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1-23 06:00
转自:沈阳日报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沈阳航空产业集团(以下简称航产集团)围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上下同心,克难前行,全面推进沈阳航空产业产值向“高”而行,产业态势向“好”发展,全力以赴打好全年工作收官战。
多盘联动 质效双升
构建航空产业强大集群
以“头部企业+配套园区”模式,在浑南、沈北、苏家屯地区已开展七期园区建设,已建在建园区占地面积1700亩、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建安投资约40亿元,入驻企业70余户,带动投资120亿元。
2024年,动力园浑南片区8户企业已全部投产;沈飞配套园复材及钛合金材料加工中心设备已进场;民用飞机与发动机配套产业链基地A区、航空装备综合保障基地南北两个项目已开工。
扩大规模 提升动能
发挥产业基金活水作用
联合央企金融机构共建规模2亿元的民机专项基金,2024年4月通过“3+2”(“3亿直投+2亿基金”)模式,完成对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公司增资工作,对我市民机领域“精准浇灌”,促使沈飞民机2024年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约10%;联合市金控集团、法库县政府组建5000万元的全省首只低空经济基金;联合省市区、社会资本共同组建具备良好出资结构,首期2.5亿元(总规模5亿元)的辽沈航空产业基金。
今年航产集团自管基金规模从不足5000万元增至5.5亿元。同时,与诚通基金、中航发基金、国开金融和建信基金四家央企基金签订正式合作协议,组建辽沈航空产业基金群,共同支持辽宁航空产业发展。
产研融合 驱动创新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作为辽宁省航空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单位,积极发挥航空产业“链主”作用,与辽宁通航研究院和锐翔公司就两座和四座电动飞机达成协议,筹措2000万元资金对杨凤田院士领衔的锐翔公司增资重组;联合沈飞、601所谋划高商载10吨级以上系列无人货运飞机,并完成签约;联合601所与意大利曼塔公司共同研制ANN6型号飞行器,作为全球首架混合动力倾转涵道式eVTOL飞行器概念机亮相珠海航展,填补辽宁地区该产业空白。601所已组建30人团队支持项目生产制造。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研制的“他机试飞”中试验证平台1吨级无人机,完成首架飞机生产,并亮相珠海航展。已与601所、中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就量子导航、5G蒙皮等多项新技术的中试验证达成协议。
搭建平台 拓展场景
推动低空经济乘势而飞
成立低空经济管理服务公司,初步搭建通航飞行服务平台和无人机管控平台,植入重点区域三维数字孪生地图,与东北空管局实现服务数据互联互通,16家单位160架无人机完成注册接入,实现在平台实时监控和低空飞行服务保障。
同时,与辽宁移动和沈北新区共同建设通感一体无人机监视网络试验区,协助创建无人机物流场景;与市消防救援支队研究利用无人机平台为全市消防救援应用场景提供信息化服务。
招商引资 精准发力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24年以来,航产集团紧密与头部企业和县区政府一体化招商联动,围绕沈飞、黎明、燃气轮机、沈飞民机完成签约落地项目20个,总投资额约60亿元,包括中航机载沈飞集成交付保障中心、中国卫星钛金科技航空高端零部件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省市重点关注的钢研高纳粉末盘项目、铂力特增材制造基地项目已明确落户沈阳,正在履行上市公司决策程序。全力打造沈阳航空产业品牌形象,“隔月有活动、处处有话题、场场有爆款”,全年在沈阳、北京、珠海成功举办招商系列活动8次,特别是承办珠海航展沈阳专属展团系列活动,组织我市19家企业95件先进产品亮相航展,参与承办中国商飞“大飞机规模化动员会”,加速培育我市国产大飞机供应链和产业生态。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2025年,航产集团将进一步凝聚人心,坚定信心,强化决心,继续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打好打赢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为实现沈阳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航空力量。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