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1-22 07:01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郑小梅 通讯员 沈一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开栏语】
新年,从新出发。
当前,浙江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和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不断增强创新整体效能,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而企业家不仅是创新的推动者,更是社会进步的引领者。作为红船起航地,嘉兴积极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越来越多的博士当上了CEO,“科创造富”的传奇在嘉禾大地不断上演。即日起,本报推出“博士CEO”系列报道,分享博士们的科创故事,感受嘉兴澎湃的创新动力,敬请关注!
【CEO名片】
李继忠,1982年出生,博士毕业于东北大学,研究方向是金属材料加工。
2019年,李继忠在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创立孚斯威科技(嘉善)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公司专业从事搅拌摩擦焊接设备、耗材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产品加工、工程化应用开发等技术服务。
2020年至2023年末,企业以每年业绩翻番的速度快速攀升,2024年业绩更是增长超过20%,今年有望跻身搅拌摩擦焊接细分领域No.1。
【CEO之路】
“创业就是要扛,还好当时扛住了”
35岁那年,李继忠决定离开央企下海创业,用他的话说就是:“去折腾,去实现个人价值。”
2017年,他与大学同宿舍的3名同学一拍即合,在北京初创孚斯威。
创业凭什么?他们有技术——搅拌摩擦焊接。这一技术在“长征”系列火箭研制当中有着成熟应用,具有焊接接头强度高、缺陷少、气密性好等特点,应用领域广泛,但市场长期由央企主导。
创业需要资金。李继忠拿出存款并向银行贷款,舍友则把房子卖掉,车子拿去做了抵押贷款。谁知第一年就亏了100多万元,前三年一共亏了三四百万元。在最艰难的时候,有一名股东扛不住退出。
无论是企业资质还是客户信任度,此时的孚斯威都不具备优势。这个小团队尽管想方设法到处路演但收效甚微。由于北方市场打不开局面,他们决定来南方闯一闯。
2019年1月,孚斯威迁到上海。当年3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家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来了!
不久之后,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将孚斯威引进落户在开发区中节能(嘉善)环保产业园进行孵化培育。
恰在此时,孚斯威的“伯乐”也来了。从2019年到2020年,通过朋友引荐,团队为敏实集团跟踪服务了一年多,解决了很多关键问题,也成功把孚斯威推销出去,进入敏实集团供应商系统,累计拿到了数千万元的订单。有了敏实集团的成功案例,孚斯威顺利融入并打开了环沪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贵人”与“伯乐”接踵而至。李继忠参加了2021年度“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项目,获评A类领军人才,拿到了600万元项目奖资助资金。他回忆说:“当时我们刚购厂房、设备,资金压力很大,这笔钱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创业就是要能扛,还好当时扛住了!”李继忠有感而发。
不断创新,坚守自有品牌
孚斯威之所以能遇到“伯乐”,在李继忠看来,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原有技术自动化程度不高,而孚斯威在这一点上进行了补位。“实际上,近年来,通过产品和技术的迭代,我们已经将这个技术的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比更早进入这个领域的老牌企业技术更先进,产品更好用,成本也更低。”
正是在不断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实践中,孚斯威不仅完成了产品和技术的迭代,业务线也从单一刀具拓展到了成套设备及“一站式”解决方案。李继忠这样复盘:“虽然刀具利润率更高,但容易被抄袭,单一产品的经营风险相对集中;设备资金虽然占用成本更大,但客户黏性更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我们决定拓宽业务领域。事实证明这一步走对了。”
业务的拓展,要求企业研发团队具备流体力学、温度场、金属材料、应力场和应变场等多学科交叉的创新能力。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团队跨界“摇”人,慢慢聚集了一批国内顶尖人才,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科技研发团队。
“相比改革开放初期崛起的‘草根企业家’,像您这样的博士CEO,对技术创新和研发团队是不是更亲近、更重视?”记者问道。李继忠点点头:“那是当然。实际上,这几年虽然公司业务增长很快,但是我们个人其实还没挣到钱,因为所有盈利又重新投到研发和新生产基地建设中去了。”
2024年,孚斯威产值在1.4亿元至1.5亿元之间,而国内搅拌摩擦焊接业务细分市场的规模在7亿元左右。李继忠平静地说道:“公司的近期目标是把产值做到3亿元至5亿元,现在我们还是行业第二,不久应该可以做到行业第一。”
正是看到了“后起之秀”的优势,也曾有同行企业找到李继忠,提出请孚斯威代工合作方案。对此,他拒绝了。他认为,必须坚守自有品牌,才能掌握更多主动权。
正是在主动权的加持下,孚斯威正在布局3C电子制造领域。2024年12月18日,在新生产基地奠基之际,李继忠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未来,我们不断创新,争取做成搅拌摩擦焊接行业的百年企业,为‘中国制造’水平的提升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