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渤海银行财私部营销总监付馨颖:服务化、多元化、智能化,以产品创新解锁资管发展新引擎

2025-01-23 17:03

专题:金貔貅·第十五届中国金融创新与发展论坛暨2024年度“金貔貅奖”颁奖盛典

“在资本市场迅速变化的当下,需加快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行业产品与服务创新,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才能“拥抱”资本市场的政策变化。”

  2025年1月18日,由易趣财经传媒、《金融理财》杂志社主办的金貔貅·第十五届中国金融创新与发展论坛暨2024年度“金貔貅奖”颁奖盛典在中国·北京京都信苑酒店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顶风踏浪 智赢未来】为主题,权威金融监管人士、行业协会领导、各大资管机构精英等近200人齐聚一堂,对新时代下的财富管理与资产配置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上午圆桌论坛环节,京华世家家族办公室董事长聂俊峰、光大理财副总裁郦明、华夏理财副总裁贾志敏、国华兴益资管首席风险管理执行官牟联光、渤海银行财私部营销总监付馨颖、恒丰理财权益与量化投资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李昆、云南国际信托研发部总经理王和俊,以及兴银理财权益投资部股票投资团队负责人(资深投资经理)李丰等8位业界精英,围绕“资本市场改革与资管行业的新机遇”主题展开高谈雄辩。

会上,渤海银行财私部营销总监付馨颖在“资本市场改革与资管行业的新机遇”圆桌论坛环节分享观点时指出,过去的两年是中国金融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年,一系列监管改革举措相继落地实施,重塑了中国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

  回顾行业发展轨迹,资管机构经历了由同质化到个性化、由非标化到标准化、由通道化到主动化的“大迁徙”,实现资管业务转型,回归资管初心 “本质”,坚定“走出舒适区”,迈向大资管时代的全新发展阶段。在后资管新规时代,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以及资产配置多元化趋势的日益凸显,居民储蓄向财富管理领域转移的动能不断增强,对资管行业而言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

尽管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不容忽视的挑战。近两年来,资管行业规模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在承接财富储蓄转移方面后劲略显不足,资产端与财富端未能形成协同共进、双向繁荣的发展格局。究其根源,主要在于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行业的供需两侧存在失衡现象。部分机构提供的产品与客户实际需求尚存偏差,机构的服务模式未能与客户的投资感知有效衔接,尤其是部分资管机构追求管理规模的扩张,忽视了穿越周期波动的能力培养,以及承接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市场转移方面的能力提升。在资本市场迅速变化的当下,需加快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行业产品与服务创新,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才能“拥抱”资本市场的政策变化。

01

迈向服务化:行业的新使命与新路径

付馨颖指出,奔走在新时代“赶考路”上,资产管理业需要肩负起全新的使命与职责,归根到底是要回答“资产管理行业是为谁服务”的问题。锚定资本市场的政治性与人民性,资产管理“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定位,其具象化的内容就是服务,并且是为居民百姓进行财富管理服务。具体可阐述为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以投资顾问为载体的服务形式,是资产管理面向财富管理的具体抓手,优质的服务供给是在居民百姓进行财富管理、资产配置的基础上,为投资者提供全程的规划、建议、陪伴等综合性服务;

另一方面,以买方投顾为代表的服务展业模式,是资产管理由营销模式转向资产配置导向型的关键,通过为投资者解决“买什么资产、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为投资者量身定制一整套资产配置解决方案,改变传统投资付费模式、减少非理性投资行为、改善投资持有体验、提升投资者获得感,促进投融资协同发展。

02

策略多元化:拓展行业发展边界

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行业的产品多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这要求行业从业者具备全球化的广阔视野,不能局限于自身传统优势领域,而应敏锐洞察市场需求的变化,抢占先机,精准进行市场布局。

付馨颖认为主要有两方面表现:其一,银行理财子公司积极顺应市场需求,在产品创新方面成果显著。针对不同购买需求场景,推出了短持理财、夜市理财等特色产品;根据不同年龄层次、收入水平等特定客群的特点,打造专属理财产品,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结合地域特色,深入挖掘地方经济发展潜力,设计出具有地域属性的理财产品。此外,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着眼于社会老龄化趋势,推出养老理财产品,通过科学优化产品设计和投资策略,为投资者的养老生活提供长期稳健的投资选择,助力我国养老金融体系的完善。

其二,信托公司在业务创新方面同样表现出色。在家族信托业务领域,除了延续传统的财富传承功能外,还不断拓展服务边界,增加了家族企业治理、家族成员教育和医疗保障等服务内容,构建起全方位的家族财富与事务管理体系。在资产证券化业务创新方面,信托公司积极探索,推出以绿色资产、消费金融资产等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丰富了投资产品的种类,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进一步活跃了资本市场。

03

应用智能化:科技赋能行业变革

除服务化、多元化外,付馨颖指出,产品创新的第三个方面是智能化。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投顾以及第三方投顾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这些新兴平台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算法模型,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投顾服务,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财务状况和投资目标,为其提供精准匹配的投资方案。

银行理财子公司与信托公司纷纷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服务模式创新。通过深度挖掘和分析客户数据,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和资产配置方案。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标、风险偏好等多维度因素,定制专属的投资组合和服务计划,实现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的服务转变。同时,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将投资、融资、风险管理等多种功能进行有机整合,为投资者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体验,让投资者在一个平台上就能满足多种金融需求。

在科技应用创新方面,行业积极引入前沿技术。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去中心化、高度透明的资产管理平台,有效提高了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和透明度,降低了信任成本,让投资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资产的运作情况。通过云计算技术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实现资产管理的高效运作和灵活管理,满足海量数据处理和业务快速拓展的需求。利用智能投顾系统,根据市场动态变化和投资者需求实时自动调整投资组合,提高投资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提升投资收益的稳定性。

在产品设计创新上,行业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投资者偏好。推出特色主题基金,如ESG主题基金,引导资本流向注重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企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主题基金则聚焦科技领域的创新企业,为投资者分享科技创新红利提供渠道。设计多资产、多策略的产品,将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品等多种资产进行科学组合配置,运用量化投资、对冲投资等多种策略,有效分散投资风险,提升投资组合的抗风险能力。开发跨境投资产品,满足投资者对境外资产配置的需求,帮助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产布局,实现资产的多元化和国际化配置 。

在新质发展阶段,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迈向服务化的道路虽充满挑战,但无疑是正确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大资管和大财富的服务模式将不断创新,不会局限于固定的模板。在服务过程中,行业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与挑战,但只要资管机构秉持“实体经济的直接融资服务者,广大居民的财富管理者,资本市场的中长期投资者,防控金融风险的维护者,严监管和强监管的受益者”的服务定位,持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就一定能够在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收获丰硕的成果。

  付馨颖表示,展望2025年,衷心预祝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行业能够携手共进,实现资产端与财富端的双向奔赴,共创行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为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行长速览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