.58%的股权,方圆资本持有宝济药业7.52%的股权。
02
保荐机构斥6000万入股,董事曾任保荐机构高管
宝济药业有一名股东名为海通创新证券,该公司参投了宝济药业的B轮融资,斥资6000万元,最终持有宝济药业1.52%的股权。招股书显示,海通创新证券为海通证券全资子公司。
宝济药业的联席保荐人之一为海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海通证券2023年年报显示,海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为海通证券的子公司。换言之,宝济药业的联席保荐人之一入股了公司。
宝济药业与保荐机构的羁绊不止于此。宝济药业有一名非执行董事名为Li Chen,此人于2024年7月获委任为董事,并于2025年1月调任为非执行董事。
2010年6月至2015 年9月,Li Chen曾就职于中信证券,任投资银行部高级经理及副总裁。而宝济药业的另一位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除了Li Chen,宝济药业的董事会成员及高管团队还包括:董事长兼执行董事刘彦君;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王徵;执行董事兼内部控制总监谭靖伟;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李翠;非执行董事林佳陵刁隽桓。
03
无产品商业化,刘彦君拿5900万薪酬
宝济药业是一家生物医药公司,药物的治疗领域包括大容量皮下给药、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辅助生殖药物、以重组生物制药取代传统生化制品的变革性产品。
截止递表,宝济药业有五项处于临床阶段的在研药物及七项临床前产品。其中3款核心产品为KJ017、KJ103及SJ02。
其中,KJ017为一种高度糖基化的重组人透明质酸酶,为实现联用药物的快速、大容量皮下给药而研发;KJ103是一种创新性重组免疫球蛋白G(IgG)降解酶,用于治疗由病理性IgG活动所驱动的多种免疫性疾病及病症;SJ02是一种长效重组人卵泡刺激素-CTP融合蛋白(FSH-CTP),旨在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联合使用,进行控制性卵巢刺激(COS)。
目前,宝济药业所有的核心产品都已于中国进入后期临床阶段或NDA注册阶段,但公司并无产品获批进行商业销售。
虽无产品商业化,但宝济药业还是有一些收入,主要是向下游客户销售材料及提供技术服务的收入。2023年及2024年前9个月,宝济药业的营收分别为693万元及444.1万元。
另外,宝济药业还有政府补贴及银行利息收入。同期内公司的政府补贴收入分别为632万元及146.4万元,银行利息收入分别为789.6万元及266.8万元。
无产品商业化,注定了宝济药业的亏损。2023年及2024年前9个月,公司录得亏损分别为1.6亿元及2.63亿元。
宝济药业虽然持续录得亏损,但公司的3位创始人并未亏待自己。2023年,刘彦君、王徵、
谭靖伟的年薪分别为187.1万元、135.9万元及73.8万元。而2024年前9个月,3人的薪资分别达到了5900.1万元、1022.4万元及522.3万元。
04
在手资金4.84亿,银行计息借款1.51亿
持续的亏损让宝济药业的经营现金流持续净流出。2023年及2024年前9个月,宝济药业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4亿元及-2.11亿元。同期内,宝济药业的投资现金流也均为净流出,各期录得-1.36亿元及-7807.1万元。
宝济药业主要依靠融资现金流让资金流入。2023年及2024年前9个月,宝济药业的融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23亿元及4.39亿元。
宝济药业融资现金流的主要流入项为发行股份所得款项,各期流入资金1.2亿元及3.76亿元。同时,宝济药业也向银行申请贷款,各期流入资金4846.7万元及7940万元。
截至2023年末、2024年9月末及2024年11月末,宝济药业的计息银行借款分别为1.1亿元、1.79亿元及1.51亿元。
截至2024年11月末,宝济药业在手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84亿元,其中一年内需要偿还的银行计息贷款为7177.6万元,在手资金足够覆盖短期债务。
不过,公司的上市似乎迫在眉睫。按照2023年的支出来看,宝济药业期内的花费的行政开支4635.1万元,研发开支1.33亿元,合计达到1.79亿元。若未来仍无商品商业化,宝济药业在手资金或还能坚持2年。
附:宝济药业上市发行中介机构清单
联席保荐人: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海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