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海天味业冲刺A+H上市 “双标门”后拟全球化提振业绩口碑

2025-01-21 10:20

近日,中国调味品龙头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天味业”)递表港交所,中金、高盛、大摩为联席保荐人。自2014年A股上市后,海天味业业绩一路攀升,但增速已开始放缓。2022年受“双标门”事件影响,公司品牌形象遭到冲击,利润连续两年下滑。

业绩较为波动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销量计,海天味业连续27年为中国最大调味品企业。作为一家2014年在A股上市的公司,海天味业表示递表港股是“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其“全球化”战略,某种程度上也是应对其在国内市场增长见顶的现状。

2011年,海天味业营收60.9亿元,归母净利润9.56亿元。接下来的10年,公司业绩狂飙,2021年营收达到250.04亿元,归母净利润66.71亿元,但当年公司业绩增速开始放缓。2022年海天味业实现营收256.1亿元,年内利润降至约62亿元;2023年实现营收245.59亿元,年内利润56.42亿元,营收净利出现双降。

2024年前三季度,海天味业业绩有所回升,营收达到了203.99亿元,同比增长9.4%;期内利润达到48.29亿元,同比增长11.29%。

尽管业绩回升,但海天味业在招股书中提醒投资者,公司业绩可能因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减少、供应链中断、行业竞争加剧、声誉或品牌形象受损等原因下降,投资者不应依赖公司过往业绩作为参考。

线上销售布局滞后

事实上,海天味业前几年的业绩下滑与公司品牌形象受损息息相关。2022年国庆节前,有网红博主用添加剂勾兑出了没有豆子的酱油,相关话题中出现了影射海天酱油的言论;后又有网友爆出,海天味业出口日本的酱油配料表干净,国内则“含有多种添加剂”,“双标门”事件将公司推至风口浪尖。事件发酵过程中,海天味业进行了多次反击与澄清,但由于前期回应态度强硬,被部分消费者视为“缺乏诚意的表现”。

受事件影响,公司股价下跌,2022年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归母净利润下降。

除了品牌形象问题,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老牌调味品企业的海天味业面临诸多挑战。近几年,海天味业来自经销商的收入均占到了总收入的98%左右,依赖经销渠道,依赖传统线下渠道。但随着电商的发展和消费者习惯的转变,线上销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竞争对手千禾味业2023年线上销售占比高达19.68%,而海天味业2024年上半年线上销售占比仅为4.60%,虽然较2023年同期有所上升,但占比仍较小。

此外,海天味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也面临一定风险。新快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9月和10月,海天味业因未足额缴纳前员工公积金,先后被佛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求补缴。

采写: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